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烏賊身上又有驚人發現

烏賊,這種海洋中的隱形大師,不僅擅長偽裝,還會用手臂「說話」!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和義大利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烏賊通過特定的手臂動作進行交流,為這些神奇生物的智慧增添了新的篇章。他們的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bioRxiv平台上,揭示了烏賊如何通過手臂揮動和水波振動,展開一場多感官的「水下對話」。

研究團隊在數月的觀察中,記錄了兩種烏賊的獨特手臂動作,稱之為「手臂揮動信號」。這些動作並非隨意擺動,而是有規律的、富有表現力的手臂起伏,有時持續數秒,還能組合成不同的序列。團隊負責人Sophie Cohen-Bodénès和Peter Neri將這些動作分為四種:「向上」「側向」「翻滾」和「王冠」信號。每種動作涉及不同的手臂姿勢和波動方式,常常伴隨著烏賊皮膚上的色彩變化,宛如一場視覺與觸覺的交響樂。

更令人著迷的是,烏賊對這些信號的反應因視角不同而異。研究人員播放了其他烏賊揮動手臂的視頻,發現當視頻正放時,烏賊更傾向於「揮手回應」,而倒放時反應明顯減少。這讓人聯想到人類識別面孔或社交信號的方式,仿佛烏賊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讀懂」對方。

最出乎意料的發現是,這些手臂動作不僅靠視覺傳遞,還通過水中的振動傳播。研究人員設計了特別的回放實驗,錄下手臂動作產生的水波振動,再播放給受試烏賊。結果顯示,烏賊對原始錄製的信號反應更強烈,而對倒放或打亂的版本興趣寥寥。這表明它們能從水波中提取有意義的信息,可能依賴於側線和平衡囊等感官器官,感知水流和低頻振動。

這樣的雙通道溝通方式,讓人不禁聯想到脊椎動物的視聽交流。儘管烏賊和脊椎動物在進化上分道揚鑣,但它們似乎獨立演化出了相似的溝通策略。研究團隊指出,烏賊的相機式眼睛與脊椎動物的眼睛有驚人相似之處,同樣地,它們感知水波的感官系統可能也演化出了類似聽覺的溝通功能。

這些手臂信號的含義尚不明朗。研究人員觀察到,烏賊在求偶、捕獵、防禦甚至無明顯觸發的情況下都會使用這些動作。例如,一隻烏賊可能在面對獵物時揮動「側向」信號,或在求偶時展示「王冠」動作。這暗示這些信號可能因情境不同而承載多重目的,靈活多變。

這項發現不僅加深了我們對海洋無脊椎動物溝通方式的理解,也讓人對頭足類動物的智慧刮目相看。烏賊在海底用手臂和水波「交談」的畫面,展現了動物王國溝通的複雜與美妙。研究團隊期待,未來能進一步探索這些發現如何為跨物種溝通提供啟示,甚至幫助我們理解不同生物與環境的互動方式。

波光粼粼的海底,烏賊揮舞手臂,傳遞著我們尚未完全破譯的信息。這些水下的「對話」提醒我們,海洋深處藏著多少未解之謎,等待我們去發現。

(示意圖)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煎蛋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514/221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