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長安居:
今天收到一位古典文學家去世了,微信朋友圈一片哀悼,"矮人看戲何所見,都是隨人論長短"正指此也。
其實只要讀過她的那些著作就知道,她的詩詞寫得非常一般,她的學問更加一般般。不要說與前賢如程千帆、沈祖棼夫婦,夏承燾、吳無聞夫婦相比了。即令與當代我們熟知的詩詞界當行人物,如陳永正、林岫等先生相比,她的詩詞創作水平都差得很遠呢。
與一切藝術創作相仿,傳統詩詞創作也是以才情第一,動人的詩詞都有一種跌宕起伏的"樂感",耐人尋味,又扣人心弦,對於這一"樂感"的捕捉,非得才情者不辦也。
她於詩詞創作是一個完全沒有才分的人,她創作的那些所謂詩詞,無不味同嚼蠟,不忍卒讀。關鍵問題是,在她的詩詞作品中,很大一部分內容,是用於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的摩登文字,這就更加等而下之了。
至於她的詩論、詞論著作,都是對古人成說的複述,她沒有自己的獨立觀點。
以上羅列者,還都是小問題,個人天賦有限、能力有限,讀書雖多,未能探得寶物,只在其水平不行,與"人"沒有關係。
她最大的問題是"人"不行,比如她是從文明世界歸來的,亦即文明世界是個什麼樣子,而其歸來的這個世界又是個什麼樣子,在其而言,洞若觀火。但她為了能得到個人的實際利益,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她完全就開始亂和稀泥了。她在正常社會,不過一不知名的路人甲而已,但在……,馬上變為"大師"了,這足以揭示一切。
對所有事物所有人,都需要堅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千萬不要人云亦云。如果實在不願意獨立思考,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用於判斷的重要"關節",即凡被"官方"熱捧的人,都……。
她寫的詩詞是用為粉飾的"胭脂""口紅",她的論詩論詞文字猶如對古人觀點的"複讀機"。對傳統詩詞感興趣的朋友們,如果看看陳永正先生所著之《詩注要義》,即知達到一個怎樣的水準,才能稱得上古典文學大家也[呲牙][呲牙][呲牙][玫瑰][玫瑰][玫瑰][啤酒][啤酒][啤酒]
——網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