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百萬年薪大廠人35歲被裁 為還房貸重返職場

新的技術革命,往往會催生出一批新的偉大公司和風雲人物。AI狂奔兩年多來,數不清的技術大佬加入了這場新浪潮,希望打造出下一個OpenAI,國內也湧現出了「AI六小龍」這樣的明星初創企業。

不過,創業九死一生的定律在AI領域依舊生效,甚至頭部效應比其他行業更加顯著。有業內人士感嘆道,頭部初創拿錢到手軟,大多中小AI公司顆粒未入。有數據顯示,今年AI行業融資最多的5家公司拿走了超212億,相當於今年國內AI融資總額的63%。

在這場技術狂歡中,AI創業失敗者仍是絕大多數。他們當中的不少人,趕上了網際網路發展的高速時期,憑藉著技術和資歷優勢,也在生成式AI剛出現的時候就看到了機會。

儘管想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但AI創業卻並沒有他們想像中的容易。就像是一粒小石子投進了湖面,大部分AI團隊的出現與消失都未掀起水花。

陳立(化名)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在大廠已經做了十年算法工程師,也達到了百萬年薪的級別。因為老本行是做AI,所以第一時間意識到生成式AI風口來了。

還在大廠工作的時候,他就兼職進行了兩個AI項目的創業,但均以失敗告終。其中一個項目因為基於ChatGPT小程序,面臨數據安全備案的問題,最終流產。另一個融資一年沒進展,所以不得不擱置。

今年3月,35歲的陳立因為年齡原因遭遇了大廠裁員,開始進行全職AI創業,方向是AI換臉。儘管每天工作的時間基本都是「996」,但賺的錢很少,只有3萬元的收入。

後來,他又與朋友一起搞了個「AI漫畫」的創業項目,但融資一年沒進展,所以就擱置了。

「投資人的錢沒這麼好拿,美元基金退出後,現在國內的資金都是風險偏好特別低的。」

因為還有大概一百萬的房貸需要還,陳立自稱無法再「坐吃山空」,所以最近選擇入職外企,不再把AI創業當成主業。

他感嘆道,現在行業已經過了泡沫期,大家都比較冷靜了。畢竟大模型目前還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所以大部分項目都是看著很熱鬧,但其實都不怎麼賺錢。

以下是陳立的經歷自述:

35歲,做到百萬年薪後被裁

我是北京郵電大學的通信專業畢業,2014年8月份去京東實習半年後就留在這裡做算法工程師,2016年底跳槽到了阿里巴巴。我當時跳槽漲薪都是50%起,算是趕上了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期。

2017年底,我從北京搬到了杭州,次年還買了房。不過那個時候算是房價的高點,現在價格跌得比較厲害,同一個小區成交價起碼比2018年少了30%。

在大廠工作近十年,我做到了年薪百萬,這在和我差不多背景的人中並不算突出,有很多同學在阿里5年都做到了P8,年薪得有兩三百萬元。

今年3月份,我在35歲的時候被裁了,和公司組織架構調整關係不大,主要還是因為年齡、性價比。因為業務並不複雜,年輕人也可以干,從性價比的角度考慮就裁掉老員工了。

當時被裁員的時候有一點預感,但確實過了一段時間才完全接受這個事情。因為我還面臨著房貸的壓力,儘管買的時候沒有加槓桿,但現在還剩100多萬要還。

對於買房,我肯定是很後悔的,現在房市下行,算上貸款利率之類的,我損失了起碼100萬了。如果我不買房,現在應該是全款可以買一套,就完全沒有貸款壓力了。

奔向AI風口,但融資一年沒進展

我老本行是做AI,所以第一時間意識到生成式AI風口來了。

之前在大廠工作的時候,我就兼職開發了一個微信聊天機器人的應用,基於小紅書帖子和淘寶商品進行AI推薦,花費了大概三個月時間。但因為推廣不利,主要是基於ChatGPT小程序面臨數據安全備案的問題,最終失敗。

被裁的前半年,我也兼職進行了AI創業,和朋友一起組的小團隊,一共有6個人,方向是AI漫畫。我負責算法模塊,但融資一年沒進展,所以項目在擱置中。

投資人的錢沒這麼好拿,美元基金退出後,現在國內的資金都是風險偏好特別低的,都是想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不僅要demo做好,還要有好的數據才會投,要不就是背景特別好,比如清華畢業的博士。

當然我們團隊自己也有問題,合伙人在大廠還沒出來,而且產品選的賽道也太寬了,相當於要跟大廠直面競爭。因為我也接觸過一些成功的項目,比如做雅思教培做了很多年後做AI雅思,這個場景就算是剛需。

另外中間還有個問題是我們跑得比較慢,斷斷續續半年多才把demo做出來,如果快一點,在風口剛出來的時候去融資會相對好一點,後面就比較難了。

在這個項目裡面,我沒有賺到錢,也沒有投什麼錢,就是機器費花了一兩萬元,主要還是時間成本比較高。

「996」全職創業,只賺了3萬元

被裁之後,我開始全職AI創業,方向是AI換臉,給廣告主做素材裂變。我和同學一起做的項目,團隊一共也只有三四個人。從3月開始,工作的時間基本都是996,創業沒有休息的概念。

我們花了兩個月開發,中間因為預估的工作量問題導致進度延遲而鬧矛盾。當時想著先做出MVP(最簡化可實行產品),所以預估一個月,但是我自己也不擅長項目管理,因為交付的時候質量達不到產品經理預期而頻繁吵架。

在創業過程中,我的合伙人情緒管理也很有問題,把自己當成了賈伯斯,但是脾氣比賈伯斯還差,能力沒有人家好。一出什么小BUG,就跟瘋掉了一樣。加上股權分配沒有談攏,合伙人希望我投錢,我認真思考以後決定退出。

我們的第一個客戶是合伙人的熟人,他給了我們12萬元,同時也拿了一些股權。這次創業其實也沒賺到什麼錢,每個月領一萬五的工資,一共領了兩個月。

這個AI換臉的項目我們本來也想融資,但是發現比上個項目更難,因為首先這是一個跟大廠競爭的賽道,騰訊、抖音都有類似的產品。另外我們也沒有什麼核心的技術競爭力,都是在開源的基礎上改的。

這次創業我付出很多,但收穫是最大的。因為合伙人是持續做生意創業的,帶我看了很多商業模式,也看了很多利用人性賺錢的案例。但是本人作為一個比較清高的技術知識分子,還是有點排斥,覺得價值觀不太匹配,也算是更加認清適合自己的創業方式。

為了還房貸,決定入職外企

與大廠工作相比,創業更有挑戰。

只要你熟悉了這個環境、業務,最後拼的其實不是技術。只要你跟對人,做好向上管理,基本上決定了工作的體驗和未來的發展。

創業付出的要更多一點,包括投入的時間、精力,但是給自己乾的感覺確實不太一樣,因為真的做出一些事情來。

最近我入職了一家外企,依舊是做算法工程師。但我並沒有放棄AI創業,只不過是以兼職的形式去做,因為畢竟還得還房貸,不能把創業當成主業。我進行AI創業的時候,沒一個項目是賺錢的,也沒有融到資,相當於坐吃山空。

我感覺行業也過了泡沫期,去年是大家都想搞一搞,現在大家都比較冷靜了。畢竟大模型目前還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國內大家又不喜歡付費,所以大部分項目都是看著很熱鬧,但其實不怎麼賺錢。

頭部大模型公司,比如OpenAI也一直在進步,人家新功能出來之後,一天發布會就能把一批創業公司幹掉。

不過從長期來看,我還是看好AI,它是一個相對有增量的一個地方,其他網際網路領域更沒有希望了。如果不是特別熱愛的話,可以早點用業餘時間去做各種嘗試,不停試錯,這樣風險會小一些。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搜狐科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05/212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