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大學跌得最慘的專業,今年徹底崩了

剛開學,土建類專業就迎來一條炸裂消息。

網傳消息說,「武大建築學大一新生集體跑路,原本四五十名學生,轉專業後只剩4個人,學院教授人數直接反超學生」。

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經過查證,消息的來源不明,很可能是假消息。但網友熱議仍然為之沸騰。

最主要原因是,現在高校的土建類專業,是真的崩了。

——C9高校西安交通大學,2025屆本科畢業生預計5719人,其中建築學只有24人,而土木工程專業僅有3人。

——985高校四川大學,2024年土木和建築專業轉專業人數,高達上百人。

——擁有全國前十的土木工程專業的湖南大學,2022年土木工程學院轉出98人,無1人轉入。

——知名985山東大學,已經打算把土木工程專業直接取消了。

在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120周年院慶的時候,在這一領域深耕數十年的周福霖院士感嘆,曾經常年火爆的土木工程,如今卻被列入最不受歡迎的專業,似乎一下成了「夕陽」專業。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一個專業頭上,就是一座山。土建類專業,真的不香了,它的未來往何處去?

01

各大高校,土建類專業「身價暴跌」。

2024年,寧夏的一位考生以438分抄底土木工程「世界第一」的同濟大學。要知道,2024年寧夏理科本科一批的分數線是432分,438分僅高出一本線6分!同樣是2024年,同為「建築老八校」的華南理工大學,在河北的最低錄取位次也掉落了近七千名。

2023年,北京科大、大連理工、四川大學等名校土木類國家專項,在雲南都進入了第二輪徵集志願,理科只要485分以上就能報。

一眾知名985高校如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的土木類國家專項,在河南也招不滿,同樣進入志願徵集,很多考生寧願不服從調劑也不報考。

同一年,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遭遇寒流登上熱搜,普通物理類204專業組,規劃建築與土木工程組招生最低分只需要453。相比之下,連剛剛升成職業本科的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物理科最低分也要555,差了整整一百多分!

網友戲稱,一個專升本,一個「本升專」。

再往前一年,同濟大學王牌專業土木工程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只有564分,較2021年的667分相差了一百多分,投檔最低分排名從去年的1730名降到了43252名,足足下降了四萬多位。當年,老牌985吉林大學土木類專業計劃當年也未錄滿,甚至還有8名空缺。

一年的數據也許是偶然,連續幾年的新聞,已經足夠證明了趨勢,家長和學生們「用腳投票」,是最誠實的。

02

土建類專業為何遇冷,答案也很簡單。

隨著大基建時代的結束,房地產的不景氣,土建類專業也進入了「冰河期」。

這直接反映在就業上。麥可思發布的《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從2019屆到2023屆,畢業後從事建築工程的人佔畢業生總數的比例越來越低,且五年來這一比例的降幅是46個職業類別里的第一名。

為什麼要「跑路」?三聯周刊對墜樓工程師金輝報導中提到的「建築行業不平等薪酬制度和超長工作時間,並沒有帶來很好的回報」,可能是一句最好的概括。

土建類專業學生,畢業後如果在設計院工作,那麼工作007,月薪喜提兩三千,績效看運氣,可能是行業常態。

三聯周刊曾詳細介紹過中國設計行業的特色薪酬制度,其薪資發放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壓後發」,即只發兩三千的基本工資,其他部分以季度獎、年終獎、月度績效的名義發放。

另一種「預支發」,也就是薪資中除基本工資之外的部分算作「公司預支員工的」,如年終項目無法回款,產值未達預期,員工還要「倒欠公司錢」。

不難看出,無論是哪種發放模式,都極度依賴於甲方的回款。碰上房地產不景氣,你懂的。有受訪者對三聯周刊表示「工作期間他每月只能收到2360元的深圳市最低工資。」

至於工作時長?

「10點以前下班算早的,有同事為了一個項目,連續三個月凌晨三點下班,累到吐血。」

如果查看相關新聞,會發現這也是不少中國設計院的現狀。河南某所頂流設計院被爆出底層員工月工資只有108元,甚至還取消年終獎;某500強設計院因為項目緊急,要求員工不到凌晨2點不能下班,否則按曠工處理。

整體行業如此,個體在大潮中顯得十分無力,基建狂魔的背後,是一個個早已筋疲力盡的普通人。

如果土建專業的學生想選擇進入施工單位的話,那麼「吃得苦中苦,還有苦中苦」可能是他將要遇到的。工作環境上,要麼是郊外,要麼是深山老林,三個月一整容,五個月換人種。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工作強度上,996是少見,7107才是正常,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生用。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如果你問薪酬,3000塊招不來一個農民工,600塊卻能招來一個大學生。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如果你問行業前景,20年突飛猛進的發展下,行業早就趨近飽和,年輕人出頭的機會少之又少,三四十歲的還在工地長駐的一抓一大把。

至於個人情感,單身的找不到女朋友,結婚的陪不了老婆孩子,孤家寡人,聚少離多。

工地還是終身責任制,稍有不慎,青春就要在踩縫紉機中度過。

網易數讀調侃說,「吹著空調畫設計圖,拿著藍圖指點江山,是就業前的異想天開;

頂著烈日冒著熱汗,塵土飛揚下澆築混凝土,跟膩子粉、甲醛同呼吸共相處,才是土木人的常態。」

這些「段子」,所言非虛。

03

為解決土建類專業的招生問題,各大高校可謂八仙過海,花樣百出。

其中,把土木和其他專業放在同一個大類,是比較常見的做法,比如清華大學自2017年開始實施的大類招生培養與管理,將原來的土木、水利以及工程管理等單一專業已合併使用「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的大類專業名稱,不再單獨招生。

同為985的湖南大學,也將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與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合併為土木大類進行統一招生。「南天一柱」的中山大學,則在2021年將包括人工智慧、軟體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捆綁在了一起。

土木工程「世界第一」的同濟大學改革和創新並行,一方面針對原有土木工程專業進行教學改革,制定土木工程+n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供學生選擇。比如,與數學科學學院聯合開設數理強化班、與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聯合開設力學實驗班、與創新創業學院聯合開設創新創業班等等。前兩年在相關院系學習後,再轉回土木工程學院學習。

另一方面,同濟大學在土木工程學院下全國第一個開設智能建造專業,以培養複合型人才,實現人工智慧與建造要求深度融合的大趨勢。同濟大學之後,眾多高校各校爭先申報,近年來獲批智能建造專業的院校數量逐年升高。

此舉雖有「換湯不換藥」之嫌,但招生效果不錯。根據住建部發布的文件,2022年全國智能建造專業招生3562人,2023年則增長到5539人。

相對來說,非傳統土木優勢的高校更多選擇了取消專業。

今年1月,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同意撤銷土木水利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同樣是今年,寧波大學、重慶交大和四川大學都撤銷了城鄉規劃專業。

時代轉型之下,高校也只能順應大勢,適者生存。

04

曾幾何時,土木建築類也曾是最熱門的專業。

2006年到2015年,有人稱之為「建築土木工程專業的黃金十年」。

世紀之交的中國,隨著城鎮化的強勢推進,隨著2008年「4萬億元投資計劃」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熱,基建熱高潮迭起。

一棟棟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橋創造紀錄,「中國速度、基建狂魔」的名號也由此誕生。

這也是土建專業學生最好的時代。眾多工程建設使得市場對土木工程、建築學、城鄉規劃等專業的學生需求極大,在旺盛的市場需求面前,土木建築類專業就是就業保障的代名詞。

彼時建設資金充足、項目多,而土建行業人才嚴重不足,許多土木建築類專業的大學生一畢業直接進入項目工地,干幾年就成為總工或者項目經理的,年薪百萬的大有人在,江湖人稱「三總五項」。

畢業於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自媒體人馬督工曾回憶,

「2002年我大學畢業,中鐵一局來招畢業生,根本不看成績,簽字就給一萬塊安家費,比2002年的中國人均gdp還要高。至於名氣小一點的施工單位,許諾分房子的也有,還許諾帶女朋友來立刻安置體制內工作。」

如此豐厚的待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分考生,大量高考狀元扎堆搶進土木類專業,建築老八校的里更是擠滿了各省的狀元。各大高校順應潮流,爭相開設相關專業,比起今天的計算機,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數字可以側面反映當時的狂熱,2008年前,開設土木專業的本科院校共有392所;截至2022年底,相關高校數量多達572所,14年時間多了近兩百所。

然而大基建和城鎮化總是有盡頭的,隨著全國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36.09%到了2023年的66.16%,隨著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超15.55萬公里,隨著國家發展模式轉型以及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市場對於土木建築畢業生的需求開始下降,土木建築開始無法避免的走下坡路。

今年前7個月,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只有4.37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3.2%,退回了20年前的水平,包工頭拿地的積極性也在持續下降,前7月房子開發投資額同比下降10.2%。土建引擎停轉了。

去年夏天,撫順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發布《告全體員工書》,宣布全體員工執行為期三個月的無薪休假安排,開頭第一句堪稱振聾發聵。

「一個屬於我們建築設計行業的繁榮時代落幕了」。

05

時代真的變了。與持續遇冷的土建類專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地警校錄取分數的連年上漲。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去年在四川的錄取就突破了1萬位次大關,今年又上漲了1000多名投檔線638分。而北京警察學院的錄取位次上升超2500名。

江蘇警官學院吸引了今年600分以上的考生扎堆填報,網民戲稱這是繼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外江蘇的第三所983。

就業市場的寒氣顯然已經蔓延到了高考生的身上。與其從211畢業找不到工作,不如選擇警校,提前鎖定編制。

而除了警校,師範定向生、臨床醫學等就業相對穩定的專業,也很受考生的歡迎,錄取分數持續上漲。

全社會都在求穩,這種氛圍之下,無人置身事外。但這樣做,就真的穩嗎?

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蛛網理論,指的是因為「生產周期的存在」,因為當下市場火爆而選擇加大投入,往往會在生產完成後出現過剩。

專業選擇,也是類似的道理。在撲朔迷離的大勢面前,眼下的熱門專業,未必就能一生長虹。

如果是90年代末畢業從事土木建築,其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與大基建時代基本重合,哪怕是大專生,也能吃到完整的時代紅利。而如果是2013年入學,經過5年本科、2年碩士的學習後,哪怕是清華畢業,恐怕也只能找到收入不高、經常加班的崗位。

在時代大潮面前,哪怕「專業」如張雪峰,也還在2020年以「城鎮化率還有上升空間」為由,大力推薦土木工程專業。那些聽了張雪峰的建議,報考土木的孩子們,如今恐怕也是感到「一地雞毛」吧。

經濟有周期,繁榮難永續。

與其等待成為「風口上的豬」,最好的辦法,恐怕還是押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成為360行中某一行的「狀元」。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913/210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