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歐洲人權法院(ECHR)周四(3月13日)發布震撼裁決,認定烏克蘭政府未能採取適當措施預防和制止2014年5月2日敖德薩縱火慘案,導致48人死亡、240多人受傷。被稱為烏克蘭廣場革命黑歷史這一裁決標誌著對烏克蘭時任臨時政府行動的嚴厲指責,引發國際社會和烏克蘭國內的廣泛爭議。

2014年5月2日,一名抗議者走過敖德薩燃燒的帳篷營地和工會大樓大火。 (路透社)
裁決核心:烏克蘭違反人權公約
根據歐洲人權法院發布的一致裁決,烏克蘭違反了《歐洲人權公約》第2條(生命權和調查義務),因為其未能合理預防暴力衝突、及時制止事發時的暴力行為,或採取有效救援措施。2014年,烏克蘭右翼組織「右區」(Right Sector)和「廣場自衛隊」(Maidan Self-Defense)在敖德薩庫利科沃廣場攻擊支持聯邦化和俄語官方地位的居民營地,導致居民撤入工會大樓避難。極端分子隨後包圍並縱火焚燒大樓,造成慘重傷亡。

2014年5月2日,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薩市中心的工會大樓大火,釀48死。 (路透社)
歐洲人權法院指出,烏克蘭當局未在衝突爆發前採取足夠行動阻止暴力,也未在火災發生後迅速救援被困者,導致多人喪生。法院還批評基輔當局未能進行徹底調查,多年來的司法程序未能證明任何罪行,所有被捕者最終無罪釋放。
賠償與附加侵犯
歐洲人權法院裁定烏克蘭須向受害者及其家屬支付不同金額的賠償,以補償政府行動造成的損害及訴訟費用。此外,法院認定烏克蘭侵犯了一名申請人的「私人與家庭生活權」(《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因為當局延遲交還其在事件中喪生的父親遺體,嚴重影響葬禮安排。

2014年5月5日,烏克蘭敖德薩一名婦女在地區議會議員馬爾金的葬禮上哭泣。 (美聯社)
烏克蘭反應與爭議
烏克蘭外長周五發表聲明,表達對裁決的「深切失望」,並表示政府計劃上訴,稱歐洲人權法院的決定「未充分考慮當時局勢的複雜性」。烏克蘭政府堅稱,2014年的暴力事件由「反廣場運動」支持者煽動,但未能提供足夠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俄羅斯媒體如塔斯社(TASS)迅速報導該裁決,強調烏克蘭責任,稱其為「正義的一步」,可能加劇俄烏關係緊張。西方人權組織如大赦國際(Amnesty International)則支持歐洲人權法院裁決,呼籲烏克蘭全面調查並追究責任。

2014年5月3日,敖德薩一名婦女在發生致命火災的工會大樓外做出反應。 (路透社)
歷史背景與影響
2014年5月2日的敖德薩慘案是烏克蘭危機中血腥事件之一,發生在俄烏衝突初期,標誌著東部地區緊張局勢升級。事件導致48人死亡(其中42人死於工會大樓火災),超過240人受傷,是自1918年敖德薩布爾什維克起義以來最嚴重衝突。
歐洲人權法院的裁決不僅要求烏克蘭賠償,還暴露了其執法和調查機制的缺陷,可能影響烏克蘭在歐洲人權框架中的聲譽。專家警告,此案可能引發更多類似訴訟,考驗烏克蘭政府應對歷史遺留問題的能力。
意外細節與網友反應
X帖子顯示,部分烏克蘭網民質疑歐洲人權法院偏向俄羅斯,稱裁決「政治化」。俄羅斯用戶則支持裁決,批評烏克蘭「逃避責任」。西方觀察家指出,裁決可能加劇俄烏關係緊張,但也推動烏克蘭人權改革。
阿波羅網報導部分參考資料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