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震驚:5000多家中國社會核心優質資產 現金流斷崖式下跌

—震驚:連他們的現金流也斷崖式下跌

01

這段時間,很多上市公司都發布了半年度的業績報告。

從這些上市公司的業績報告中,其實也能大概窺探出真實的經濟情況。

2024年上半年5346家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4.87萬億元,同比下降1.41%;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90萬億元,同比下降2.36%。

這5000多家上市公司已經是屬於全社會的核心優質資產了,大家無一例外都在虧錢。

最讓人震驚的是一些「中字頭」的企業,在大家印象中,這些企業都是大藍籌,只賺不虧,最近股價也是全線大跌。

中國船舶,24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0.17億元,同比增長17.99%,已經算相當不錯了。

但背後隱藏著的是經營現金淨流量大跌,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38.14億元,同比減少86.36億元。

這個指標才是真正衡量盈利質量的指標。

還有包括其他的中字頭企業情況也很相似。

中國電建:上半年營收2854億,同比增長1.29%,利潤總額102億,同比下跌4.66%;

中國中鐵:上半年營收5445億,同比下跌7.83%,利潤總額191億,同比下跌14.27%。

中恆集團:二季度收入下滑25%,淨利潤為-0.33億元,下滑131%。

中國建築: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087.69億元;企業自由現金流量今年則為-832億元。

看看下面這圖,中字頭企業的現金流基本都是雪崩。

震驚:連他們的現金流也斷崖式下跌

最慘的是中鐵建,不僅經營現金流減少693億,關鍵是最近還遭遇官司纏身。

為什麼現金流突然崩了?錢去哪了?

怎麼就連財大氣粗的央企都活不下去了嗎?甚至還欠債不還?

其實中鐵建也是有苦難言,他們自己也沒收到款啊。

中鐵建旗下多家公司成「失信被執行人」,被限高案件合計超千起。

天眼查顯示,截至7月26日,中鐵十七局集團旗下的第一、第三、第五、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以及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涉及限制高消費。

震驚:連他們的現金流也斷崖式下跌

此外,中鐵十七局集團旗下的第一、第三、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的案件數量均在幾十起。

震驚:連他們的現金流也斷崖式下跌

圖片來源: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截圖

點進去看的話,標的從幾十到上千萬都有,鋼材公司、環保企業等等,都是中鐵建合作多年的供貨商,拖欠貨款的基本都是集中在一些基建項目上。

02

之前《每日經濟新聞》還去採訪了中鐵十七局集團相關負責人。

他們大吐苦水,現在是項目方欠他們的錢,沒有給他們及時付款,所以導致他們帳上沒錢,也無法及時給供應商結算剩餘尾款或其他相關費用。

逐漸地就演變成三角債了。

這位負責人舉了一個最誇張的例子,公司在山西的一個項目已經完工並通車使用十幾年,但項目方遲遲未支付款項。

現在這種行為越來越多,他們也被項目方拖欠的數額已經超過上億,欠款主要源於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按照建築行業的行規,哪怕像中鐵建這些央企在項目初期往往也需要墊付大量資金,應收帳款又收不回來,所以現金流就突然崩了。

現在這些大央企是真的無力給供應商結款。

不過他也強調,無論如何,農民工的款是絕對不敢拖欠的,其他的現在只能先拖著。

中鐵建旗下的其他局,一般承接的都是地方的單,還有一些大的基建項目。

前幾年,很多地方追求形象工程,有的甚至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強行啟動,讓建築企業進行帶資、墊資,卻無力償還。

所以今年高層的方向一直都是以化債為主。

9月1號,財政部、住建部等六部門聯手推出了《市政基礎設施資產管理辦法》,就著重強調:

絕對禁止為毫無收益或者收益匱乏的市政基礎設施資產違法亂紀地舉債,堅決不得增添隱性債務。

現在上上下下對於隱形債務都十分緊張,基本上都不會輕易審批項目了。

而對於過去的債務,也在想盡辦法化解。

8月30日,央行公告8月淨買入國債1000億元,標誌著買賣國債正式步入實操階段。

央行開始向財政部購買國債後,相信這些錢也會留出一部分幫助地方化債,儘量解決掉三角債的問題。

否則供應商結不到款,就沒法給員工發工資,最後還是普通打工人承擔了所有。消費能好起來嗎?

震驚:連他們的現金流也斷崖式下跌

但哪怕是這些三角債解決了,後續這類中字頭的央企也未必能夠再創往日的輝煌。

說到底,就是國內的城鎮化發展,我們的大基建時代都已經接近尾聲了。

根據銀河證券的數據,建築業景氣度繼續回落。

7月,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2%,較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建築業新訂單指數為 40.1%,環比下跌4%。

機場、高鐵、地鐵該有的都已經建好了,也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建築公司。

這些大型的建築企業未來預期並不是那麼美好,所以哪怕上半年業績看起來還可以,但是盈利的質量和未來預期已明顯下降,股價拼命下跌。

就像我之前的文章寫過的,在國內傳統的大基建已經飽和了。

未來這些建築公司還想活下去,繼續擴大份額的話,只能往海外發展。

畢竟我們國家絕對擁有全世界最強的基建隊伍,去到哪裡都是降維打擊的存在。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櫻桃大房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907/2099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