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張智斌:從笑容中閱讀悲痛——寒冬里的記憶和風雪中的逆行

作者:

「處決」曾以極低的價格被人買走,而十年後的2007年10月12日,此作品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竟以293萬歐元的價格拍賣成交,創下了當時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此作品也成了岳敏君的代表作。

當2009年溫哥華英吉利灣畔的「笑人」開始展出後,溫哥華市民和遊客立即被該作品迷住了。大家爭相在作品前模仿「笑人」的姿態拍照留念;聖誕節來臨之際,人們又自發地給「笑人」穿戴聖誕服飾;春暖花開的季節,人們又為「笑人」佩戴上編織的花環。大家與「笑人」持續進行強烈的互動——沒有什麼藝術形式能讓一件作品引起人與人、人與作品的互動更具有藝術感染力了。頃刻間,它就融入了溫哥華人的心中。

2011年,當溫哥華露天藝術博物館雙年展兩年的展期即將到期時,溫哥華的主要報紙再次談論起這組雕塑。此刻的主題是:留下,還是離去?當時該作品的要價達500萬加元之巨,但溫哥華人的意願卻難得如此一致:很想留下來,募捐錢籌款。

最終,藝術家願意將5百萬加元的作品以150萬加元出售,溫哥華本土運動品牌露露檸檬(Lululemon)的創始人Chip Wilson先生和妻子Shannon女士捐款150萬,將這十四尊「笑人」永遠留在了溫哥華。

今天,「笑人」何去何從的懸念早已結束,但在溫哥華這個華人移民和富豪雲集的地方,華人移民們究竟如何參與到溫哥華萬花筒般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之中去,究竟能量力為溫哥華的社區做些什麼樣的貢獻,還是游離於局外用看客的心態去享受溫哥華的「好山、好水、好寂寞」,但願不會成為一個新的懸念。

今天,當我們站立在溫哥華風光旖旎的英吉利灣,面對著這些迷人可愛的「笑人」時,我們溫哥華人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從這樣的笑臉中,看出自己和他人曾經經歷過的悲痛來?

三、艾未未和他的「F草」

2014年秋、冬季的溫哥華,對中國大陸藝術家而言,無論如何都可以稱得上是「艾未未的季節」。2014年9月5日~11月30日,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莫里斯和海倫貝爾金美術館(Morris and Helen Belkin Art Gallery)舉辦「艾未未——紐約攝影展1983~1993」;12月15日,溫哥華美術館(Vancouver Art Gallery)「中國當代藝術展」開幕,艾未未的裝置藝術作品「嘭」(Pang)入選;12月17日,溫哥華露天藝術博物館雙年展在海港綠色公園(Harbour Green Park)揭幕艾未未的大型鋼製作品「F草」(F Grass)。一系列艾未未作品的密集展出,令人目不暇接,也讓溫哥華人大飽眼福。

其中,我最推崇的,就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莫里斯和海倫貝爾金美術館舉辦的「艾未未——紐約攝影展1983~1993」。從一萬多枚底片中精選出的227張黑白照片,記錄著不只是艾未未個人的紐約十年生活、奮鬥的片段,更可以看到幾乎涵蓋中華當代藝術多個領域的代表人物——李安、譚盾、陳逸飛、姜文馮小剛、顧長衛等一長串名字和他們曾經在紐約生活、求索和工作的各個側面。那些當年無人知曉的名字和面孔,如今早已成為大腕而被大家熟知。

圖三:2014年9月5日~11月30日,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莫里斯和海倫貝爾金美術館(Morris and Helen Belkin Art Gallery)舉辦「艾未未——紐約攝影展1983~1993」。本文作者拍攝。

通過這些黑白照片,我們不難體會到當年這些初來紐約的藝術追夢者的無奈和痛楚,其中大量的畫面表達了這樣的情景:語言的障礙,游離於邊緣而無所事事,浪跡街頭,貧困、窘迫和居留身份的困擾等生活中的種種艱辛和不易。但他們在紐約的拼搏和滾打,開闊了他們的眼界和見識,鍛鍊了他們的意志和韌性,這對於一群從剛開啟的國門中走出來的迷茫青年來說,尤其重要。

閱讀這些照片,我對艾未未會有後來的人生軌跡一點也不會覺得奇怪。在一組「紐約中領館印象」的攝影作品中,他將完全可以表達成「高、大、上」和「正能量」的主題,活生生地演繹成一組被他們踐踏了無數遍,逆來順受、髒兮兮和皺巴巴的地毯。而那幅記錄著1992年比爾·柯林頓在紐約布魯克林貧民區競選美國總統的照片,我完全能夠體會到拍攝者當時所受到的心靈衝擊和發自內心的感嘆。

2015年元旦,我腳踏著足有四分之一英寸厚的霜凍,獨自來到溫哥華港口綠色公園,首次凝視艾未未的新作「F草」,閱讀展牌上用英語這樣寫著的文字:「艾未未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和人權活動人士之一。他的護照在2011年即被收繳,他通過照片挑選了這片展出地,並在他北京的工作室按此場地創作了這件作品。用普通的草來暗喻,他製作了一組相似的葉瓣狀鐵塊,將這些葉瓣狀鐵塊匯集起來,形成一個『F』形狀。每片葉瓣象徵著無數的民眾,他們聚集起來,形成一股不屈的、勢不可擋的力量。在中國,『草』字的發音,就像英語中的粗口『F Word』,艾未未常用它來挑戰審查制度。」

圖四:艾未未的大型鋼製作品「F草」局部。2015年元旦本文作者拍攝於溫哥華海港綠色公園(Harbour Green Park)。

迎著刺骨的寒風,我卻讀得心情激昂、熱血沸騰。透過這些無盡的草根,我看到的是艾未未作品背後更多的故事和支撐他和他的團隊不斷創作的力量和源泉——《念》、《老媽蹄花》、《深表遺憾》、《一個孤僻的人》、《美好生活》以及他所記錄的親身經歷的強拆體驗——《河蟹房子》……這些作品和故事匯集起來,自然而然就匯集成了一片巨大的「F草」的海洋。

在這片「F草」的海洋里,我隱約覺得,這每一片葉子,仿佛都能讀出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痛楚,哪怕他們臉上依然洋溢著青春般純潔迷人的笑容和不懈的希望。今天,他們頂著風雪在寒冬中艱難抗爭所踏出的每一步痕跡,也必定會成為明天最為動人的精彩故事……

(作者聲明:作者與本文中涉及的任何個人、組織、機構、企業、品牌無利益關聯。)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908/210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