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退休後就開始很注重養生,尤其在意體重的控制,認為自己比較胖會影響健康。
於是每天嚴格計算卡路里,餐桌上總是少油少鹽,連最愛的紅燒肉也戒了。
幾個月下來,王阿姨的體重確實輕了不少,鄰居們都誇他看起來精神煥發。
但好景不長,一天清晨,王阿姨在花園裡澆花時,突然感到一陣眩暈,腳下一軟,不慎摔倒。
這一摔,竟導致了他髖骨骨折。
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王阿姨滿心懊悔。
醫生告訴他,長期的過度節食導致他骨質疏鬆,骨頭變得脆弱,這才發生了骨折。
肥胖確實會帶來很多身體上的問題,但老年人在體重管理上卻也並非要一味的追求把體重減下來。
反而是保持一個相對「微胖」的身材,才能更健康。
一、年紀大了瘦點好?太胖太瘦都有問題
體重確實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尤其到了中老年階段,更要重視個人體重的管理。
根據較早期的研究顯示:年輕的時候,如果從瘦變胖,死亡風險會有增加20%的正相關。
與此同時,中老年如果從胖變瘦的話,體重與死亡風險的關係就會降低54%的相關性。
這意思就是,老了清瘦一些對身體更加有益。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太胖和太瘦對身體都不好。
一項來自阜外醫院和中疾控研究團隊的研究中,對比了超過125萬人的各項身體數據。
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在中老年群體中,肥胖或者超高的體重會帶來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死亡風險增加。
友情提示:因為本文字符偏長,文中可能會有「廣告解鎖模式」,不過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廣告解鎖是免費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繼續閱讀,在此感謝各位看官老爺,以及平台。
例如,根據研究團隊統計到的數據,在2018年,就有超過49.7萬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因為體重過重而去世的。
在中老年階段,太肥胖意味著不健康的飲食和習慣和運動很少。
因此發生慢性病的年齡也會比正常體重的人群要早一些。
當然,除了帶來一些慢性疾病的困擾,肥胖也跟健康壽命和人的總壽命是相關的。
另外,一項來自國外的專門探究肥胖與壽命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如果體重控制不好的話也會影響壽命的長短。
這項研究擁有超過3萬的樣本數,同時研究人員的數據追蹤時間也長達幾十年。
在整理了所有的樣本數據之後發現,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內的人平均死亡年齡在82.3歲。
而如果是肥胖指數非常高的人群,平均壽命僅有77.7歲,中間相差了有將近5歲的差距。
當然了,老了太瘦也不行!人進入中老年階段,身體的各項數據都在退化。
肌肉組織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在數量和力量上都逐漸下降。
其實,這種肌肉組織的流失在我們40歲之後就開始了,越到後面流失的速度更加快。
到了老年時期,人體會有大約40%左右的肌肉消失。
在此基礎上,老年人還是偏瘦的體型話,就很可能得肌少症。
這是一種與骨骼肌肉相關的疾病,得了這種病,身體沒有了足夠的肌肉量支撐日常活動。
老年人別說去澆花、餵鳥、跳廣場舞了,或許連簡單的走路和站立都費勁,還容易動不動就摔跤,更別提還會影響到壽命了。
二、步入50歲的中老年,合適的BMI才更重要!
為了更好的了解到體重指數、身體健康和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中疾控在際頂刊《歐洲心臟雜誌》發表了一篇重磅的研究論文。
研究了5306名高齡老人的肥胖與死亡風險的關係後,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結論。
這是一項孟德爾隨機化研究,研究人對這5000多名入組實驗者進行了長達20年的跟蹤。
將入組研究的老人根據他們的BMI分成了體重不足、正常體重、超重和肥胖四個組別。
探究了老人們的BMI以及腰圍的數值,對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間的影響。
這項研究顯示,在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當中,BMI和腰圍與全因死亡率的關係都是呈負相關的。
BMI每增加1,全因死亡風險就能降4%,腰圍每增加5厘米,全因死亡風險降3%。
接下來,研究人員通過對這些實驗者記錄的數據分析,還發現基因預測的BMI數值也是與全因死亡率呈現負相關的關係。
基因預測的BMI每增加1,全因死亡風險降低4.5%。
而腰圍與死亡風險的關係,則是呈現出腰圍越大,死亡風險越高。
同時,研究人員還分析了體重指數和腰圍對人體健康壽命的聯合影響。
結果發現與體重正常而且腰圍較小的實驗對象相比,體重BMI數值較高但是肚子比較小的實驗對象,死亡風險相關性要少20%。
而體重沒到正常標準,但是腰圍大肚子大的人,死亡風險反而高了22%,
在這項研究中,還有個值得大家注意的數據,根據基因預測BMI和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當我們的體重BMI數值為28時,死亡風險是最低的。
也就是說,在中老年階段正確的體重管理,不是一味的追求瘦下去,而是將體重BMI保持在28左右,對自己的身體最有益。
三、老年人控制體重,「三多」、「三少」要牢記
想要擁有健康的晚年生活,控制體重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無形之中會讓你養成很多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性。
說到老年人的體重管理,就不少下面這六個原則了。
1、、「三多」之一:多吃粗糧
年紀漸大之後,身體的各種代謝功能和消化功能都不如之前了。
玉米、紅薯和各類穀物粗糧中有很多膳食纖維能夠幫助調節身體血糖水平、幫助促進消化,還可以少食就能保持相對長久的能量。
日常的飲食中,可以將粗糧在主食中的比例調整的三成以上。
如果老年人咀嚼能力不行的話,用研磨或者是藉助壓力鍋的方式把粗糧細化再吃。
2、、「三多」之一:多吃蔬菜
想要控制體重,蔬菜在日常飲食中肯定是少不了的,其中的膳食纖維、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都是多身體有很多方面的好處。
而且,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在滿足身體營養的同時,蔬菜比其他食物更容易飽腹,避免進食過量,更有利於體重的調節。
建議中老年朋友在日常的飲食結構中,蔬菜的量可以維持在每天300g和500g,最好葉子菜要占到一半。
3、、「三多」之一:多點運動
老年人不能過度運動但也不能完全不動,需要掌握好「度」。
運動的強度需要能消耗身體的熱能,沒有燃燒脂肪的話,運動就等於白做了。
溫度上就是老年人要比年輕人更加注意運動過後冷熱溫度的變化,避免驟冷驟熱影響身體。
量度上指的是運動時間每天能保持30分鐘左右即可。
4、、「三少」之一:少吃一頓
讓老年人少吃一頓,其實不是讓真的少吃一頓飯,而是要注意每餐吃飯的量。
因為,年輕的時候身體的代謝和消耗量與老年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一般來說,50歲以上人體所需要的能量和消耗量就僅剩年輕時的95%左右,越到後面所需的能量越少。
當然,能量需求的減少也並非是斷崖式的。
即使到了特別高齡的階段,能量也只會減少15%-20%左右。
但日常任何一頓飯不吃的話,會減少三到四成的能量攝入。
對於老年人身體來說,可能就會因為能量不足而造成「減重」的效果加速了骨骼肌的流失。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三餐還是照常吃,只是每餐少吃一點點就可以。
5、「三少」之一:少大魚大肉
具體來說,「少大魚大肉」就是要減少油膩口味和肉食的分量。
尤其是諸如臘肉、鹹肉這些加工類的高咸、高脂肪的菜。
這些食品都有非常高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不僅不容易消化,還容易增加高血壓等這些慢性病的風險。
老年人也不提倡完全的素食,而是保持一個適量的度就行。
6、、「三少」之一:少吃主食
日常飲食中的主食,大約能占到我們人體攝入的總能量的50%-65%左右。
如果老年人需要減重的話,就可以在一日三餐中少吃主食,這樣也能起到穩定血糖和改善血脂的作用。
體重和壽命的關係相比大家已經有了一個簡單的認知,人到中年自後,體重的維持在正常的範圍內對自己健康非常有益處,過分的追求瘦或者是放任自己胖起來,都對健康有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