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一代國士孔祥熙

蔣介石又為孔祥熙寫了《孔庸之先生事略》,對孔祥熙的評價更為具體: 更為然當其辭職之後,國家之財政、經濟、金融事業,竟皆由此江河日下,一落千丈,卒至不可收拾…… ……足證明孔前院長在其任職期間,自北伐至抗戰勝利之二十年中,不辭勞怨,不辨枉屈,而一心竭智盡瘁報效黨國,其革命之精神,自足吾輩與後世崇敬難忘者也。 確實難忘吧,於是,孔祥熙終於還是成為少為人知的歷史人物。 人們熟知的,大多只是書本上那些四大家族的傳說。

1942年,孔祥熙觀看美軍軍演。

1880年9月11日,孔祥熙出生於山西省太谷縣。

太谷孔家,為山東曲阜孔家出仕山西一脈相傳的旁枝,算來,孔祥熙正是孔子第75代孫。

當時,在動輒3、500年傳家的晉商世家密集分布的祁縣、太谷、平遙等地,經商、入仕、耕讀習俗蔚然成風,因而,作為孔夫子嫡傳後裔,太谷孔家自然很受當地晉商大戶和鄉親尊重。

1890年春,孔祥熙患腮腺炎,遍請中醫治療未效,家人因而急速將他送入太谷前街基督教會的診所求診。

西醫有效,不久,惡症痊癒。

年幼的孔祥熙經此一事,既與基督教會和西洋診所相處和諧,又在與洋教士、洋大夫、西醫護士們交往下,對西方文明有了初步的好感。

他由參觀而留連,進而渴望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適逢太谷福音小學招生,在孔祥熙堅決要求之下,其父嚴囑不得信奉西教,勉強同意了孔祥熙棄儒學,求新學。

1897年初,孔祥熙自福音小學畢業,西學各科成績優良,得其父孔繁慈支持和教師魏祿義推薦,得以到直隸通州的美國公理會所設潞河書院繼續求學。

潞河書院成為孔祥熙由山西走向中國的第一站。

得到西方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教育,再得到教會傳播的自由、平等觀念影響,孔祥熙在潞河書院完成洗禮成為基督教徒,和同學李進方等人組織文友會,研習新思想。

1900年,庚子國難,義和團憤青爆發,扒鐵路,挖電桿,毀教堂,殺教民……

亂世之下,小小太谷一縣爆發教會案,義和團屠刀到處,即有美國傳教士和本土教民十餘人遇害。

義和團風潮平息,躲藏在祁縣友人家的孔祥熙與同學張振福等人找到太谷知縣,請求辦妥美國傳教士和本土教民後事,隨後,他們向華北公理會匯報了太谷教案經過,並受委託代表華北公理會,為山西教案善後談判代表葉守貞、文阿德的助手,全程參與善後談判。

太谷教案善後事畢,20歲的孔祥熙以幹練、務實,且「忠心事主」的教民品質,得到潞河書院舉薦、出資,遠赴美國歐柏林學院學習。

從1901年到1907年的6年之間,孔祥熙先後在歐柏林學院和耶魯大學完成學業學業,獲學士、碩士學位。回國前,經華北公理會和孔祥熙建議,歐柏林學院決定在山西太谷辦學校以紀念庚子國難犧牲的傳教士和教民,以傳播歐柏林精神。

——因為廢除黑奴主義,歐柏林學院被美國歷史認為是南北戰爭的起點。

歐柏林精神,即為以自由與平等為核心的多元化的人文思想。

1908年春,孔祥熙攜歐柏林學院提供款項回到太谷,在華北公理會扶持和祁縣、太谷、平遙等當地晉商支持下,在原教會學堂舊址,創辦了銘賢學堂。

銘賢學堂的英文名為OberlinShansi Memorial School,中文名為銘賢的含義,即是:蓋取紀念庚子為道殉難中西先烈之意。

大致,便是銘記庚子國難殉教的美國傳教士和教民,繼承他們未盡事業的意思。

1908年的山西,民風未開,通常民眾習慣儒學書齋,以至於銘賢學堂第一、二期開學,很少有人來報名,端坐課堂的,不過十餘人而已。

——就連最早來上課的這十餘人,也基本屬於孔祥熙的那些抹不開人情的親朋好友的子弟。

其中,以祁縣晉商子弟渠丕和與喬輔三等人,放棄儒學,入學銘賢,畢業之後留美、留日,循孔祥熙足跡而行,最得孔祥熙信任。

正是因為進入銘賢,渠丕和與喬輔三等人先後為銘賢學堂學監,華北教會及留日中國青年基督教幹事會負責人,逐步走出山西。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流浪的橡樹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918/210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