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安身立命,我們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免不了要和人打交道。
可是人心隔著肚皮,我們不知道裡面到底是好還是壞。
古人說過:「人心難測,海水難量。」
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僅僅通過表面能知道這個人的真實面目。
就像古希臘諺語所說:「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真相往往隱藏在深處。」
當我們越想了解一個人的真實性格時,就越不能僅僅從他的最表層表現來判斷。
我們應該深入觀察,細緻考察,通過不同方面,以小見大。
如此,方能了解身邊人真正的人格底色,我們的生活也就進而更加安心了。
識人言語
有句話說得好:「字為心畫,言為心聲。」
一個人說出口的話,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到一部分他內心對你的想法。
假設一個人他總是對你說話客客氣氣,語言質樸,情感真摯。
那麼不用多想,這個人不僅為人處世的品格和修養非常高。
他的內心對你也必定是極為尊重的,實實在在地尊敬你。
和這種人交往,我們才能放心,少留心眼,享受人情的美好。
但是,倘若我們遇到一個說話不僅說話喜歡打岔,話里話外目的性極強,溝通起來費勁。
那麼,我們我們同樣不需要多想。
這種人不僅心機深沉,為人差勁,甚至對你都是抱著一些他自己的小心思才接近你。
因此,我們一定要對這樣的人留有防備,警惕之心,防止某一天這種人就會在背後給你一套。
劉禹錫曾說:「言有盡而意無窮。」
簡單的一句話,大部分時候都包含了很多其他的意思。
我們一定要通過別人對我們的說話方式,去觀察出這個人對我們的想法。
就像我們在交往裡,也能夠感受到,雖然是進行了簡單的幾句交流,卻馬上能夠簡單感受到這個人的性格和情商。
總之啊,語言自古以來就是門學問。
我們不僅要有說好我們自己的話的學問,更要有觀察別人話的學問。
畢竟,話里話外之間的意思才是我們交往之時,人與人之間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識人儀態
想要快速了解一個人,最直觀的方法,不是觀察這個人的外貌,而是觀察這個人的儀態。
阿爾伯特·哈伯就德曾說過:「一個人的儀態,往往比他的外表更具有說服力。」
因為,外貌可以通過打扮讓其看起來光鮮亮麗。
可是,一個人的儀態卻不能那麼輕易的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
畢竟,一個人儀態,就好像是一台播放人內心世界的顯示器。
它能夠一定程度上表現我們大腦在思索什麼,我們內心在感受什麼,以及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就好比,一個走路喜歡大步走,昂首挺胸的人一定比小步走,畏畏縮縮的人更加大方,更加自信。
或者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目光炯炯,眼神堅定,也一定會比起那種目光閃躲,賊眉鼠眼的人給我們的印象更好。
這些儀態的細節,都可以直接讓我們第一時間就感受到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雨果曾說過:「儀態是心靈的制服。」
了解一個人的儀態,就是了解一個人心靈的最開始。
所以,在與人交際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能因為粗心而忽略了對一個人儀態的觀察。
而是應該更為細心,通過儀態的細節之處,以小見大的推處這個人的內心。
如此,我們方能在人際交往中更加自信和遊刃有餘。
識人習慣
一個人身上的習慣,就像樹木下的根莖。
雖不見其形,但卻決定了樹枝生長蔓延的方向。
荀子說過:「習與性成,性成則習慣矣。」
一個人的習慣,往往最能反應一個人深藏於地下的真實性格。
這就好比,一個習慣邋遢的人,他的家中必定不會整潔乾淨。
而一個習慣整潔的人,他的生活環境必然井然有序。
在生活里,與人相處的時候,倘若我們能夠了解到這個人的習慣。
那麼,通過分析和洞察,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關於這個人的很多。
一個習慣傾聽他人想法,尊重他人語言的人。
說明她的內心沒有那麼多自我,對別人的包容性更強。
我們只有和這種人相處,才能更加舒適自在。
相反,如果你發現一個人做各種事的習慣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那麼,不要猶豫,我們要立馬遠離。
因為這種人到最後,只會越來越自我,長期下來,就是對我們的一種壓榨。
塞內加曾說過:「習慣是第二天性。」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對一個人第二天性的洞察。
在一個人一點一滴的習慣里,了解到這個人真正的人格本性。
如此,我們才能保護好自己,讓自己遠離那些習慣差的人,不受到他們的影響。
並且通過和好習慣的人接觸,進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家馬克吐溫說過:「觀察是一種選擇,選擇你想要看到的世界。」
是啊,探尋世界確實如此,我們交際也是如此。
只有通過細心地識別他人後,才能遠離那些爛人和小人。
之後再選擇出那些優秀和善良的人待在我們身邊,相互扶持。
相信堅持這樣,我們生活里的能量只會多不會少。
人生也會在越來越多的人貴人下,一路順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