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日(3月16日)是上千家美國肉類加工廠對中國的出口資質截止日期,3月17日,美國豬肉企業和行業代表最新證實,豬肉出口的許可證問題已經解決,但包括牛肉在內的其他肉類的許可證已經失效。在美中新一輪貿易戰剛剛開啟之際,這一事態的發展將對美中貿易關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上千家美國肉品加工長輸華資質在周日到期的消息,從上周末開始就受到外界廣泛關注。據彭博社報導,如果這些美國肉類出口中國的資質得不到延續,受影響的美國牛肉、豬肉和禽類產品價值超過30億美元。路透社則報導說,由此造成的損失可能約50億美元。
不過,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和美國肉類出口協會(U.S. Meat Export Federation)周一分別證實,豬肉出口中國的問題已經解決。
美國肉類出口協會公關部副總裁約翰·赫拉斯(John Herath)表示,目前牛肉出口的資質問題還懸而未決,但豬肉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赫拉斯強調,這一問題的解決得到了美國農業部的幫助。
豬肉好了牛肉呢?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海關總署的網站信息顯示,包括泰森食品(Tyson Foods)、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 Packaged Meats)和嘉吉肉類解決方案(Cargill Meat Solutions)等在內的美國肉品公司對華出口的註冊狀態,在本周一(3月17日)從「有效」變成了「過期」。
據美國農業專業新聞網站(agdaily.com)報導,美國農業部上周的一個報告指出,該部門此前曾就出口商資質更新多次向北京提出請求,卻始終未獲中方回應。
根據美中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中國有責任在美國農業部就這些出口商的出口資質提出更新請求後二十天內作出答覆,這次資質更新的延遲可能違反了協議;值得注意的是,二月份資質到期的84家美國生產商已經受到了影響,不過他們的產品依然可以清關。
中國提出擴大購買美產品美要求定期評估中國貿易改革進展
就在兩周前,中國國務院對外表示,為了因應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中國從3月10日起,對一系列美國輸華商品加征關稅,其中雞肉等29項商品加征15%的關稅,豬肉、牛肉等711項商品加征10%的關稅。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在2024年已經是中國第三大肉類供應國,占中國肉類總進口量的9%,約59萬噸。作為最大的美國豬肉加工商之一,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對媒體表示,關稅已經使得他們在銷售豬肉各部位時遇到困難,這家公司通常向中國出口豬胃、豬心和豬頭等各部位產品。
旅美經濟學者秦鵬分析指出,中國對美國肉類產品施加的這種限制會導致美國這些肉類公司庫存擠壓、價格下跌,「甚至可能因此會面臨很大的現金流壓力,裁員或者倒閉。」他補充說,一些受到波及的生產商可能不得不尋找新的市場;從中長期看,「會打擊廠商的信心,不得不調整生產和投資。」
(示意圖)
貿易戰的大局
近年來,美中貿易關係持續緊張,從晶片到大豆,再到如今的牛肉。尤其是近兩個月,美國以芬太尼為由加征中國商品關稅,中國則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
秦鵬指出,在這種情勢下,美國肉類產品許可證的問題有可能成為中方談判的一個籌碼;但他認為,這對中國在處理中美貿易關係時可能幫助並不大,「預計習近平可能希望在更高層面達成妥協(例如關稅互降或新協議)。但是從川普角度來說,美國對中國近5000億美元產品,連續施加20%關稅,中國報復只涉及不到400億美元產品,談判的興趣也不會很大。」
3月份以來,中方針對美國輸華商品採取的措施,包括關稅和許可證,主要涉及農產品,包括肉類、乳製品、水果等農產品,以及棉花、玉米和大米等。中國媒體上開始有論調說,這些做法有政治上的目標。網易轉發的一篇社媒文章說,中國商務部宣布的反制清單直接打擊了美國政治的敏感區,比如川普票倉的豬肉、牛肉,以及民主黨支持的乳製品等等。
秦鵬也認為,中國增加關稅的產品可能對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形成壓力,其中美國中西部農業州損失更大。他舉例說,中部農業州艾奧瓦州作為美國最大的豬肉和大豆生產州,將遭受重創;大豆和玉米主產區的伊利諾州,小麥和高粱出口大州的堪薩斯州,作為小麥和高粱出口大州以及牛肉和大豆生產重鎮的內布拉斯加州,可能受影響較大。
秦鵬強調,中國針對這些農產品施加關稅,可能促使民主、共和兩黨都感受到壓力,促使雙方政府在未來尋求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