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留學之後,每天沉浮於標化,文書,活動里的不僅僅只有各位同學自己,自然也有各位爹媽們。
有的爸媽是恨不得大手一揮把孩子的申請自己整了;有的爸媽則是「喪娃式養娃」,最後連孩子上了哪個學校都不知道;也有的爸媽成為各位同學留學路上最強力的後援,雖然對我們正在經歷的一切了解不多,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幫助。
來看看一起留學圈中的爹媽圖鑑吧!
第一類:啥?孩子?我還有孩子?
這一類家長在小孩留學之後幾乎算是半個甩手掌柜,把孩子往各種語培班衝刺班裡一塞,管他愛誰誰。
要是一下子不管到底還好了,偏偏有些家長,平時連孩子各科老師是誰都不知道,朋友也大多叫不出名字,但一看見孩子的成績就開始吹鬍子瞪眼。
孩子:
放養式養娃的家長們往往也不太清楚孩子為什麼要留學,以及有哪些學校可以選擇,甚至連主要的英美大學都分不清。和別的家長交流時,同學們巴不得捂住自家父母的嘴,以防止大型丟人現場。
在決定留學初期,放養式養娃的爸媽們往往深信各種公眾號發布的「國外教育深度好文」,什麼國外家長等孩子到了18歲就切斷生活費啊,讓孩子家務活全包啊,然後轉頭就把理念灌輸給孩子,美其名曰,「鍛鍊能力」,順便又給自己省了不少力。
被這樣的家長帶著,小孩簡直是被迫暴風成長。還沒有開始留學,已經逐漸學會了做飯,各種省錢秘笈,搶高鐵飛機票……
放養式養娃的家長雖然不知道小孩整天在忙什麼,但也堅定地相信「我的孩子很忙,平時不要去打擾ta」。小孩在去各地考托福雅思SAT,和GPA及活動周旋的時候,這些家長們正在悠閒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喝喝咖啡,泡泡茶,歲月靜好。
不過,也不是所有放養式養娃的家長都是清閒的。有的爸媽同樣也是打工人,平時自己上班下班都忙得一個人想分八個人用,加班加到昏天黑地。他們許多人有想關心小孩的心思,但實在沒那份時間。
得到的申請結果,往往在被放養的同學們這裡的影響,比給家長的影響更大。看著同學們對自己的申請結果反應各異,幾家歡喜幾家愁,一直對孩子近況一無所知的爹媽,終於開始默默地在百度百科上搜索起了向各位同學伸出橄欖枝的幾所院校。
不過,真的到了要離別的幾天,放養式養娃的家長的百度搜索記錄里還是多了好幾條「出國前應該準備什麼」,「X國新冠疫情日增」,「如何寄跨洋快遞」。當他們得意洋洋地和孩子提起自己的計劃時,孩子:這些我都早準備好了。
「放養式家長」站在兩三隻打包好的行李箱前面,心裡有一點愧疚。他們這時候才發現,各位同學的個頭已經躥得比自己還高了。
第二類:比孩子更卷型
這一類家長動用了自己無比強大的人脈,把七大姑八大姨中和國外沾點邊的都調查詢問了一遍,這輩子沒出過國的他們在某些奇怪的地方成為了「美國通」,「英國通」。
他們能對國內外的教育差別侃侃而談,也能準確說出標化活動GPA在不同國家的重要性。
可他們中許多人做不到的,是把躺平的孩子從床上拉起來。
和包辦式家長的高度熱情不同,這些家長的孩子們往往會在自己的留學事業上表現得相對佛系。
標化?今年不是test optional嘛;
活動?讓爸媽幫忙在單位里找個掛名的實習不就賺翻了;
GPA?沒關係,成績單不一定要學校開嘛。
其他同學:球球了,讓我們也抱抱這樣的大腿吧。
當在家長群里發自己的活動、標化相關的點滴時,小心這一類家長。開頭「我家娃」,中間夾幾個「老外」,「老美」,結尾呲牙微笑表情加玫瑰,是這一類家長發言的標配。
包辦式家長關於自己娃的發言往往能快速席捲大小群聊,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他們和他們家娃從小到大的光榮事跡。
因此同學們在看到自己的包辦類爸媽和別的家長交流時,同樣巴不得捂住自家父母的嘴,以防止大型丟人現場(從另一個角度)。
如果孩子的申請結果不錯,沒有一個包辦類家長的好友能躲過ta們的三百六十度秀娃,簡直把孩子錄取的學校當成了語氣助詞。
第三類:「錢能解決的事情都好說」型
他們,是人人都想要的富婆家長,堅信沒有什麼大學是錢砸不出來的。
標化考試報名?錢拿去;
活動上萬經費?錢拿去;
大學排名不夠好?捐點錢讓學校賄賂下US news,把排名弄高點【?
在給錢方面,這一類家長絕對慷慨。他們並不在意錢花在哪裡,也不太關心這些錢有沒有真正起到作用。留學嘛,都是錢砸出來的,不是嗎?
擁有這一類家長的小孩,往往擁有令人羨慕的選擇權利。但是,其實他們更多想聽到的,只是爸媽對他們在做的事情的看法。
有時候他們也會想,如果一切都來得如此容易的話,那留學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但是......小編也好想擁有這種甜蜜的煩惱。
第四類:別想從我手上騙到一分錢型
和以上家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一類家長。
他們對一切要費用的東西都保持懷疑態度,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好貴,一定是騙錢的。
這個夏校要收費貴?肯定是推薦的仲介老師和夏校老師合夥作案,抽提成;
這個國際部學費高?肯定是專門給貴族小孩開放,用來水學歷的;
這個考試居然要交這麼多錢?為什麼不一次考好點?
和他們解釋的同學們,往往會感到無比疲憊: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有人以為我們想給ETS,CB交錢吧?
但是這類家長也有好處:能白嫖的資源絕不放過。免費講座,聽;免費送材料,領;免費群聊,加他個幾十個。擁有這樣父母的同學自然也練成一身白嫖資源的本領,花最少的錢,上最好的學校。
第五類:一起成長型
這一類家長既不像第一類家長一樣什麼都不管,也不會像第二類家長一樣包辦一切。他們不
會告訴各位同學應該做什麼,而是會引導同學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
這類家長會提前在知乎,微信公眾號和一些親戚這裡了解一些不同國家留學的要求,把其中認為比較重要的因素和孩子進行討論。他們還會和同學們一起做好規劃,有哪些方面需要自己稍微督促下進度,哪些方面各位同學應該自己學著去提高。
這類家長雖然也會像包辦類家長一樣對孩子標化成績了如指掌,但他們不會逼迫各位同學一定要考出那些「別人家的小孩」一樣的分數。
他們會在確保各位同學知道哪一方面還需要提高,而且正在找方法提升的時候,給予充分的鼓勵和支持。
循循善誘類的家長同樣也比孩子更先從錄取的喜悅/傷悲/遺憾里走出來,提醒孩子接下來要幹的事。交定金,辦簽證,辦銀行卡電話卡……這些事情才是塵埃落定之後的重心。
當然,他們也不會幫孩子去辦這些事兒。這類家長讓各位同學自己去處理接下來的大部分事宜,只讓孩子告訴有哪些操作是需要他們一起的。
但真到了乘坐出國航班的那一天,他們還是陪著孩子去了機場。看著各位同學的身影淹沒在機場的千米長隊裡,他們欣慰地點了點頭:這個曾經跟在爸媽屁股後面的小不點,終於要起飛了。
最後一點和家長相處小tips!
首先,最重要的是溝通!花一點時間科普各種學校,大U文理學院私立學校;科普你的興趣和未來可能選擇的專業,說清楚你為什麼想選,和你願意為此做什麼;科普一些他們可以為你提供的幫助。
其次,不要過於依賴爸媽提供的資源;如果有能拿到的福利當然是最好的,但是需要保證自己的努力在拿到的機會中有決定性的重要作用。
最後,所有家長都是真實地想為孩子做點什麼,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時候,同學們和家長都需要做出適當的澄清和讓步;從某些角度來說,去留學對同學們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變動,每個人都需要時間去調整。
我們只需要更多的磨合,和更多的時間。
畢竟,大家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孩子。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留學路上自己和父母的相處小趣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