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看到了一句話,印象中好像是清華的一位劉老師所說的。
「洪災的時候,沒有一滴雨會覺得自己是有罪的。」
就像今天看到的一位檢察官發視頻舉報當地派出所誣陷自己的兒子。其實這個檢察官我不是很同情,因為在現實中他站在自己的這個崗位,接觸到的案件一定非常多,但直到了自己兒子被誣陷,才站出來公開舉報。
這件事之所以說幾句,原因便是當檢察官都不得不發視頻舉報了,那麼普通人只會更難。
其次也就是上面所說的,執法者或者自己的親屬也同樣會遭遇法治的不公,而在日常中看到法治不公的事情沉默,將來雨也一樣會落到自己的身上,自己也是這洪災里的一滴雨。
二
但很顯然,即便是洪災頻頻發生,但現實中的太多人依舊會孜孜不倦的充當其中的雨滴。
就像陝西西安的男子舉報西安東站工地遭私自采砂的事情。
在媒體的報導上,可以看到舉報人卻被第一時間帶到派出所,揭露違法行為的人被關押留置,手機和皮帶都被當作犯罪嫌疑人那般收走!
這件事官方已經通報了。督察部門牽頭進行核實。
看一眼網友的說法,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一如幾天前我寫的那篇雲南富寧的中學少年,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他會是被解決的那一個;不要去看當地怎麼說不會針對這個學生,但事實上居家學習,便已經是一種對叛逆人員的不公平待遇。
也就是說,相比於問題,很多時候將問題說出來的人才是首要被打壓的對象。
三
我的觀點:
一是提出問題的人之所以被打壓,就像我昨天寫社區幹部討要企業的香菸一般,拿了人家的煙,那麼企業開發商做一點違規的事情,村民舉報的話,自然要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那麼壞的事情就會被壓下來,而提出問題的人,便成為了找麻煩的人。這就是不能因為惡很小就忽視。因為太多的大惡就是在這種容易被忽略的小惡之中滾雪球發展壯大的。
二是陝西西安的這件事,即便舉報者最終在督查組的調查下得到公正處理,但試問一下,遭遇這種待遇,下一個看到問題的人,也必然會在心裡打怵,因為他下一次的遭遇不一定會有媒體及時報導,而沒有輿論的監督,他被關押也就被關押了,自己接發問題反而淪為問題之人。
三是在社會的普遍認知上,不能說全部的人,但大多數人的心態其實便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有部分卑劣的人性會覺得那些勇敢提出問題的人是對自己的一種冒犯!說幾句傻子啊,真傻,又不是你自己的事充什麼之類的話語來。
為何會覺得是冒犯,為何會風言風語,其答案便是自己怯懦,別人勇敢,會戳痛自己骨子裡的虛弱,風言風語不過是掩飾自我的怯懦。心理學上的說辭,是對自我敏感的應急。
就像昨天江蘇某地辦事大廳那個斥責工作人員不到點就下班吃飯的男子,網上出現的聲音不乏是工作人員也不容易,多體諒之類的。但去過官方你辦事大廳辦事的人都該知道,有多艱難,我記得某次去河南某市的銀行辦一點事,結果下午三點去就已經拉上閘門開始一天的盤點了,問詢一下安保,趾高氣昂,早晨十點來才能開始,中午他們吃飯午休,兩三個小時是不工作的那麼普通人一次次去,一次次落空,也會有情緒的。
而體諒,難道不是相互的?為何一線城市,發達地區的辦事大廳是那麼的方便?為何他們就做不到?
四
有一句話我已經說爛了,當一個社會開始對提出問題的人正視以待,當那些虛弱的人能意識到世間的很多事都是提出問題的人推動改變,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的時候,那麼很多的問題才能解決。
當蒙昧的人,當那些勾結的人孜孜不倦對提出問題的人視為麻煩的時候,問題只會越來越多。
五
西安這種打壓提出問題的人不僅僅只有一次,甚至在陝西這樣的事件出現轟動全國的新聞事件也非常的多,
像下面的這對夫妻,舉報惡勢力挖沙,結果信息就到了惡勢力那裡,然後夫妻雙雙遇害;
像我曾經的一位微信好友,陝西普通的一個女子,有著高學歷,但看到家鄉的污染,舉報了,但結果的遭遇是後面的很多年人生陷入泥濘。
像我寫文章也是,每天一手摸著良心寫字,一邊承擔著的是未知的風險,一邊還要遭受良心壞掉的傢伙瘋狂的辱罵,得到的支持,可以看到的是讚賞,點讚,轉發的朋友都是那些熟悉的頭像,是相伴多年的朋友,而多數的人都覺得,作者發一個廣告也是冒犯!
這種心態下,這種對待問題的製造者就是發聲者的心態,惡不會少的,苦難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