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歷史上三次「神秘」巧合 世界是一個輪迴?

在歷史上,總有一些神秘的巧合,讓人們不禁懷疑,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輪迴一說,就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三個巧合,不僅令學者們爭論不休,也讓我們開始懷疑:

歷史是否真的在輪迴之中,周而復始地重複著曾經某個瞬間?

斬白蛇起義

秦末,始皇新死,天下已然是一片混亂。秦始皇辛苦建立的龐大帝國轟然崩塌,被埋藏已久的腐朽與不堪,都如洪水般洶湧出來。在秦二世胡亥的手中,它仿佛一顆遲遲未落的棋子,無數人在暗處蠢蠢欲動,準備奪取這塊沉重的棋盤。

後來的漢高祖劉邦,就是其中之一。而就在這時,一條白蛇的亡魂悄然出現,帶著詭異的預言,緊緊纏繞著之後的四百年漢室江山。

當時劉邦還只是沛縣的一個小小亭長,作為亭長,劉邦負責押送縣裡的犯人前往驪山修建陵墓。但在路上,因為畏懼嚴苛的刑罰,半路中逃走的犯人越來越多,漸漸的,只剩下押送的劉邦和寥寥無幾的犯人。

在嚴苛的律法之下,劉邦清楚地知道,即使將剩下的犯人押送到了驪山,最後自己也是難逃一死。眼看著逃走的犯人越來越多,劉邦心生一計,在豐縣的涸澤地帶,趁著夜色醉酒放走了所有的犯人,自己也決定逃亡。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啟程時,突然有一條白色巨蟒盤踞在道路正中,擋住了去路,一時之間,大家面面相覷,不敢前進。而醉意朦朧的劉邦在聽說有白蛇擋道之後,直接提起手中的三尺長劍,朝那白蛇砍去,將它從正中劈作兩段。

據說當天晚上,就有一名老婦人在白蛇被斬的地方嚎啕大哭,哭訴著自己的兒子被人殺死。老婦人說,自己的兒子是白帝之子化身,變成白蛇橫在道路中間,卻被赤帝之子殺死,這才傷心大哭。

如果白蛇是白帝之子,那麼殺死它的赤帝之子究竟是誰,就不言而喻了。

自此之後,「赤帝子」殺「白帝子」的傳說就在天下漸漸傳開,而劉邦也憑藉著「赤帝之子」的身份在斬白蛇的芒碭山起義,最後建立漢朝。而這個詭異的巧合,就在當初那條被劉邦一斬為二的白蛇身上。

據說白蛇在被斬之前,曾經口吐人言,告訴劉邦:

「你今日若是斬我的頭,我就亂你的頭;你若是斬我的尾,我就亂你的尾」。

劉邦聽後卻毫不膽怯,仰天而笑,提劍將白蛇從中間砍作兩半。但就在當天夜裡,劉邦醉後入眠之時,夢見了那條被自己砍死的白蛇前來索命,緊緊地纏繞在自己身上,詢問自己何時將它的命還來。

劉邦想起自己此時還在山上,想著等到了平地上一條蛇就更加不能奈何自己,就連忙答道:「等到平地之上再來還命!」由此,便傳下了「高祖斬蛇,平地(帝)還命」的預言。

而在劉邦死後的兩百年,也就是公元九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王莽,亡蟒,一時之間,王莽是曾經那條白蛇轉世的說法在天下四起。

當時漢哀帝初死,死後無子,而在哀帝崩逝後,身為大司馬的王莽執政,將年僅九歲的中山王劉珩立為皇帝。但僅僅五年之後,十四歲的劉珩就再次病逝,是為漢平帝。而在平帝死後,漢室頹敗,王莽一手遮天,三年之後就自立為帝,建立新朝。

王莽的崛起,正應了劉邦的預言「平帝還命」,這令世人不禁聯想到,或許王莽真的是那條白蛇的化身。奇妙的是,王莽建立新朝後的東漢,一直到漢末滅亡,將將是兩百年,和先前的西漢合起來,正好是從中分作兩段的漢朝。

白蛇的遺言在王莽身上重現,令人不禁感慨,歷史的巧合似乎在某種意義上正在無聲地輪迴。

相同的開始與結束

在短暫的一生中,一個人的身份能經歷多大的起伏?對於朱元璋來說,或許就是天和地的差別。他的前半生,出生在最底層貧賤的家庭,身份低微;而在後半生,卻是萬人之上,天下至尊。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前半生出生在貧窮的家庭,身份低微,活著幾乎成了一種奢望。他的家世世代為農,只能靠微薄的土地勉強維生。他和父親朱五四的名字一樣,因為在家族的兄弟之中排行第八,就隨意取了個重八的名。

在朱元璋十五歲那年,蝗災和瘟疫如風般迅速地傳到了當時已經久經乾旱的濠洲,短短半個月內,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繼去世,家中只剩他和二哥。在將父母用草蓆裹屍,就地掩埋之後,為了活下去,朱元璋不得不和已經成家的二哥分開,各自逃難。

最後朱元璋選擇了剃度為僧,靠著寺里的施捨勉強度日。然而,饑荒再次來襲,寺廟也無法再供給他米糧,只能遣散眾僧。就這樣十七歲的朱元璋帶著身上唯一的一個化緣缽,下山四處遊走乞討,真正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

直到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即位皇帝,國號大明。那時,他身上只有一個化緣的佛缽,卻建立起了一個全新的王朝,人們戲稱他為「乞丐皇帝」。或許是命運使然,三百四十年後的大明,最終回到了起始。

比起朱元璋,崇禎皇帝朱由檢的一生,從他登基為帝開始,就被帝國將亡的絕望緊緊纏繞著。

1628年,17歲的朱由檢登基為帝,年號崇禎。是年,爆發了五百年以來難遇的天下大旱,整個大明都被籠罩在饑荒的陰霾之下,餓死的人不計其數,甚至於有人易子而食。

這場大旱,從南至北,持續了整整五年,而大明最後的一絲生命,就在這場大旱中悄然逝去。此後,天下大亂,農民起義由陝西一帶紛起,迅速在各地蔓延,聲勢之浩大前所未見。而少年登基的崇禎,已經隱隱嗅到了將亡的氣息。

從17歲登基開始,崇禎幾乎是整天埋在政事之中,但即使他的心性和手段已經是大明後期難得一見的勤政和賢君,也已經無法挽救這個即將死去的王朝。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李自成攻陷北京的當天,在命令後宮妃嬪盡數自殺之後,崇禎又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最後,崇禎的身邊只剩下太監王承恩。絕望之下,他在煤山壽皇亭的一顆歪脖子樹上,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自縊前,崇禎在衣服上留下最後的遺言: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三十四歲的崇禎,生來是長於錦繡的王爺皇帝,最後卻用一根繩子將自己吊死,成了唯一一個自縊而死的皇帝。

大明的開始,是朱元璋手中化緣的佛缽,大明的結束,是朱由檢上吊的一根繩子。仿佛大明的三百四十年歷史,兜兜轉轉,仍是回到了最初。

葉赫那拉的詛咒

清朝編篡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中,記載著努爾哈赤此生的「七大恨」。雖然沒有直接明說,但愛新覺羅家族的人都對這「七大恨」背後的真相心知肚明,因為它們都指向一個共同的姓氏——葉赫那拉氏。

而愛新覺羅家與葉赫那拉氏的仇恨,其實早在這「七大恨」之前,就由來已久。

據說早在元末之時,兩個部族就曾經為爭奪一方土地而展開戰爭。當時愛新覺羅的滿語意為「金子」,而戰勝的葉赫部則故意將自己比作「太陽」,以此來諷刺戰敗逃走的「金子」。自此,開始了兩族逐漸數百年的仇恨。

一直到努爾哈赤之時,愛新覺羅家族所代表的建州女真,勢力已經遠遠壓過當時日漸孱弱的葉赫部。在兩次大勝葉赫部後,眼看著葉赫部即將淪為囊中之物時,大明忽然察覺到了建州女真的迅速擴張,出手阻止了兩族之間的最後的一次大戰。

「偏袒葉赫,壓抑建州」,這就是努爾哈赤「七大恨」中的兩恨。

終於在公元1619年,努爾哈赤親征葉赫部。在葉赫部城破之前,努爾哈赤兵臨城下,俘獲了當時葉赫部的首領金台石。金台石寧死不降,死前大呼:

「吾輩之中,有一女子,必覆滿洲矣!」

這句金台石死前的恨意,最後成為了流傳數百年的葉赫那拉詛咒,而這句與女子相關的詛咒,其實早在葉赫部被滅之前,就隱隱有了徵兆。

據說在努爾哈赤之時,葉赫部出生了一個註定傳奇的女子——東哥。在東哥出生之時,葉赫部的巫師就曾經預言:「此女可興天下,可亡天下」。而在東哥長大後,更是生的姿容絕色,被稱為「滿蒙第一美女」。

憑藉著東哥的容貌,她的父兄曾經將她七次許給各部首領,卻又在其中斡旋,多次悔婚,一時之間,為了爭奪東哥,部落之間相互混戰,甚至有不少部落因此滅亡。

努爾哈赤七大恨中的「老女悔婚,建州恥辱」,所指的就是東哥與自己悔婚的事。也正是這次的悔婚,徹底點燃了努爾哈赤對於葉赫部的仇恨。而在這句詛咒流傳的兩百多年後,兩位出身葉赫部的皇后,成為了印證詛咒的葉赫那拉氏女子。其中一位,就是葉赫那拉·慈禧

慈禧太后的作為,一步一步地,親手遞給了列國諸強一柄宰割清朝的匕首,也正是從慈禧開始,清朝徹底走向了滅亡。而在1912年簽發的《清帝退位詔書》,這封真正宣告了清朝滅亡的詔書,簽字的人,恰好也是出身葉赫部的隆裕太后。

曾經葉赫部首領死前留下的預言,終在葉赫那拉氏女子的手中實現了。

結語

三次巧合,前後相隔數百年,卻都在最後與曾經神秘地重合起來,仿佛冥冥之中,所有的一切都被串聯在不可見繩索之上。這樣的巧合,也實在是忍不住令人懷疑,是否這世界上,一切都是個輪迴。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史說新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018/211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