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母親出軌30年

在《她和他的婚外情,早晚得死》中,我順嘴提到:絕大部分婚外情,都會無疾而終。評論區裡有朋友說,有些婚外情會糾纏一輩子,這是真愛嗎?

今天,結合真人真事,講一講。

這個故事,是一個姐姐親口授權給我的,是她母親的婚外情,很有代表性。

為方便講述,我們給這位故事中的母親取名葉姨。

葉姨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長相好,讀書好,不幸的是正值青春年少時,碰上文化大革命,父母被打倒為反動派,她也淪為「黑五類子女」,從城市被下放到山裡農場。

下放之前,葉姨已有心儀的愛人,我們姑且稱為凱叔。

凱叔和葉姨一樣,也出身書香門第,同樣因父母身份,被下放到鄉村,但下放的地方和葉姨不在一處。

中間細節不再贅述,總之就是葉姨像《人世間》裡宋佳扮演的周蓉那樣,因長久下放偏遠山區,最後和附近兵工廠一個根正苗紅的工人結了婚,生了兩個孩子。

一個是給我講故事的那個姐姐,一個是她弟弟。直到孩子們10多歲時,葉姨才攜家帶口返城。凱叔也在下放地和一個鄉村女教師結了婚,並在父母平反政策落實後,在一位有本事親戚的提攜下,帶著妻子孩子定居鄰市,謀得一份體面工作。

父母輩兒的事兒,講故事的姐姐一開始並不知道。直到她大學畢業,有次一個人在家翻箱倒櫃找東西時,才發現她母親一直和凱叔有聯繫。不僅有聯繫,而且每年葉姨過生日時,凱叔都會坐車來見葉姨。憑著20多歲女孩的直覺,她認為母親早就出軌了凱叔,從精神到肉體。她三觀碎裂,為自己老實巴交的父親悲傷,甚至一度懷疑和自己樣貌差別很大的弟弟,會不會就是母親和凱叔的兒子。

發現母親的秘密,對任何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兒——人年輕時容易神化父母,而無法接受父母也是有欲望有殘缺的普通人。

從那時起,她就開始留意觀察父母關係:長相好、能力強、做事果斷的母親,原來從未愛過長相普通、性格懦弱、優柔寡斷的父親。

沉默寡言的父親,這些年之所以在母親面前唯唯諾諾,是他清楚地知道,要不是母親當年「身份問題」,根本不會嫁給他。

母親之所以出軌也不願離婚,是因為凱叔也有妻兒,而她自己返城後的工作也算穩定,她不能失去當下的一切。

這,讓講故事的姐姐一度很排斥反感母親,同情悲憫父親。

奇怪的是,每當她就其他事兒和母親發火時,父親總是堅定地站在母親身邊,支持母親,這更讓她替父親不值。有好多次她都想告訴父親,母親出軌的事實,但又被為人子女的孝順綁架,無法說出口。

直到後來,她30多歲,父親患病離世。

父親走之前,頭腦尚清醒時拽著她說:「你們都大了,我走了,你媽太可憐,別看她平時嘴上不饒人,其實她外強中乾,很脆弱的,我走後你們要支持你媽再嫁,我知道她一直都有放不下的人。」

那一刻,她才恍然大悟,母親出軌凱叔的事兒,原來父親心知肚明。

葉姨後來嫁給凱叔了嗎?並沒有。

給我講故事的姐姐說,父親去世3年後,母親再婚,後夫不是凱叔,而是一個退休老幹部。

母親準備再婚時,她終於鼓足勇氣質問她:「這些年,我爸還活著的時候,你不是一直出軌那個老相好嗎?他怎麼不離婚娶你?你怎麼不等他到老?」

母親愣住了。沉默好久後,母親說了這麼一段話:

「你爸走了,我們之間也不再可能了。我沒有那麼愛他,他也沒有那麼愛我,所以我們才會走散。這些年一直糾纏,是我們都要給自己不幸的婚姻,找個藉口。」

母親的話,讓講故事的姐姐想了很久,才想明白:

那段被時代和命運生生隔開的青春之愛,母親以出軌的方式祭奠了二三十年,才算真正放下。父親走了,母親反而遠離凱叔了,很大程度上是伴隨父親的離去,母親也看清了她自己和凱叔的關係。

她不願以善終的方式去等凱叔,是她最終看清了,愛情是愛情,妄念是妄念,婚姻是婚姻,當下是當下。

這個姐姐對母親選擇的理解是否正確,我不妄加揣測。我只是想從這個極具年代感的出軌故事裡,和朋友們分享這樣三個認知:

第一,能長久出軌且不離婚的男女,都是婚姻中強勢的一方。

葉姨也好,凱叔也好,都是夫妻關係里的強者。恰恰是這樣,他們相對懦弱的伴侶才能容忍他們這麼多年。回到現在的現實中,你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殘酷的真相:強者出軌,弱者只能忍讓;而弱者出軌,強者分分鐘可以讓她(他)出局。

婚姻考驗的不是愛情,而是一個人議價的能力。

時代不管怎麼變遷,婚姻這個內核不變。

第二,長久出軌者的伴侶,什麼都知道。

不管是現實中葉姨的故事,還是《廊橋遺夢》中佛朗西斯卡的故事,其實她們身邊的丈夫對她們的外心,都心知肚明。他們沒有挑明,沒有放女人走,沒有實施報復,除了本身的軟弱和善良,還有一個真相是:

他們需要這個女人,給他們撐起一個家

這種「需要」,大於了他們的自尊心和勝負欲。

這樣的男人,看似窩囊,實則極其負責,極其悲壯。

恰恰是如此,他們才會如此早逝。

他們內心鬱結了太多無法分享的哀傷,最後這些哀傷堆積成疾病,帶走了他們。

第三,出軌者尋找的,其實是她(他)自己。

出軌的真相,是出軌者一直在尋找的,都是自己

這句話不難理解:葉姨出軌這麼多年,本質上是她在時代動亂、原生家庭和婚姻選擇中,對渺小自我的放逐。她以出軌的方式,對抗婚姻的不幸,是不對的,也是無奈的。但她也讓我們看清:

出軌的人,自始至終都在通過出軌別人的方式,尋找理想的自己。

一個更美好的自己,一個更年輕的自己,一個更自由的自己,一個更成熟的自己,一個更智慧的自己,或者一個更像活著本身的自己……

有些人會不停出軌不同對象,也有人會和一個人糾纏多年。

但最後,當出軌者懂得向內探索,確認自我,出軌之路就會戛然而止。

就像葉姨,她最終通過丈夫的離開,明白了她那場委屈的婚姻里,其實也有真情和光亮,而她自己放不下的不是凱叔,而是自己年少時的不甘。她放下了,不甘沒有了,婚外的那個人自動消失了。

張德芬老師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說:門外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一切情感關係,都是你和你自己的關係。

接納並深愛自己,才能善待並悲憫他人。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閒時花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016/211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