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武帝時,農業發展水平落後,趙過在陝、甘一帶推廣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
在古裝劇中,古人去酒館的第一句話都是「小二,切二斤肉來」,宋朝人口中的二斤肉,究竟是什麼動物的肉呢?看著他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是不是看著口水都流了,這樣的豪情爽快是許多人所羨慕的。不過大多數人比較好奇的是他們所說的肉究竟是什麼肉?其實和我們所吃的肉類差不多,而最主要便是牛肉。
《水滸傳》的梁山好漢在人們的印象中,不僅形象高大威猛,還特別地講道義。不過他們也有「小孩子氣」的一面,比如沒有吃到心愛的「牛肉」,就會大發脾氣。有一次,李逵和宋江一群人上酒館喝酒吃肉,李逵第一時間就點了心愛的牛肉,可店裡的酒保告知李逵店裡沒有牛肉只有羊肉,李逵脾氣就開始爆發了,一直認為酒保是在欺負他,有牛肉不賣給他,幸好宋江及時勸說,才讓酒保免遭挨打,從這可以看出李逵對於牛肉的熱愛。
除了李逵之外,魯智深也是牛肉的愛好者。但是魯智深是出家人,附近的酒館都不敢招待他,更不敢給他賣酒賣肉,魯智深又是愛喝酒吃肉的花和尚,自然不肯罷休。有一次路過一家小酒館,聞到肉香的魯智深,立馬停下腳步,進入酒館要喝酒吃肉。
酒館一看魯智深是出家人,再加上牛肉已經賣完了,便告知魯智深只有配菜,魯智深很是生氣,本想著扭頭就走,不巧看到了鍋中的狗肉,瞬間來精神了,還大罵酒保為什麼不把狗肉賣給他。酒保說看魯智深是出家人,自然是不吃狗肉,所以不做推薦,但是魯智深才不會理會這些俗套,立馬要了半隻熟狗肉,蘸著蒜泥配酒吃。
在宋朝時期,飲食行業相對比較發達,各種肉類都有售賣。而羊是屬於軍用物資,羊皮可以製作營帳和官服。羊主要養殖於遼國,在兩國的貿易當中,羊是限制貿易的,而且羊肉主要是供給給皇親國戚。在皇宮的御膳房有這麼個說法:不用什麼山珍海味,只要一隻羊就可以討得皇帝歡心。所以市場的羊肉相對較少,價格也比較昂貴,這也是李逵覺得酒保在羞辱他,認為他買不起羊肉的原因。
相較之下,人們都會選擇平價的牛肉,而且牛肉的味道也不輸於羊肉,這也是為什麼酒館牛肉經常賣缺貨。但彼時屬於農耕時代,沒有現代機器代替農作,牛可是耕地的主要工具。牛作為食物之後,農作收成也就少很多,所以自自秦漢以來,朝廷都會禁止私自宰牛。宋朝自然也是如此,但是依然無法抑制吃牛肉的行為,這充分說明了人們是多麼的喜歡吃牛肉。
既然羊肉和牛肉都如此稀少,而且朝廷還禁止私自屠殺牛,為什麼宋朝人不選擇吃豬肉?這主要是因為人們不懂醃製豬肉,導致肉質酸臭,關鍵是他們也不知道豬肉的做法,所以豬肉特別地便宜。蘇東坡還寫了打油詩形容豬肉的價格如糞土,不過蘇東坡可沒嫌棄豬肉,還研究出了「東坡肉」的做法。東坡肉肥而不膩,味道鮮美,這才讓人們發現了豬肉的價值所在,算是提高了豬肉在宋朝美食的地位。
宋朝的生活相對比較富庶安定,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比較高,人們也就經常下館子,而且宋朝還取消了對宵夜的禁止,酒館可以二十四小時營業,所以即使到晚上,街上也是熱鬧非凡。在《清明上河圖》中就可以看得出來,餐飲業的店鋪眾多,可以滿足不同階層人的需求,在這裡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酒館。宋朝的飲食文化在現代也有所延續,彼時的小吃到現在都還能看到蹤影,可見宋朝飲食文化的風光。
宋朝好漢對於肉類的喜愛,並不亞於現代人。無論是在古時候,還是現代社會,人們對於美食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美食給人們帶來的歡樂,也是其他東西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