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聽說,蘇州中學公布錄用的13位老師中,6名清華、4名北大,博士8人、碩士5人。
我常去家附近一個高級職業學校散步,宿舍外牆的馬賽克發霉剝落,破破爛爛的圖書館裡很少學生,名為「紡織實驗室」的教室里只有幾台舊縫紉機,唯一的籃球場上還經常停了車,最顯眼的倒是飯堂側面牆上的募兵宣傳。
同樣一個孩子,在窗明几淨的校園裡被名校畢業的老師教授三年,和在這殘破發霉的職校里虛擲三年光陰,應該會差異很大吧?
但怎麼會是同樣的孩子呢?在中考分流的巨大齒輪下,每年有約40%的初中畢業生被劃入職業教育軌道,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和城市底層家庭。
2011年《中國教育學刊》上一文指出,「初中後的首次分流過程表面上依據學業成績,實際上與按照階層水平完成的篩選並無二致」。¹
2021年《北京大學教育評論》上的一文指出,「中上及中產階層的子女初中畢業後多進入高中,尤其是優質高中;普通階層的學生多流入相對較差的職校」。²
2022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顯示,職業學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農村孩子已成為高級職業學校的主要生源。
學者們的研究論文表明:中考教育分流,表面上是篩選孩子,實際上是篩選孩子的家庭;表面上是篩選天賦與智商,實際上是篩選教育投入的資源。
一個天真無知的孩子,經過九年質量完全不同的基礎教育之後,在他叛逆的青春期,迎來了中考分流。
而且,低質量的職業教育,沒有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把底層的孩子永遠固化在底層。
有一次去理髮,洗頭髮的小工告訴我他只有17歲。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未滿18歲就出來工作,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於是問他:「怎麼沒有上學呢?」
小工說:「上了一年高職,我不想上了,就退學了。」
我又問:「爸媽同意你退學?」
小工說:「剛開始不同意,我就把學校的視頻發給他們,都在睡覺談戀愛打遊戲,我媽就同意了。我不想浪費家裡的錢,還不如早點出來打工。」
雖然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在實行學術教育和職業教育分流,然而我們的職校並不像德國、瑞士、荷蘭等歐洲國家一樣,能夠提供高質量的職業技術培訓。
在教育投入上,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和增速均遠遠落後於普通高中。
一方面是清北畢業生進重點高中已經不稀奇了,榆林神木市實驗中學、紹興嵊州中學、馬寅初中學等不少學校的招聘公示名單中都出現了名校碩博士生,這其中隱含招聘名校畢業生的巨額安家費和高薪。
另一方面,教育部督導報告顯示,中西部地區43%的職業學校實訓設備停留在上世紀水平。即使在沿海相對發達的地區,有汽修專業學生未接觸過新能源車,有紡織專業學生未接觸過數碼剪裁印染設備,授課內容與產業需求嚴重脫節。
不少職校的孩子,住進還不如初中的校舍,吃著難以下咽的「鼠頭鴨脖」,聽著脫離現實的陳舊教案,心灰意冷、自暴自棄。
湖南某高職心理普查發現,68%的高職學生存在「失敗者」認知,「讀高職就是混日子」,這種心理創傷在打工子弟中尤為嚴重。
雖然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理論上可通過「職教高考」升學,但現實極為殘酷,根據2023年的統計數據,職教高考本科錄取率不到10%,且多為質量較差的本科。
14-15周歲的孩子,尚處於懵懂之中,他無法理解,在他上學後的第九個夏天迎來的這場分流,大概率決定了他一生的職業和階層。
三年後,當城市的孩子在準備高考、雅思、托福時,出身農村或城市底層家庭的同齡人將在工地上、流水線上、理髮店裡、外賣路上重複著父輩的命運。
參考文獻
1.蔡辰梅,劉剛.論教育放棄與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問題的微觀研究.中國教育學刊,2011(03)
2.曹妍,唐珊珊.普職分流與階層間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