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斯不裝了!
圖窮匕見,以前還遮遮掩掩,現在正式拋出了自己的治國綱領和經濟路線。
我說她極左,看來沒錯,比老左派桑德斯還左。在一次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問她對「平等」的理解,支持「機會平等」還是「結果平等」?她大聲回答說她追求結果平等。
追求結果平等,她準備怎麼搞經濟呢?簡單說就是兩手抓:一是發錢(福利),一是限價(管制)。
哈里斯的經濟政策:
1)為首次購房者提供2.5萬美元的補貼(需要交租記錄良好);
2)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提供給6000美元;
3)禁止雜貨和食品價格「欺詐」,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意思是限制快餐店、雜貨店自主漲價;
4)處方藥費用上限,避免天價藥費;
5)消除數百萬美國人的醫療債務。
民主黨給全民大派紅包,赤裸裸地討好選民,這是合法地賄選,問題是錢從哪來呢?
借債!借債!借債!
美國2024財年前10個月的財政赤字就已達1.5萬億美元,龐大的公共支出全靠國債。美國政府正在以每天50億美元的速度借貸度日,僅是債務的利息支付就超過了軍費。
今年,美國國債總額已經史無前例地突破35萬億美元。2020年這一數字是20萬億,拜登政府在任期內把負債增長了50%。美國彼得·彼得森基金會稱,35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德國、日本、印度、英國的GDP總和。這些債務分攤到每個美國家庭身上的話,如果他們每月償還一千美元,那麼需要22年才能還清。
繼拜登之後,哈里斯不但不擦屁股,反而繼續扮演散財童子,她的新政大約需要再加2萬億美金預算,靠的依然是赤字和債務。崽賣爺田不心疼,虱子多了不怕癢!
這麼發錢,刺激需求,必然引發通脹。美聯儲好不容易把通脹這頭猛虎給摁下去,又來了「哈里斯經濟學」,超積極的財政政策,美國很可能再通脹化,美聯儲進退失據,最終演化為長期滯脹。
哈里斯解決通脹,想出的辦法就是限價令,價格管制。不許漲價,誰漲價誰就是奸商!尼瑪,這種純粹計劃經濟的手段連中國現在都不好意思用了。
問題是美國有過前車之鑑。上個世紀70年代,由於戰後長期的凱恩斯主義,干預經濟,超發貨幣,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熬到1971年終於Hold不住了,物價上漲,怨聲載道,尼克森政府為了穩定物價,破例實施了價格管制,後來發現根本無效,表面上按住物價,要麼偷工減料,要麼停止生產,因為價格是市場的信號,你把信號扭曲了,供求關係就全亂了。後來限價令放開,物價反彈飆升了11%,標誌著價格管制政策的徹底失敗。
美國經濟在胡折騰中整個70年代陷入滯脹,通貨膨脹+經濟停滯,股市也熊了十年,直到70年代末沃克爾任職美聯儲主席,刮骨療毒,一口氣把利息加到20%,徹底降服通脹,重啟經濟,里根大時代來臨!
懂經濟就像懂價值投資,老巴說,懂的人五分鐘就聽懂了,不懂的人永遠執迷不悟。實踐出真知,學游泳必須到水裡游,而不是照著書本比劃,在商海里沉浮幾年勝過讀頂級商學院,這就是老蔣比小蔣高的地方!
看來哈里斯是真不懂經濟,按說她身邊有民主黨的經濟學家當顧問,估計她也不聽專家的,太民科。哈里斯比川普還民粹,對經濟學的理解,老川無疑更靠譜一點,長期的商業實踐有助於理解真實世界的經濟運行。
但選情是擋不住了,哈里斯旋風掀起狂飆,我在《變陣》裡預言川普白挨了一槍。現在哈里斯的民調已經全面領先,自從她的經濟綱領公布後,在搖擺州也紛紛實現反超。畢竟,天上掉餡餅的事,皆大歡喜,沒人顧常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其實美國大選,並不是看全民是否占多數,而是看關鍵的七個搖擺州。
在亞利桑那、喬治亞、密西根、內華達、北卡羅來納、賓夕法尼亞及威斯康星七個搖擺州,哈里斯以48%的支持率,整體上領先川普1個百分點。具體來看,在密西根與威斯康星,兩人的支持率都是49%對46%,兩地都有5%的受訪者暫無投票意向。哈里斯在亞利桑那領先2個百分點;在賓夕法尼亞和北卡羅來納領先1個百分點。雙方在喬治亞州以48%的支持率打平,內華達州是川普唯一占優勢的搖擺州,領先哈里斯3個百分點。
當初開國的國父們在制憲會議上設計出這套奇特的選舉制度,就是為了防止日後民粹勢力崛起。
很多人都以為美國一直以自己的民主制度為驕傲,美國選舉應當是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和普選制,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
我們的主串流媒體經常批評美國民主的虛偽性,從某種意義上也對,美國政治並不是一人一票數人頭。嚴格地說,美國民主不是少數服從多數,相反更加警惕「多數人的暴政」。本號科普過所謂政治獻金《政治獻金?首富上貢》,今天談談美國的選舉制度是怎麼回事?
美國民主並不意味著老百姓直接當家做主,而是間接民主,也就是代議制民主。由政客作為民意的代理人,來組成政府決定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不光立法機關是由選民選舉的參眾兩院議員代表組成,美國總統也是由選舉人團投票產生,而非由選民直選產生。當然,選舉人受選民委託、投票意向由選民決定。
美國總統的產生基於選舉人團。
美國憲法第二條第1款規定:「每州應依照該議會所定方式選派選舉人若干人,其數目同該州在國會應有的參議員和眾議員總人數相等。」據此,現在選舉人共有538名。選民在大選日投票時,不僅要在總統候選人當中選擇,而且要選出本州的選舉人,以組成選舉人團。目前,加利福尼亞州選舉人票最多,達55張,德克薩斯州其次,達38張,而阿拉斯加、德拉瓦和懷俄明等每州只有3張。除了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兩個州之外,其餘4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實行「贏家通吃」規則,即贏家獲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從這個角度上看,一個加州就貢獻了55張選舉人票,可謂得加州者得天下。
美國的選舉人制度源於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其本意是設計一種由精英選舉精英的治理模式。國父們認為全民直選總統容易受被人為操縱,因為個體的人是審慎的、理智的,但人民群眾往往是烏合之眾,群體中的人很容易被忽悠、被裹挾,少數魅力領袖可能傾倒眾生,直接選舉總統就像「讓瞎子分辨顏色一樣不合理」。政治哲學家普普爾認為,希臘人從一開始就明白要「防範深受百姓歡迎的人」,因為「這種人擅長炮製民意,鼓動大眾,奪取政權」。
間接民主就是對於狂熱的民意設置一個防火牆和過濾層,由少數精英經民眾授權來代表民眾做出判斷。制憲會議的選擇實乃老成謀國之見,民主只能解決統治的合法性,但不能保證結果的正確性。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就是一人一票把戰爭狂人希特勒選上台;委內瑞拉的查維茲也是靠直選,狂派福利收買民心,長期執政,濫發鈔票,把一個富裕的國家硬拉進通脹的深淵。
當然,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美國的選舉人制度已經徒具形式,喪失了間接民主過濾民意的功能,因為選舉人必須宣誓按照選民的多數意見投票,已經等同於直接選舉。而奇怪的選舉人制度使得計票發生混亂,違背「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例如贏家通吃幾個大州的選舉人票,可能使得選民普選票較少而選舉人票較多的人當選為總統,從而引發憲法危機,最為典型的就是2000年的戈爾vs.布希之爭。
雖然飽受指摘,美國憲法依然保留著古老的選舉人制,因為它傳遞了一種美國人的立國精神,那就是自由先於平等,憲政高於民主,時刻警惕暴民之治和「多數人的暴政」。有趣的是,單純從形式而言,美國的選舉人制和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都是間接選舉制,即由民選代表而不是選民本身投票產生國家領導人。從實踐來看,一個大國,在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落實一人一票的直選,未必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例如俄國總統就是一人一票普選,貌似比美國先進,結果還是選出了一個強人統治。
美國古老的選舉制度能阻擋白左大潮嗎?很難,如果搞定了搖擺州,哈里斯旋風遲早席捲美帝。我們將看到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會給世界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