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就有很多流傳很久的老話,這些老話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就變成了我們現在說的俗語或者民間諺語。俗語文化,其實就是古人生活的經驗之談,看似粗糙簡樸的話語,卻暗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既有哲理也有智慧,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
俗語文化包羅萬象,有的說天文地理,有的說健康養生,有的告訴人們生活的常識,也有的教我們為人處世等等。比如我們形容什麼奇怪的人和事都有,就會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們告誡人們想要得到,就先要付出,不要白占便宜,就會想起「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俗語文化其實已經走入到了我們生活當中,成為我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中有一則俗語我們大家都聽說過,那就是「兔子不吃窩邊草」,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句俗語的後半句才是精華所在,看完了還真長見識。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表面的意思是很喜歡吃草的兔子,卻並不會吃自己家門口的草,而是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吃。因為窩邊草早晚都是自己的,如果太過著急就吃掉,自家門前就光禿禿的一片,那麼藏身之處也就暴露了,自身也不安全。
這樣的道理,兔子是明白的,所以寧願跑到很遠的地方,也不對窩邊草下口。那麼引申的意思又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不能在家門口做壞事,還有一層含義就是不能對身邊的人下手,這裡暗指的是男女之間的關係。
?這句俗語其實來源於一件歷史真事,這還要從清朝的紅頂商人胡雪岩說起。當時清政府國力下降,內憂外患並存,而且還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戰亂之中,有的人因為戰爭死去,也有的人因為戰亂而發了大財,胡雪岩就是因為戰爭發財的商人。
胡雪岩開辦錢莊,還幫助左宗棠的軍隊籌集糧草,給予物質上的支援,幫助清政府度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在歷史上,對胡雪岩的評價也是很高的,認為胡雪岩是一個有良心的商人。金錢有了,女人自然也多了起來。有個朋友落難,就求助胡雪岩幫忙照看自己的妻子,但是又怕胡雪岩對自己的妻子下手,於是就委婉地提醒了胡雪岩。
胡雪岩聽後會心一笑道:「你放心,兔子不吃窩邊草,我若有這個心思,也不會叫胡雪岩」。這句「兔子不吃窩邊草」也就流傳了下來,得到了胡雪岩的承諾,友人才放心。
後來這位友人杳無音訊,下落不明,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胡雪岩為了救這名女子,就把她納成了小妾。並非胡雪岩不講信用,而是為了挽救她的性命。
其實「兔子不吃窩邊草」的下一句才是精華,但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那就是「有草何必滿坡跑」。其實這句俗語的下一句,是後人為了調侃胡雪岩而發明的,而且越傳越廣泛。這後半句的意思是說,真正有草儲備的兔子,是沒有必要到處四處奔波和勞碌的,正所謂「有福之人不必忙」。而且機會有的時候就在眼前,只是多往前走一步的事情。此句俗語和「近水樓台先得月」有著相同的意思。
其實我們總的來看這句俗語,前一句是告誡人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後一句是略帶有詼諧幽默的成分,細細品讀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