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他曾代理過北大校長
民國的知識分子是有傲氣的,就傲到不知天高地厚,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1944年教育部給湯用彤的代表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頒了最高學術獎。湯用彤知道後很不高興,對朋友說:多少年來一直是我給學生評分,誰能評我的書,他們看得懂嗎?
一副傲氣十足的口氣。
老先生討厭「以吏為師」,看不起不學無術還自以為是的行政官僚,他鄙夷地說:「誰能評我的書,他們看得懂嗎?」
十多年後,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面對領導,老先生就再不敢說這樣傲氣十足的話了。
1957年,兒媳樂黛雲組織了八個人準備辦一本學術刊物。樂黛雲興高采烈地跑去向王瑤先生匯報,卻被告誡立刻停辦——反右已經開始,王瑤敏銳地感知到了政治風向的變化。
即便刊物胎死腹中,想辦刊物的人也都沒有逃過厄運,八位青年教師無一倖免,都被打成右派,罪名是圖謀創辦「同仁刊物」,意欲不軌。樂黛雲作為發起人,罪加一等,成了極右派,被開除公職、開除黨籍,發往鄉下勞改。而當時,她正在家中坐月子。
為避免剛滿月的孫子斷奶,一向清高自傲的公公湯用彤,找到學校領導,說孩子需要吃奶,請求高抬貴手,讓兒媳暫緩接受勞動改造。樂黛雲這才被網開一面,允許哺乳八個月。期限一到,學校立刻派人送來下鄉通知,催促動身。離家那天,丈夫湯一介在黃村搞運動,參加四清,樂黛雲只能獨自上路。想到留在公婆家中未滿周歲的兒子,想到此一去前途茫茫,不禁滿心淒涼,偶一回頭,看到公公湯用彤在身後向她揮手。
曾經那樣傲氣的湯用彤,胡適走後還代理過北大校長;如今時移世易,面對兒媳的不公正待遇,已經無能為力,唯有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一份軟弱的關心。
02一個調門
田餘慶先生和周一良是梁效班子中人,也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成員。1975年的一天晚間,大批判組眾多成員,老少一體,被安排一次外出,通知說每人只需帶上一兩件換洗衣服就可以了。那兩年,大批判組的食宿都在北大校園中的一座小樓內,不同外人往來,處於半封閉的生活狀態。這天忽然通知外出,人人感到新鮮,也夾雜幾分驚詫,帶有一點迷惘。
大家登上一部大巴,車簾低垂,只見窗外燈火高低明滅。此行何去?沒人敢出聲詢問,這是「梁效」的紀律。最後來到一個地方,下車進入,但見庭院規整,屋宇連接。大家這才被告知,此乃天津市某招待所。那晚,江青同大家共進晚餐,席前說了一些不著邊際的閒話,大家只是唯唯。
開席不久,江青忽然起身外出,眾人猜測,必是有急務處理。不一會兒江青回來,換了一身服裝。在座都是老老少少的讀書人,只是看在眼裡,全體默不做聲。又一刻,江青復起身外出,待折返入座,又換了一身衣服。兩齣兩入,兩易服裝,有人覺得詫異,但也只當作沒有看見一般。
飯後江青離席,留下一眾人等召開例行座談會,要求大家深入領會首長的重要指示。此時才有聲音發出,全是一個調門,無非「關懷」、「愛護」、「我們應該如何」之類。
全是一個調門。
03硬骨是怎麼產生的?
民國時期,張奚若快人快語,是出了名的大炮。在國民參政會中,他和錢端升、羅隆基、周炳琳四個教授,是最讓蔣介石害怕的四個參政員。一旦發言,總是言辭尖銳,毫不留情,所以蔣介石最怕他們起立質詢。
1941年3月,在國民參政會第二屆一次會議上,張奚若當著蔣介石的面,直言不諱地抨擊國民黨腐敗獨裁。蔣介石深感難堪,按鈴提醒,語氣平和地說:「歡迎提意見,但別太刻薄!」張奚若一怒之下,拂袖而去。等到參政會再次開會,國民政府照例給他寄來通知和路費,他當即回電:「無政可參,路費退回。」
張奚若一向以自由知識分子自居。他任西南聯大政治學系主任時,教育部規定系主任以上幹部,一律要參加國民黨。張奚若不屑一顧,拒絕填表,上面也不追究,系主任照當。
1946年,政協開幕前夕,張奚若受學生聯合會邀請,在西南聯大圖書館前的大草坪上,發表演講,當時聽眾有六七千人。張奚若大聲疾呼:「假如我有機會看到蔣先生,我一定對他說,請他下野。這是客氣話。說得不客氣點,便是滾蛋!」
他還說:「現在中國害的政治病是,政權為一些毫無知識的、非常愚蠢的、極端貪污的、極端反動的和非常專制的政治集團所壟斷。這個集團就是中國國民黨。」他們「好話說盡,壞事做絕」。他強調中國要有光明的前途,只能廢除國民黨的一黨專制和蔣介石的個人獨裁。講演內容流傳開後,有關方面對他這樣極端的講話,採取了容忍的態度,沒有給予追究。
新政權建立後,張奚若還是脾性不改,堅持說真話。1957年,在一次整風座談會上,張奚若批評上面的做法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視既往,迷信將來。」大家都感覺他這話有危險。
當時,民革中央的陳銘樞也說上面「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偏聽偏信、喜怒無常、輕視古典」,結果被劃為了右派。但張奚若居然倖免,這件事成了一個謎。
雖然躲過一劫,但在1958年初的一次最高國務會議上,張奚若還是受到了毛澤東的嚴厲批判,只不過沒有點名。作為回應,張奚若在會上做了檢討發言,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寬恕和認可。毛澤東表示:不是舊的一切都好,新的都不好,青島這個城市就勝過開封、洛陽嘛。對此,張奚若並不完全服氣,他私下對兒子說:「談到這個,那是我看得多,還是他看得多?」但這樣的話不能公開說,只能私下說,而且只能對兒子說。
受到批判後,張奚若從此深居簡出,閉門謝客,還一度想到辭官。1958年2月,張奚若被免去教育部長職務,轉而任命為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主任。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張奚若見到了來訪的老朋友費正清。兩人分別二十多年後再次重逢,費正清發現眼前的張奚若,已經變成了「滔滔不絕,卻又啥都沒說」的張奚若。
資料來源:
《生命應該燃起火焰,而不只是冒煙》
郝斌《截圖三瞥周一良》
《喊萬歲,這是人類文明的墮落》
202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