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亡國滅種!中國人面臨最大挑戰

作者:

蔡慎坤/漢人在21世紀面臨的最大挑戰/回首往昔,滿清與蒙元入主中原時,為了鎮壓漢人反抗,曾大肆屠戮,手段極其殘念血腥。然而,殺來殺去始終無法解決文明衝突,最終決定勝負的,還是誰更能繁衍生息。漢人之所以後來居上,靠的並非軍力,而是漢人傳承的家族倫理和生育文化。中共掌權七十多年,卻將漢人維繫家族香火延續的生育文化摧毀得七零八落。要在未來,特別是在西北與邊疆地區與穆斯林世界的較量中贏得主動,恐怕越來越難。

回顧中國歷史,外族入侵者從不吝於使用極端血腥的手段試圖壓服漢人。從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到清軍鐵騎,無不以屠城立威,甚至將「殺盡讀書人」作為制度設計的一部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令人髮指;「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更是文明的奇恥大辱,殺得兩位滿洲王爺的戰刀都砍卷了!可想而知,那是怎樣的殘忍與瘋狂!

然而,他們最終失敗了——並非戰場上的徹底潰敗,而是文化的潰敗。蒙古人最終被漢化;滿清在乾嘉以後也被徹底同化,語言、服飾、禮儀無一倖免。今日北京、東北,還有幾個人會說滿語、識滿文?

這不是因為漢人武力更勝一籌,而是因為漢民族背後一整套完整且深厚的血脈傳承:宗族系統、儒家教義、孝道倫理、傳宗接代、教育傳承——正是這些構成所謂中華傳統延續數千年的根基。

漢人屢次在歷史險谷中逆襲,不是靠的刀槍,而是生育率與族群粘性。「養兒防老」「子孫滿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些傳統觀念,也是繁殖型生存策略。這讓漢人在被征服、被壓迫、被邊緣化之後,仍能憑藉人口優勢和同化滲透完成反轉。

逆轉始於中共建政後,尤其七十多年來的自殘政策令漢人陷入絕境。一刀切的一胎化政策,將億萬家庭的生育意願與文化傳承路徑斬斷;破四舊與文革洗腦,摧毀對祖宗、宗族、經典、祖訓的認知,切斷儒家「敬祖孝親」的核心倫理;原本自給自足、代際聯結的鄉村體系被破壞,城市打工族、留守兒童與失根青年大量湧現;

摧毀信仰與理想,使得「活著」成為唯一目標,「活得像個人」反而成了稀缺奢侈品。

更致命的是,這一整套體制,根本上消解漢民族的生育意願與族群認同。

如今的年輕人「不婚、不育、不信、不敬」,面對人口斷崖式下滑與席捲而來的老齡化浪潮,失去了力挽狂瀾的政治與文化動因。

相比之下,穆斯林世界雖然在經濟、科技與制度上處於邊緣,但卻保住了三樣關鍵東西:信仰。貧窮和苦難沒有摧毀宗教凝聚力與代際忠誠;三代同堂、父權制、宗教性婚姻制度,使家庭成為堅固堡壘;生育率高維持人口基數不坍塌;穆斯林具有天然排他性,極難被其他族群同化。

中國人口學者總說「穆斯林難以治理」,但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恰恰擁有我們已經失去的一切——生育力、信仰、文化認同與族群凝聚。

從這個角度看,一旦未來中原再次爆發衝突,中共既無武器絕對優勢,也不再擁有漢人賴以生存的道德倫理基礎。

這是一場生死決戰,而我們或許已失去主動權。中共毀掉的是制度,是經濟,是教育;但更深層次的,摧毀的是文明的自愈與再生能力。

當一個民族不再願意繁衍後代、不再傳承祖訓、不再敬畏天地、不再相信正義——那還有什麼資格繼續生存於世界民族之林?

歷史早已證明:暴力無法解決文明衝突。最終的勝利者,必將是那個能生得出、養得起、傳得下去、信得起來的族群。

倘若不是漢人文化中對生育與家族延續高度推崇,漢民族早已在歷次屠殺與饑荒中滅絕。

上世紀鄧、江、胡時期的人口普查顯示,即便是在西藏阿里等少數民族聚居區,漢人數量也勉強維持過半,對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融合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再回望1939年前後中國最艱難的歲月,在英美執行綏靖政策、滇緬公路岌岌可危之際,南洋華僑華人、華裔不惜傾盡家產、回國參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留下可歌可泣的一頁。這背後召喚他們的力量是什麼?同文、同種、同宗!可悲的是,建政後中共卻將這些人視為「歐美間諜」!

港澳台在戰後順利回歸,正因漢人占據絕對優勢、文化一致;那些曾被大俄掠奪的土地,如海參崴,卻再也回不來了,因為當地的漢人早被屠殺、驅逐殆盡。

漢人曾靠文化與繁衍贏得過去,卻極可能輸掉未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X平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620/223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