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12月13日,中國數字時代【404文庫】項目統計到357篇遭到404的文章、帖子、視頻,並將它們全部存檔。
打開這些內容的原始連結,你會看到一些提示「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微信公眾號)」、「該微博/用戶不存在(微博)」、「404你似乎來到了沒有知識存在的荒原(知乎)」、「啊叻?視頻不見了?(B站)」……不同平台的提示各不相同,但它們都表明這些內容曾經存在過,卻已遭到移除或屏蔽,它們共同構成了中文網際網路上那些「消失的記憶」。
2024年中國數字時代搜集到的404文章數量(355篇)高於2023年(287篇)。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各類事故,含火災事故、爆炸事故、塌方事故、車輛事故、決堤事故等。其次則是各種無差別殺人案,自6月起,這類所謂的「獻忠事件」頻繁發生。此外,在多個404話題中,經濟因素貫徹始終。
中國數字時代2024年收錄的404文章主要涉及以下話題:
1月:如此打工三十年(農民工生存現狀短片)、山東台長言論「不做跨省的輿論監督」、河南方城英才學校火災事故、江西新余店鋪火災事故、孫任澤死亡案(刑訊逼供)、新聞通報時代。
2月:《整個國家都洋溢著樂觀向上的氛圍》(人民日報評論)、梅西香港表演賽缺陣風波、納瓦爾尼之死、以刑化債、山東莒縣兇殺案。
3月:燕郊爆炸/央視採訪遇阻、中國取消總理記者會、農夫山泉親日風波、莫言被毛星火起訴事件。
4月:大麻合法化政策(德國)、黃俄孝子、川渝燃氣增費事件、雲浩止耕(建華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紀雲浩粗暴阻攔春耕)。
5月:廣東梅大高速路面塌方事故、百度副總璩靜翻車事件、海參崴閱兵游旅遊項目、婁燁最新作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山西太原跳橋自殺潮。
6月:蘇州「6·24」日本人遇襲事件(胡友平見義勇為傷重離世)、吉林市北山公園傷人事件(四名美國大學教師受傷)、企業納稅倒查30年(國家稅務總局對此否認)、體制內強度指數(由財經媒體人劉曉博提出)。
7月:新京報罐車亂象調查、中國擬推網證/網號制度、中信建投實習生事件、湖南省華容縣洞庭湖大堤決堤。
8月:山西奧瑞公司盜賣數千具屍體案、多省市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西安一名女性租客之死、唐山打人案涉事民警公開舉報。
9月:深圳「9·18」日本學童遇襲身亡事件、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校車事故、中國足球世預賽0:7慘敗日本、延遲退休新政落地。
10月:上海沃爾瑪隨機殺人事件、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上海萬聖節狂歡、多地財政收支失衡公務員欠薪。
11月:珠海體育中心撞人事件、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持刀傷人事件、湖南常德永安小學撞人事件、鄭州大學生夜騎開封。
12月:經濟學家付鵬/高善文演講、韓國6小時緊急戒嚴風波、前體操冠軍吳柳芳被批「擦邊」。
我們一起回顧404文章當中頗有代表性的12篇:
往事與隨想|新聞「通報時代」
帳號名稱:@往事與隨想|作者:彭遠文|平台:微信公眾號|刪文時間:2024年1月22日
2024年1月22日,微信作者彭遠文提出了一個「通報時代」的概念,指整個新聞行業已全面進入了「公權大幅擴張,媒體同步萎縮」的狀態。例如,1月19日發生的河南方城英才學校火災(致13死4傷),最早披露火災信息的竟是當地消防部門,而河南媒體不去採訪,不去監督,連消防部門的通報都不發。3月15日,央視記者現場採訪燕郊爆燃事故遇阻,中國記協發表聲援文章《正當採訪是記者的權利》,直言「一紙通稿不能代替現場報導」,被網友調侃「連黨的喉舌都被黨掐脖子」。
如今,每當發生一起重大事件之後,所有人「等通報」已逐漸成為一種輿論常態。在此過程中,媒體應有的核查、監督功能幾乎完全喪失,使得官方通報成為了唯一信源,並逐步代替了真相。誠然,這一情況並非形成於一朝一夕。例如2022年1月的「豐縣鐵鏈女」事件,就已經具備了「通報時代」的全部特徵,即:「媒體報導完全缺位、其他信息渠道消聲、官方通報成為唯一信源但無效」。至今,該事件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通報時代一方面自然是新聞從業者的悲哀,就在當月,山東台台長呂芃以「從來不做跨省輿論監督」自傲,有網友評論「只剩正能量,便是當下中國媒體弊病所在」。另一方面,通報時代也導致了整個社會真相缺失、正義缺失以及反思能力的減退,未來甚至會繼續倒退到一個「不通報時代」。最終,這篇描繪現實、探討概念的文章遭到了嚴厲審查,這恰也揭示了通報時代形成的根源所在。
何文蔚的筆記倉庫|廣州民調:30多年來未見的全方位滿意度下降
帳號名稱:@何文蔚的筆記倉庫|作者:何文蔚|平台:微信公眾號|刪文時間:2024年2月8日
2024年2月2日,人民日報發布了一篇題為《整個國家都洋溢著樂觀向上的氛圍》的文章。該文引述德國共產黨國際關係書記雷娜特·科佩對中國的讚美,稱「中國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此文發布之時,恰逢中國股災,且國家經濟增速減緩的趨勢已愈發明顯,因此文章毫不意外的引發了輿論翻車。有網友評論諷刺道「百年未有幸福,千年未見的賢聖,萬年未遇的盛世」。
幾天後,微信作者何文蔚在公眾號上轉發了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中國創立最早的民調社會組織,已有36年歷史)一份2023年度民調報告(訪問樣本為1000人),該報告顯示:受訪的廣州民眾對經濟狀況以及就業、收入的滿意度均嚴重下滑,其中低收入、低學歷和年輕人這三大人群的不滿情況尤其突出,而民眾對於「民營企業發展」的滿意度更是創下歷史最低,對於2024年的經濟發展信心也相當不足。
這些調查結論顯然與人民日報所謂的「整個國家都洋溢著樂觀向上的氛圍」形成了鮮明衝突,隱約揭示了在民生領域出現問題後,一種悲觀情緒正在全社會中悄然蔓延。然而,這篇客觀呈現民調結論的文章發布不久即遭封禁。諷刺的是,廣州日報也對該民調(《2023年度廣州城市狀況市民評價》)進行了報導,但僅提及了一些正面內容,比如「廣州供電、供水、治安、社會秩序等獲好評」,而這篇正能量報導至今留存於牆內新聞網站上。
網易新聞|總理記者會的前生今世
帳號名稱:@網易新聞|平台:網易新聞|刪文時間:2024年3月4日
2024年3月4-11日,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在北京召開。人大新聞發言人婁勤儉在首日宣布「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結束後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該消息令中外媒體及網民大感意外,因為歷年的總理記者會是一個已經維持了30年的政治傳統,同時也是一個難得的媒體與中共高層直接對話的機會。
例如,前總理溫家寶在2012年的記者會上公布了王立軍事件的調查進展,之後警告「沒有政改,文革的歷史悲劇或重演」。2020年,已故的前總理李克強說出了「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的言論,打臉了習近平「全面脫貧」的官方宣傳。有網友認為,取消總理記者會可能是為了進一步鞏固習近平的個人權威,畢竟現總理李強在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上強調「過去一年(政府)取得的成績,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
總理記者會不再舉行的消息引發網絡熱議之後,官方迅速採取了嚴厲的審查措施,不僅屏蔽了相關微博話題,還將一些微信評論文章刪除。但令不少網友感到意外的是,就連網易新聞一篇9年前的專題《總理記者會的前生今世》也隨之消失,儘管它只是回顧了總理記者會的部分歷史。該文提到「從1993年開始,兩會閉幕後總理舉行記者招待會予以常態化、制度化。而與會的媒體則是從600家到800家不等。20多年來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從未在總理記者會上缺席。」但該文作者或許沒有預料到,這一制度傳統,竟會在2024年徹底消失。
李戊晨|「這次事故我永遠失去了老婆、媽媽、岳母」
帳號名稱:@李戊晨|作者:李戊晨的弟弟|平台:微博|刪文時間:2024年5月5日
2024年5月1日凌晨2時左右,廣東省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陽路段突發路面塌陷,導致23輛汽車陷落,造成48人死亡,30人受傷。該事故發生時正值勞動節假期,再加上高速路的免費通行,使得凌晨的高速路段車流密集。在事故發生之後,微博網友@李戊晨發布了自己弟弟的一篇親歷帖文,他的弟弟在事故中失去了妻子、母親以及岳母,僅與兒子倖存。
該帖認為,當地高速公路在預警和應急層面,對慘重的傷亡負有一定責任。另外,帖子還指出,有許多電車在劇烈碰撞後迅速著火,導致了被困人員難以逃生。令人疑惑的是,即便這篇帖文「情緒穩定」,且未將矛頭直指政府,但受害者家屬還是受到了有關部門的施壓,被迫刪去了原帖。(註:兩個月後,@李戊晨發帖解釋了當初刪文的原因)之後,新華社等官媒將「事故」表述改為了「災害」,認為這一梅大高速慘劇主要是強降雨災害所引發。
但是,也有網友提出連續質疑,「為何一條通車不足十年的高速公路發生如此嚴重塌方」、「為何氣象部門強降雨預警時旅遊部門、高速管理方未採取任何措施」,「為何中國要長期堅持不合理的統一放假調休政策」、「為何有關部門對受害者家屬施壓要求刪帖,為何會刪除網上的相關報導」…這些有關工程質量、管理水平、政策制定、維穩目的追問,自然無法得到任何回應,整個事故也陷入了「無人負責」的巨大困境。
何加鹽|中文網際網路正在加速崩塌
帳號名稱:@何加鹽|作者:何加鹽|平台:微信公眾號|刪文時間:2024年5月22日
2024年5月22日,微信作者何加鹽分享了自己對於中文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觀察——「中文網際網路上的內容,每年都以斷崖式的速度在銳減」。何加鹽在文中提到,「中文網際網路正在迅速崩塌,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之前的中文網際網路內容,已經幾乎消失殆盡」。曾經紅火過的中文網站,如網易、搜狐、凱迪貓眼、天涯論壇、校內網(人人網)等,在一定年份之前的信息都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了。似乎有一隻吞噬網頁的怪獸,把中文網際網路的一切內容,以五年、十年為單位,一口吞掉,人們曾經以為網際網路可以保留一切,但結果是一切都沒能保留。
作者分析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一是經濟原因導致過去多年間大量網站關停,海量的網站內容數據因此流失。二是監管原因導致網際網路內容審查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寬到嚴的過程,大量以前可以合法存在的內容,如今已不符合監管要求了,灰色地帶不復存在。並且在此背景下,中文網際網路上各種信息發布意願、內容質量及互動頻率也都大為降低。
那麼,「中文網際網路的加速崩塌」會帶來什麼後果呢?一個顯著的結果那便是「歷史的消亡」,當七零後、八零後已經找不回自己的數據歷史時,新生代又如何能認識那段歷史呢?而整個中文網際網路世代,在將來會不會既無歷史也無痕跡呢?這篇文章在閱讀量突破10W+之後,隨即遭到全網刪除,可能的原因是作者談及了中共的網絡審查。由此,該文在牆內中文網際網路上,便成為了「崩塌與消亡的一部分」,而官方是如何扮演著抹殺歷史的角色,其實已通過行動自我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