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轉載文章謹供讀者閱評,本文觀點與傾向性,與萬維讀者網無關。)
今天的美國與 130 年前的早期美國,已大相逕庭、判若兩國。我們通過如下關鍵詞,來認識一下今天的美國。
關鍵詞:有限政府、私人財產權、DEI、成文立法、非法移民、地方自治、司法權
(一)有限政府
我們來看看一個早期美國的事件。1887年,德克薩斯州的幾個縣因乾旱而導致農作物歉收,一些國會議員因此發起動議,提出聯邦政府應撥款對這些遭受乾旱災害的農場主進行財務救濟,但時任美國總統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否決了這一動議。
在其否決這一動議的聲明中,克利夫蘭總統強烈批評政府提供賑濟的做法,重申美國政治堅持有限政府的基本主張,他是這樣說的:「我不認為聯邦政府的權力和義務應該擴至對遭受苦難之個人的救濟,它與公共服務或者公共利益不存在任何適當的關聯。我認為,無視聯邦權力與義務有限使命的普遍傾向應被堅決抵制,以實現該教訓應被時刻牢記的目的——儘管人民供養政府,但政府不應供養人民。我們總是能夠依賴民眾的友善與愛心為其不幸的同胞提供救濟。這一點是反覆且最近剛剛證明過的。這種情況下的聯邦資助鼓勵人們指望政府的家長式關懷,削弱我們剛毅的國民性,抑制我們民眾之間那種互助友善的情感與行動——而這有助於加強手足之情的紐帶。」
請注意,這位克利夫蘭總統在當時的美國政壇還是一位民主黨人,這位民主黨總統明確表達有限政府的主張,政府不應參與社會慈善救濟事業,社會慈善救濟事業是民間團體的權責,應當由民間來承擔和執行。
來看看今天的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在2023年9月30日結束的2023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達到近1.7萬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加23%。截至2023年10月31日,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已超過33.6萬億美元。
拜登上台之後,2021-2023三年來,每年天文數字的大撒幣,造成美國今天嚴重的高通脹,被動驅使聯儲不斷加息。油價、消費品價格的不斷上漲,房屋貸款按揭利率的攀升,嚴重影響今天美國民眾的生活水平。
美國聯邦政府怎麼會如此連年赤字、負債纍纍?因為它已經放棄了克利夫蘭總統時期的有限政府主張,不斷地對共同體的社會事宜進行滲透干預和大包大攬,比如說教育、國防、醫保、社保,以及各項種類繁多的社會救濟,如面向低收入群體的高速網際網路服務、給無證的非法移民提供每月吃喝……,等等。
從近年來民主黨國會議員提出的「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些左傾自由主義者的社會經濟主張:「聯邦政府為所有人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和教育、便宜且安全寬敞的房子、乾淨的水和空氣、物美價廉的食物等,確保一個人的工資能夠養活家庭,確保充分的陪伴家人和生病時的休假、帶薪度假以及退休保障,確保一個沒有壟斷——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範圍內——的商業環境,對美國所有的建築物進行升級改造以確保其節能環保等。」 總之一句話,一攬子的烏托邦夢想,由政府為大家包辦。
當一個政府毫無節制地介入一個共同體的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後,它就蛻變為一個「全能型政府」。這產生的嚴重後果是,一方面赤字連連、債台高築的政府只會頒布越來越高的稅率;另一方面,民眾開始在一切事務上都指望和依賴政府。政府幾乎滲透在一個社會的所有領域,民眾越依賴政府,就越喪失自我奮鬥的鬥志。
美國的全能型政府,事實上推動美國走向了曾經長期反對的道路——集體主義。
(二)私人財產權
政府不斷地對社會事宜大包大攬,支出日益龐大,可錢從哪裡來?徵稅。
左傾自由主義者認為,私有產權、自由市場和資本主義造成了貧富差距、經濟不平等、壟斷以及剝削等問題,因而應該對其進行干預或者限制。他們主張通過超額累進稅、反壟斷、最低工資、限制工作時間、提供社會福利等措施對私有產權和自由市場進行干預和控制。
從凡勃倫到凱恩斯,再到加爾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以及當代的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皮凱蒂(Thomas Piketty)等,都為這樣的主張提供了理論資源。因《21世紀資本論》一書而迅速走紅的經濟學家皮凱蒂認為,資本主義必然導致經濟不平等,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因為資本報酬率總是高於經濟增長率。為了解決這種不平等,他提出了一種激進的再分配方案,徵收一種全球性的累進財富稅(wealth tax),連同累進所得稅,合計最高可以達到80%。
我們需要在此明確表明立場:超額累進稅率摧毀了社會公平,並事實上成為對他人財產的掠奪行為。這是對聖經舊約摩西十誡中「不可偷盜」上帝誡命的公然違背,高稅收的福利國家,正在摧毀自由市場經濟的基石,這個基石就是私人財產權。
2024年2月21日,拜登政府宣布免除15.3萬名借款人總額為12億美元的學生貸款。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政黨,想要行善,幫助窮人,這個動機本身沒有問題,但對不起,請你用自己的錢來行善,不要用他人的錢。
我們在此呼籲,每一個美國納稅人都應該大聲發出抗議,拜登或者民主黨,想要幫助這些學生償付學生貸款,請用你總統自己的錢,或者民主黨黨派自己的錢,不要掠奪他人的錢來行善。
(三)DEI
2023年12月5日,美國眾議院教育和勞動力委員會發起了針對美國校園反猶主義狀況的公聽會,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精英大學的校長在公聽會上閃爍其辭,不對紐約州議員 Elise Stefanik 的提問:「呼籲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是否違反校規,做出回應。
發生在美國教育體系的DEI理念校園灌輸,就是所謂「多元、公平、共融」,經多年推動後,美國最好的精英大學連人世間最基本的是非、善惡問題都不加以區分了。
一位有識之士說到:「美國學校的學術與行政人士已經不只是在推廣進步派政治,他們要把大學轉變為政治行動主義的專門機構,用來向學生灌輸仇恨意識形態。」
DEI追求的平等,不是機會平等,而是結果平等。DEI及其衍生的CRT(批判種族理論)在美國學校中推動的「社會正義教育」,事實上正在摧毀公平,並使得大學變得不寬容和狹隘。在促進分裂的同時,也正在減少大學校園中觀點的多樣性。
一句話,DEI理念及行動導致的結果是,美國高校校園正在失去多元、公平、共融。
DEI,倡導基於種族的配額、倡導平權行動、致力於為了多元化而追求多元化,公然在入學批准中向一些特別族裔群體傾斜,比如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然而越來越多的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認識到DEI理念正在加害他們。
越來越多有識之士認識到:「催生DEI的意識形態與美國的建國原則、憲政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相衝突。這是我們的信仰。沒有這些,就沒有美國。它們和DEI互不相容」。
DEI,是在美國赤裸裸地倡導身份政治。美國左派的邏輯就是這個社會不再是唯才是舉、擇優錄用的競爭社會,不再是一個「賢能政治」的社會,而是一個講究「身份政治」的社會。而身份政治必然導致奴役之路。
(四)成文立法
眾所周知,美國是英國普通法的繼承者,普通法促就英國比其他歐洲國家早了500年進入人類文明,而歐洲法德大陸法所代表的成文法,卻處處促就專制主義。
然而,今天的美國聯邦及州的立法機構,卻日益推動成文立法。這些成文立法的法律數量之多,荒誕程度之高,令人哭笑不得。
據紐約郵報2024年2月3日報導,亞利桑那州法律規定:驢子睡在浴缸里是違法的;在猶他州,在馬背上釣魚是違法的;在阿拉巴馬州莫比爾市,銷售噴彩慕斯是違法的。
對於今天美國的立法者來說,解決一切問題的辦法——無論是現實的還是想像的——都是一部限制自由的法律。亞利桑那州關於驢子在浴缸中睡覺的法規顯示了立法者在面對任何爭議時都傾向於聽從「應該有一條法律」的呼聲。這種想法的結果是,政府永遠在發展壯大,永遠無法專注於其應有的職能,如保護個人權利、促進公共安全和確保法治。
再看一些例子:紐約,新年伊始,該州立法者考慮強制一些Chick-Fil-A(福來雞)餐廳在周日營業。這是由一名 Christian 創辦的美國知名炸雞店,餐館創辦者認為周日應該奉獻給上帝,所以所有全美2600間門店在周日關門歇業。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確規定禁止政府強迫企業在違背其宗教信仰的情況下營業。紐約州立法者的此舉,是公然違憲。
加州一項新法律通過微觀管理商店,要求主要零售商提供性別中立的玩具通道。加州還有一項立法動議,希望禁止人們在檸檬水攤和車庫銷售上張貼標誌。紐約州準備響應拜登政府的呼籲,著手立法禁止使用燃氣灶。路易斯安那州要求花店必須持有花店執照。但路易斯安那州並非孤例。許多州不僅監管當地的花店,還要求髮型師、平面設計師和泊車服務員等持有及時而昂貴的職業許可證。
隨著立法者通過侵犯人們自由的荒謬法律,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正求助於法院。法院當然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但正如那些歷史悠久的職業許可法的例子所表明的,法院也有其局限性。
(五)非法移民
據估計,在拜登上台之前,美國的非法移民存量大約在1100萬人,這一數字本身就是一個巨量規模,然而,在拜登上任後,這一數字開始大幅攀升。
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巡邏隊(CBP)的數據顯示,2023財年,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人數飆升至超過200萬。在拜登執政的前三年裡,CBP共記錄了594萬非法移民湧入,比川普任期的前三年內(2017 年至 2019 年)同期增加了 277%。僅2023年12月在美墨邊境非法闖入的無證移民就高達24.9萬人,這是CBP登記的數據。
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非法移民,三年來估計有約近百萬人,連指紋登記都沒有做,跨過美國無人攔截的漫長邊境線之後,很快消失在美國本土的茫茫人海中。
美國政府對受迫害個人的政治庇護政策,是出於人道主義立場。但是我們看到,大量走線至美國南部邊境、來自委內瑞拉等中南美洲的非法移民,其出發動機主要是在本國的工作收入低下,這些群體尋求的不是政治庇護,而是經濟避難。
對這部分群體,美國民眾、全世界民眾都抱有同情心,因為大家都是人,但這不是美國政府的責任。美國政府的服務對象就是美國民眾,拜登政府任由非法移民闖入美國,由此帶來的資本、資源和社會成本支出,都是在剝奪美國民眾的生活方式,都是在公然拆毀美國。
(六)地方自治
不堪其擾的德克薩斯州自2023年7月開始在美墨邊境設置浮標、鐵絲網等屏障,阻攔非法移民入境。這種做法引發拜登政府強烈反對,司法部就設置浮標屏障起訴得州政府,指責其做法影響美墨關係,造成人道主義危機。得州隨後起訴國土安全部,指控美國邊境巡邏隊破壞該州鐵絲網的行為違反得州法律。雙方就拆除還是保留邊境鐵絲網的爭議一直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
德州州長阿博特援引美國憲法第1條第10款第3項,宣布該州遭受「入侵」,有權進入戒嚴狀態,並在不考慮國會或聯邦政府的情況下採取行動。
美國聯邦政府已經忘記了美國聯邦體製得以存在的基石就是地方自治,美國先有了13個州的充分地方自治,才有了後來的聯邦政府。美國聯邦與地方是分享主權,州政府分享有明確的主權,而拒絕入侵是地方政府主權構成最起碼的基本內容。
美國聯邦政府,如果一天天通過聯邦最高法院的訴訟裁決,蠶食地方政府的主權,那麼對不起,如此撼動該體制賴以存在的基石,那麼終有一天美國部分州選擇離開聯邦也將不足為奇。
權力的本性其實就是這樣的:如果地方基礎之權力受到侵蝕,那麼聯邦權力作為一個整體的潛能也就被破壞了。
(七)司法權
美國政治體制為明確的三權分立體制。與行政、立法不同,司法是一個被動的過程,旨在解決社會中的爭議,包括民眾與政府之間的爭議,這是一種消極的權力。
然而,從美國過去兩百年,特別是二戰之後這七十年的司法實踐來看,美國的司法權力日益走向主動化、工具化、武器化。
舉例兩個司法主動化的案例:
美國聯邦高院於1954年「通過布朗案」下令黑白學生同校。如果沒有聯邦最高法院這個判決,黑人民權運動不會在後來如此高漲,導致一個今天荒謬的結果:種族問題變成美國政治中心問題,換言之,這種激烈的社會革命在許多人看來正是由最高法院首先推動的。
法律無權通過強制性的命令,合法化社會領域的群體區分;但同樣地,法律也無權直接干涉社會偏見和歧視性行為——因為越是通過強制性的法律要求不同群體之間的混合,那麼激起的敵對情緒將會更強烈。人們實際上有自由結合的權利。
另外,二戰之後聯邦最高法院通過一系列判決將基督信仰驅逐出公立學校,這是美國民情秩序敗壞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國政府三權分立體制中的司法權力,從一個被動權力,日益扮演主動性角色。
還有就是2021年至今愈演愈烈的司法武器化,川普總統被民主黨多個州的檢察官圍追堵截,面臨逾90項的刑事控罪。司法工具的濫用,以及武器化,正在消滅美國司法獨立的聲譽和權威。
權力擁有者不節制,權力就會日益突破邊界,權力就會走向自我毀滅之路。
結語
2024年大選,我們求上帝動工,讓更多被左傾觀念洗腦的美國民眾甦醒,認識到民主黨正在不遺餘力地摧毀美國。
願上帝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