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娛樂圈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大S去世,但那時我被關小黑屋,什麼都不能寫。
這兩天鬧劇已過,終於能寫點什麼,於是有了今天這篇。
老粉都知道,我以前寫過一篇伊能靜的文章,在我心裡,大S和伊能靜的人生差別,其實只在一件事。
只差了這一點點,結局就截然不同。
01相似的開局,相反的結局
人和人之間,常可互為參照。
比如大S和伊能靜。
起初命運給她們發的牌,幾乎一模一樣——
都天生麗質,聰敏過人。
都生在台灣重男輕女的家庭。
都被父親拋棄。
都早早出道爆紅,扛起養家重擔。
都是話題女王,一直紅到中年。
若說不同,就是伊能靜的童年比大S更悲慘。
伊能靜的媽媽生了7個孩子,都是女兒,伊能靜是第七個。
她一出生,爸爸就徹底絕望,拋棄了那個家,另尋女人生兒子。
媽媽無數次跟她說,「都是因為你,我們才過得這麼苦」。
後來直接把伊能靜送到別人家養了六年。
養母賣冰棍,怕她走丟,經常用鏈子把她栓在家裡。
所以伊能靜的原生家庭陰影,其實要比大S更黑暗。
如果人生全部按照原生家庭的牽引走下去的話。
伊能靜的結局可能比大S更悲壯慘烈。
但事實上,當48歲的大S身體脆如舊紙,逝於一場流感時。
56歲的伊能靜事業紅火,感情穩定,身體健康。
在大S去世的前幾天。
她正在秦昊的老家瀋陽熱鬧過年。
還順道參加了遼寧春晚。
舞台之下,夫妻倆在零下二十度的瀋陽玩雪,玩得肆意蓬勃,生命力滿滿。
對比大S,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感嘆。
為什麼幾乎同樣一手牌,大S和伊能靜,打出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是婚姻的差異?
身體狀況的差異?
事業走向的差異?
都不是。
這些都是表象。
我認真分析了她們的人生,感覺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差別,導致了她們後來命運迥異。
那個小小不同,就是——伊能靜懂得內省。
兩個人都背負著嚴重的原生家庭問題。
等於都是帶著錯誤的初始程序設置,去極力追尋幸福。
大S沒有修正那個錯誤,一心向外求,結果越跑越偏。
而伊能靜在向外求的同時,也努力向內求。
最後竟然就把錯誤的初始設置,慢慢修正了。
人生後半程,為自己改了命。
02相同的思想鋼印
大S和伊能靜都在原生家庭里,得到了兩個錯誤初始設置——
第一,因為相信「是我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災難,我很壞」,所以會自我厭棄,甚至想自我毀滅。
我們外人,看大S和伊能靜這樣優秀的女孩,會覺得她們肯定也覺得自己很不錯。
其實不是。
很多非常優秀但原生家庭糟糕的女人,無一例外,骨子裡都覺得自己很差勁。
不是謙虛客套,是真的自我評價非常低,並為此很痛苦。
你說「可是你明明這麼美,事業這麼好,遠超多數人,你應該自信且驕傲啊」。
她們會很一致地說,「理論上說是這樣,但我就是覺得自己差,我改變不了這個自我評價」。
為什麼改變不了?
因為她們就像伊能靜這樣,在兩三歲時,幾乎沒有自我認知的情況下,就被媽媽反覆灌輸「都是你的錯,讓我們家過得這麼苦」。
然後小小的她們,就在認知里給自己打上了「我不好」「我不配活著」的思想鋼印。
這個思想鋼印來得太早,又太強大,會牢牢地駐紮在她們靈魂深處,難以抹去。
就算她們成年以後爆紅暴富、萬人擁戴,也很難改變「我不好」的自我認知。
所以大S和伊能靜,早期都有很嚴重的自毀傾向。
伊能靜34歲時出的書,叫《生死遺言》。
這個書名,雖然另有解釋,但也透露出她潛意識裡強烈的「死本能」。
一個真正活得陽光健康的女孩,是不太可能用「生死遺言」給自己的書命名的。
大S就更是一直都不惜命。
她常常毫不顧忌地毀壞自己的健康。
為了美白吃抗凝血劑,為了減肥餓出厭食症。
「反正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大不了就死」。
這背後,其實也是一種強烈的「死本能」在推動。
反過來想。
如果大S生在很有愛的原生家庭,父母從小就告訴她「我們都無比愛你」「你很好很珍貴」。
想必她不會那麼隨便地糟蹋自己的健康。
也就不會48歲就殞命於一場流感。
這就是原生家庭對人的巨大影響。
第二,糟糕的原生家庭,會讓孩子極度缺愛,因此也過度渴望被愛、被關注、被認可。
這也等於在她們的生命里,植入了一個錯誤的原始程序:
你必須拼命去證明自己,拼命去抓住愛。
所以她們在婚戀時,會像一個情感黑洞。
死死抓住對方,逼人家給自己百分百的愛和安全感。
很少有男人能接得住這麼強烈的需求。
伊能靜後來反思第一段婚姻時就說:
「我遇到一個可依靠的人,就像抓到一個浮木,希望把原生家庭的所有痛苦都解決掉,但是他又不是你的醫生,人家是來談戀愛找老婆的。」
「18歲遇見的人,醫不好5歲的自己。」
當然,其實不止伊能靜和大S。
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錯誤初始設置。
只不過是不同的錯誤。
被視若珍寶的孩子,又會滋生自戀。
嚴格高壓的家庭,會讓孩子過度自我審查。
支持扶助型家庭,又會讓孩子過分依賴。
她和她的分岔點
伊能靜和大S的第一段婚姻,都是頭破血流收場。
大S跟汪小菲的撕扯咱們都知道,不多說了。
伊能靜其實也沒有更好。
2008年,尚在婚內的她,被拍到跟黃維德的牽手照。
引來鋪天蓋地的辱罵。
其實那時候她跟庾澄慶已經幾次傳出婚變,婚姻可能已經名存實亡。
庾澄慶有沒有新情況,也很難說。
但被拍到的是伊能靜,伊能靜就是逃不掉的罪人。
媒體批判,網友大罵,代言解約。
幾個月後,伊能靜跟庾澄慶離了婚。
這段持續23年的感情,草草結束。
那是伊能靜人生的至暗時刻。
她後來說,剛離婚時,她暴瘦,吃不下睡不著,甚至想過跳樓死掉。
她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失敗。
「我做錯了所有事情,我搞砸了我的人生,搞砸了一切。」
這時候的伊能靜,其實比剛離婚的大S慘多了。
但是重點來了。
當伊能靜的人生塌成一片廢墟,破爛不堪。
她做到了一件非常可貴的事。
這件事,決定了她後面的人生,跟大S出現了根本的不同:
她不是迅速尋找一個新的依靠,投入一個新的懷抱。
而是停下來,認真思考自己的內在問題。
「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我到底出了什麼狀況?」
「我應該如何改變?」
她沒有迫切地向外求,而是懇切地向內求。
而事實上,當一個人的內在自我存在嚴重問題,她也必須要先處理好內在問題,才能走向更好的人生。
之後伊能靜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心理課程。
一點點地提高認知,艱難地修正了很多自己身上病態的部分。
終於,在單身5年後,她遇到了第二任老公秦昊。
秦昊當時已經35歲,在演藝圈折騰多年,也沒什麼名氣。
錢也不夠花,還需要爸媽幫襯。
在伊能靜面前,是個不太成功的後輩小弟。
但是。
伊能靜精準地拋開了這些外在表象,看到了秦昊的優質內在。
他三觀端正,內核穩定,邊界清晰。
雖然當時沒紅,但演技在身。
雖然缺乏浪漫,但樸實真摯。
伊能靜准准地選中他,結了婚。
事實證明,選擇正確。
伊能靜這種內核不穩的「作精」,需要的正是秦昊這種陽光正向的靠譜男人。
他能很好地幫助伊能靜建立起健康的情感模式。
他對她很好。
但每次她作,他就明確告訴她「有病得治」。
伊能靜心裡涌動著很多晦暗的心思,負面的情緒。
比如常會沒來由地恐懼老公不愛她。
但秦昊這個人,澄澈明亮。
伊能靜的「病」一碰撞到秦昊身上,她就會立刻明白,噢人家對我很好,是我太作了。
他倆有一次的對話很逗,我到現在都記得。
伊能靜:「我發現你們家真的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爸爸真的喜歡米粒。」
秦昊:「嗯。」
伊能靜:「為什麼啊?一般獨生子家庭都會想要生個兒子啊。」
但伊能靜肯定是想不到的。
她自己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恨自己不是個男孩。
結婚生了女兒,一定也會很關注老公、公婆的臉色,擔心他們嫌棄。
她心裡會千迴百轉地思量:雖然是個女兒,但畢竟如何如何……
一大堆想法在心裡轉,尋找答案。
這種鏗鏘有力的鋼鐵直男,是伊能靜最好的解藥。
而且他自己也很明確,雖然比伊能靜小,但你是個男人,要扛起男人需要扛起的東西。
這話當時大家都不以為意。
但對比大S的二婚老公具俊曄,你就知道這個根本觀念有多重要。
大S後面的婚姻被詬病也是因為離婚後被營銷出找前夫要錢的事件。(事實是汪欠大S錢,以及在法院放棄撫養權,同意支付撫養費)
但不可否認,具確實沒有什么正面信息,很多人也不理解大S為什麼要找具。
雖然這是個人選擇,但我還是要說,伊能靜的選擇對普通人來說更好理解。
伊能靜單身5年,身邊一定也出現過類似汪小菲、具俊曄的男人。
大S如果想選,也一定能找到像秦昊這樣的人。
女明星擇偶,選擇不要太多。
而且都是成年人的自由戀愛,不是蒙著蓋頭的包辦婚姻。
她們只是在眾人之中,選擇了自己認為對的那個人。
這不是運氣決定的,是價值取向決定的。
伊能靜和大S之所以選擇了兩種不同類型的人。
是因為她們在第二次婚姻的當口,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價值取向。
大S的選擇一向特立獨行,很先鋒。
她要瘦,要白,要美。
要談很帥的男朋友。
她確實做到了。但也意味著她一直在對抗,對抗普通,人生也為此付出很多代價。
其實人在成年以後,決定人生的關鍵就是認知。
因為認知決定你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就決定你的命運。
比如伊能靜。
其實不只婚姻選擇,她的後半段,很多人生理念更像成熟長大的人。
她努力保持身體健康。
努力緊跟新形勢,打拼新事業……
所以56歲的她,又站上了人生的新高點。
這很不容易。
等於是發現自己的出廠設置錯誤,硬是咬著牙,把自己的代碼基本改掉了。
總結一下的話,她的幸福路徑應該是這樣的:
起初,覺得不幸福。
就開始自省。
又讀了很多書。
認知有了很大的提升。
價值取向越來越正確。
然後命運就開始不同了。
我想,這應該也是我們所有普通人的幸福路徑。
而大S,她應該就是世間獨一份的美麗吧!
她燦爛、刺激、光彩奪目地過完了自己的一生,連去世也出人意料。我讚嘆她的勇敢,但我也想她能再長一點,哪怕再安穩一點。
看到大S和伊能靜的不同人生走向,我很感慨,命運從來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區間,而且是很寬廣的區間。
你想過怎樣的生活,其實是有的選的。
也許我不會選擇大S一樣的路,但還是想遲到地說一句: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