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王力雄丨他們用中共供奉的"天道"挑戰中共自身

—從毛時代到改革開放:中國的僭主與哲人王

作者:
意識形態是否有效,作用能發揮到什麼程度,首先取決於意識形態自身體系的完整。毛澤東時代,意識形態在中國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八億中國人那時變成了一個思想,並非全是後來所說的中國人缺乏獨立人格,相當程度也是因為毛澤東思想的完整,以及由那完整而生出的魔力。毛澤東不是個有深奧理論的人,但他把自己形容為"馬克思加秦始皇",卻比大部分理論都準確。簡單說,馬克思就是經濟公有制,秦始皇就是政治極權。在毛澤東思想中,這一東一西相差兩千多年的二者被結合得天衣無縫。

波士頓書評編者按:歷史上看,中共體制是否存在以毛澤東式極權體制為特徵"第一共和",以改革開放式的威權主義的"第二共和",和今天民族帝國主義的"第三共和"的區別?我們經常認為,習近平在國內政策的重回列寧式政黨的取向在模仿毛時代的特徵與政策,而背離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遺訓以及胡溫時代"不折騰"的方向。然而在王力雄看來,鄧小平時代非但未曾清理一絲一毫毛時代的政治遺產,相反由於繼承了毛時代的意識形態與黨政的外殼,親自畫下嚴防政治民主化和堅持四下基本原則的紅線。在鄧時代,今天中國政治的發展路線早就被鎖定。而這種預定的命運,離不開毛澤東的幽靈。而這個幽靈,今天依舊在每個中國人頭頂迴蕩。本文來自王力雄《中國的敘拉古與柏拉圖》一書,由出版社授權發布。

曾幾何時,毛澤東似乎已成為過去,而隨中國社會矛盾的發展,其身影今天又開始再度浮現。不同的是,當年的毛居於中國的統治核心,今天的毛則立足中國的社會底層,但卻具有同樣的危險性。

其危險在於,中國社會積重難返的矛盾,可能在將來以毛澤東思想為旗幟從底層爆發,那爆發並不能解決社會矛盾,卻會導致社會動亂甚至同歸於盡。

為了說明這一點,需要先從意識形態對中國社會之影響的角度,理清"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之間的關係,再看鄧小平以其實用主義手法對毛澤東思想進行的"空殼化"最終怎樣成為一個陷阱,使中共與中國社會在今天面臨這種危機。

完整的"毛澤東思想"

從整合社會的角度,意識形態的效果遠超過權力、法律、金錢、強力那些有形力量,因為那些力量無論怎樣"加大力度",也難免遺漏,防不勝防,意識形態卻可以讓全社會自覺服從和"奉獻"。所以對於社會(尤其是極權社會)穩定,意識形態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對統治集團而言,意識形態除了提供其統治合法性,還有凝聚隊伍、駕御精英、教化民眾和裁判異端的功能,更是重要。

意識形態是否有效,作用能發揮到什麼程度,首先取決於意識形態自身體系的完整。毛澤東時代,意識形態在中國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八億中國人那時變成了一個思想,並非全是後來所說的中國人缺乏獨立人格,相當程度也是因為毛澤東思想的完整,以及由那完整而生出的魔力。

毛澤東不是個有深奧理論的人,但他把自己形容為"馬克思秦始皇",卻比大部分理論都準確。簡單說,馬克思就是經濟公有制,秦始皇就是政治極權。在毛澤東思想中,這一東一西相差兩千多年的二者被結合得天衣無縫。

但凡經過那時代的人都深有體會,公有制經濟與極權政治結合在一起的力量有多大。人人一無所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得靠權力恩賜。達到那種程度的權力,歷史上一切權力皆望塵莫及。

馬克思把人類歷史解釋為剝削階級剝奪勞苦大眾的階級鬥爭史,私有制是維護那種剝奪的制度,因此改變不公正的社會,唯有把私有制變成公有制。馬克思是從理性和邏輯中推出其理論的,毛澤東卻在其西方理性的背後,找到了中國政治所需要的"天道"。

"天道"是中國傳統政治的合法性來源。一旦能得到"天道",就成了不可質疑和不容競爭的。在理性昌明的二十世紀,"天道"不能再從古代迷信中去找,不能再是神靈、龍或宿命一類東西,具有濃厚科學色彩並得到世界性傳播的馬克思主義,正好可以被當作新的來源。

馬克思主義展示人類未來前景是一個消滅了一切剝削階級、人民徹底解放的美好社會,那是一個有如宗教之天堂的社會,被馬克思雄辯地論證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不可抗拒;同時,馬克思以嚴密的理論論證了工人階級是帶領勞苦大眾實現那天堂社會的領導階級,而"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就是共產黨。按照那樣的邏輯往下推,共產黨理所當然地就成了"歷史發展規律"的化身。

不難發現,這個"歷史發展規律"可以很容易地被中國的"天道"所利用,同樣都是不可抗拒的必然,區別只在一個出自理論推導,一個出自冥冥之中。"先鋒隊"與"真龍天子"的意象也很接近,換了個名詞,不過是加上一層現代化包裝,內在邏輯是一樣的——既然"先鋒隊"代表"先進階級"和不可抗拒的"歷史規律",就不容挑戰和置疑地應該成為中國之主人,而"先鋒隊"的締造者和領導者,當然也就有理由被全體中國人頂禮膜拜為"大救星"。

為符合這種"天道",出身農民的毛將他領導的農民起義稱為"無產階級革命",將他的農民黨稱為"工人階級先鋒隊",並且終生都以不屑"農民習氣"和"小農思想"自居。革命後的中國長期以階級血統劃分人群,亦是源自西方理性的階級鬥爭學說被演變成中國式宿命論的一個典型例證。毛澤東善於用中國聖賢的大同理想描述共產主義,把馬克思的艱深理論簡化為殺富濟貧的造反故事,靈活地把西方科學與中國民間思想通俗結合,加上運用意識形態的動員能力,使他領導中國革命贏得了中國大多數人民的擁戴,最終奪取了江山。

在毛澤東思想中,群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一直自命為代表底層人民和多數群眾。在他的一貫話語中,給了群眾極高的地位。這是他的"天道"邏輯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民至上,他代表人民,因此他才是最神聖的。在這種代表身份的合法性中,存在一種交換,即他和他的黨必須時刻高舉"為人民服務"之旗,否則從何代表人民?"先鋒隊"的"天道"也就沒有立足基礎。因此,毛澤東讓"為人民服務"五個字成為共產黨人掛在嘴邊幾十年的口頭禪,使之直到今日仍然是檢驗共產黨合法性的公認標準。群眾至上與群眾天然正確,幾乎成了不言而喻的公理,而對群眾利益的任何忽視都被視為嚴重犯罪。

在忠於人民利益方面,毛澤東並不相信他的執政集團。他寧願認為這世界只是他一個人在帶領億萬人民走向美好的彼岸,其他人都會在獲得權力後陷入腐敗。然而在現實中,他又離不開一個從事社會日常管理的行政集團。這使他對那集團有一種無奈——那是夾在他和人民之間的、熱中特權並隨時可能變質腐敗的龐大既得利益集團。他深知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波士頓書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307/218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