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中年人的通透:沒有特別想維持的關係

人到中年,故事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

曾經促膝長談,無話不說的朋友,終究都消失在了茫茫人海,這難免令人傷感。

但我最近聽到村上春樹的一句話,忽然有點釋懷:

如果你一個朋友都沒有,那麼恭喜你,證明你已經成熟。

到了一定年紀,總該慢慢習慣身邊人的來來往往,也終究會看淡那些漸行漸遠。

不需要特別去維繫什麼關係,也不需要刻意迎合什麼人,就是中年人最大的通透。

01

緣分盡時,不必糾纏。

人和人之間,到底是怎麼走散的?

原因其實很多。

時間空間的阻隔、生活圈子的變化,都會導致一段關係走向結束。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有個非常好的朋友叫傑森。

丹尼爾小時候父母經常出差,他索性就住在傑森家。

兩人一起上學、玩耍、睡覺,儼然一對親兄弟。

高二那年,傑森因父母工作變動,搬去了數千里外的美國西海岸,兩人從此天各一方。

二十多年後,丹尼爾去西海岸沿途講學,在航班上偶遇了傑森。

他欣喜若狂,大步流星地衝上前去擁抱對方。

誰知對方竟後退了一步,然後才擠著臉尷尬一笑。

丹尼爾絲毫沒察覺異樣,依舊熱情地與對方攀談。

可對方始終只是淡淡地附和,聊了不到十分鐘,就藉口離開了。

丹尼爾不死心,特意延遲行程,連續兩天上門拜訪傑森。

第三天時,傑森終於忍無可忍,憤怒地質問:我跟你很熟嗎?

後來談及此事,丹尼爾傷心不已,直言「那是錐心的痛」。

年輕時,我們也像丹尼爾,滿腔熱情,幻想一段情誼能持續到永久。

中年以後才慢慢發現,任何關係,都是階段性的。

就像張愛玲,曾無比真心地誇讚好友炎櫻生動有趣,後來卻用嫌棄的口吻說道:

「我不喜歡一個人和我老是聊幾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個死人一樣。」

那些過去和我們有過交集的人,共同的話題也停留在了過去。

當彼此的心境、處境發生改變,就不再適合同行。

緣分已盡時,與其苦苦糾纏,不如靜靜退場,讓過去的故事圓滿落幕。

02

三觀不合,無需勉強。

博主@程千尋,是一家時尚雜誌的編輯。

有一次,她費了很大的勁,才採訪到一位仰慕已久的知名設計師。

採訪結束後,她熬夜加班加點趕稿,並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了一位朋友。

結果對方回覆說:就為了點加班費,不至於熬夜工作到這麼晚吧。

朋友的不理解,徹底打消了她繼續分享的欲望。

這個世界上,性格也許可以磨合,觀點卻無法將就。

一旦出現觀念上的差異,再深厚的友情,轉眼就煙消雲散。

畫家王元鼎曾經和木心相交甚篤。

但後來,二人卻因為對繪畫觀點的不同而分道揚鑣。

木心師從林風眠,並認為只有林風眠才稱得上大師型的藝術家。

跟恩師一樣,木心畫水墨愛用粉。

有一次,木心請大家欣賞自己的水墨畫,王元鼎當著大家的面批評木心的畫不透明,有粉,乃水墨畫之大忌。

木心反駁,說自唐朝開始,很多畫都是用粉的。

兩人爭執不休,最終不歡而散。

又一天,王元鼎在餐飲店吃點心,木心恰巧進來,看到他居然形同陌路。

後來有人評價他們的交往:

曾經酒逢知己千杯少,後來話不投機半句多。

真正的距離從來都不是物理距離,而是人與人之間觀念的差異。

道不同不相為謀,那就各走各路,各自安好。

允許別人的不同,也接受因分歧導致的離散,是中年人真正的成熟。

03

境遇不同,不必為伴。

羅翔在《十三邀》裡和許知遠有場經典對話。

許知遠問:你最要好的朋友在幹嘛?

羅翔答:小時候最要好的朋友,現在都不聯繫了,他們覺得我混得好嘛。

許知遠恍然。

接下來,他也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我們那個年代恰好是轉折很大的時候,我們當時一塊玩的,公認最聰明的一些人,在生活中卻是過得非常不舒服的……」

人與人的關係,是很複雜的。

兩人原本類似的命運一旦反差巨大,不論原來多麼深厚的關係也會逐漸瓦解。

我爸曾有個很好的朋友姜叔。

兩人是高中同學,差不多同一個時間結婚、生小孩,一度關係很是密切。

當年下崗潮來臨時,在國企工作的姜叔失了業。

沒有絲毫背景的他,只能零散做點活補貼家用。

我爸卻瞄準風口,跟著一批人南下,倒騰點小生意,沒過幾年賺得盆滿缽滿。

我爸顧念舊情,經常去看望姜叔,給孩子買上一大堆禮物,再給姜叔的老母親包上一個大紅包。

剛開始姜叔還很是感激,可後來卻總以各種理由,對我爸避而不見。

久而久之,兩人就逐漸斷了往來。

小時候,我看不懂這其間的玄妙。

長大後讀到那句「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友交於微末之時」,才頗有頓悟之感。

有些共青春的人,註定無法同成長。

當時間的激流把每個人帶到不同的渡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心照不宣的沉默,留給對方不打擾的溫柔。

04

量交之友,別太介懷。

劉峻曾在《廣絕交論》中講:謀而後動,豪芒寡忒,是曰量交。

一個人在和你交朋友之前,仔細考量過權勢、利益,這就是量交。

有些人,你把他當知心朋友,他卻把你當一時的墊腳石。

當你不再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也就是你們說再見的時候。

作家蘇心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有位朋友S,以前在公職部門工作,因為工作關係,與某位企業老闆一見如故。

每到周末,兩人不是約茶就是約飯,東拉西扯地閒聊中,兩人的感情升溫很快。

那位老闆說自己是獨生子,非要認S當親哥。

逢年過節,都會往S家送各種禮物,就連S的母親過生日,他自己都忘了,老闆卻提前訂了蛋糕和鮮花給老太太送去。

剛開始,S很不適應這份熱情,時間久了,也覺得人家是真心和他結交,於是也投桃報李,儘自己所能幫他。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S去了新單位後。

新單位很忙,S經常加班加點,只偶爾想起,那位朋友好像沒怎麼跟他聯繫了。

正好某天他表弟需要找工作,他想到了這位老總的朋友,於是打電話過去詢問。

打了幾遍,無人接聽。

等他再發微信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被拉黑了。

S很鬱悶:他怎麼翻臉比翻書還快呢?

蘇心笑道:他之前把你當兄弟,是因為你有用,現在你對他來說沒用了,還有求於他,他自然就不想理你了。

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

那些一開始就奔著利益來交友的人,一旦衝突開始,也意味著這段關係的結束。

中年以後,大多看透了人性,明白了人心。

對於那些虛偽的人,不用苦苦追問,只需不動聲色地遠離。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質上是篩選的過程。

中年以後才明白,我們與別人的漸行漸遠,不是曾經感情不深,而是如今彼此不再適合同行。

破裂的感情,就隨它去;走失的朋友,就讓他走。

走過聚散無常的匆匆歲月,我們終會在合適的時間,再次遇上合適同行的人。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819/209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