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去年12月,在第十批中國藥品集中採購中,所有原研藥企或放棄競標或象徵性報價,最後無一中標,引發輿論關注。這意味著,患者可能以後無法在醫院開出原研進口藥。不少原研藥,甚至是唯一的罕見病用藥也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這讓部分患者一度陷入了無藥可用的困境。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已有數十款進口原研藥物宣布退出中國市場。據國家醫保局所屬媒體平台「中國醫療保險」公眾號統計消息,已有161種進口藥未在中國再註冊。
2.這些原研藥退出的理由大多為專利到期、市場競爭、成本效益分析、藥品政策調整等。而歸根結底是,因為這些原研藥因無法進入集采,以及仿製藥對其市場份額的進一步壓縮,原研藥企獲利甚微。
3.原研藥退出後,人們的焦慮點在於仿製藥的質量是否與原研藥一致。儘管通過了一致性評價,但部分仿製藥仍不時「爆雷」。專家張洪濤指出,當經濟周期進入下行軌道,藥企面臨降本增效時,如果價格是帶量集采最關鍵的指標,就很難避免「偷工減料」時有發生。節約成本帶來的負面是藥物治療效果的降低,以及藥物的質量問題。
這些知名進口原研藥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近年累計已有161種進口藥未在國內再註冊!
1月初,一位家長在網上發文,稱在接種完第一針默沙東甲型肝炎滅活疫苗維康特後,再接種第二針時被告知已斷貨。多地家長面臨這種無同種疫苗可打困境。事實上,早在去年4月初,默沙東中國就向媒體確認,基於全球商業策略的調整,決定即日起不再向中國市場供應維康特®。
目前國內市場,默沙東獲批進口A肝滅活疫苗產品共有四個規格,分別為1支/盒(25U/0.5ml/支)、10支/盒(25U/0.5ml/支)、1支/盒(50U/1.0ml/支)、10支/盒(50U/1.0ml/支)。這四個規格的進口A肝滅活疫苗的註冊證均將於2025年7月15日到期。這也意味著,到了今年7月15日後,這一產品將無法進行新的進口,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葛蘭素B肝疫苗安在時、賽諾菲旗下巴斯德流感疫苗等數款疫苗,也停止在國內的供應和銷售。
與此同時,美國著名藥企禮來,在近年先後有兩個原研藥劑型停止供應中國市場。繼用於治療憂鬱症的精神科老藥「百憂解」(Prozac)分散片劑型兩年前退市後,國內市場仍有膠囊劑型在售,但去年11月,禮來方面宣布,2024年底全球將停止生產「百憂解」。而禮來製藥旗下的另一款用於治療兒童和青少年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擇思達(鹽酸托莫西汀膠囊)也於2024年1月停止中國市場供應。
另一家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也分別於2022年、2024年,先後宣布將B肝藥阿德福韋酯片(商品名:賀維力),抗生素西力欣(頭孢呋辛酯片),不再供應中國市場。
另據公開報導,明星止咳藥沐舒坦(鹽酸氨溴索注射液)也於2024年第一季度退出中國市場。
此外,西安楊森的力洛(琥珀酸普蘆卡必利)、默沙東的捷諾維(磷酸西格列汀)、優時比的開浦蘭(左乙拉西坦)艾伯維公司昔日明星C肝藥物奧比帕利等數十款藥物,乾脆註銷了在中國的批文。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已有數十款進口原研藥物宣布退出國內市場。部分罕見病唯一用藥的退出,讓部分患者出現無藥可用的困境。另據國家醫保局所屬媒體平台「中國醫療保險」微信公眾號2024年5月發布的一篇文章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有161種進口藥未在我國再註冊。
這些原研藥物為何退出國內市場?有無藥物替代?罕見病人怎麼辦?
進口原研藥退出中國市場的情況時有發生,但從來沒有今年這樣備受矚目。
去年12月,在第十批全國藥品集中採購中,全部原研藥企或放棄競標,或僅作象徵性報價,最後居然無一中標,引發了人們的廣泛爭議。這意味著,人們以後可能在醫院無法再開出原研進口藥。而許多原研藥,甚至是唯一的罕見病用藥,也因無法進入醫保,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這使部分患者一度陷入了無藥可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