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可重用口罩今起派發 抗菌性受質疑 銅粒子吸入風險未明

銅芯抗疫口罩今起派發,但效用成疑

香港郵政局今天起向283萬名已登記市民上門派發免費可重用口罩,但不同專家和學者均指出,該款可重用口罩的抗菌能力成疑,且所用銅芯物料有被使用者吸入的風險。但負責官員表示,可重用口罩已通過測試,對其隔濾效果非常有信心,亦相信銅粒不會被使用者吸入,但會再與生產商確認資料。

這款名為「銅芯抗疫口罩」(CuMask)的可重用口罩,由創新及科技局未經公開招標批予「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負責,聲稱可重用60次,但早前被傳媒揭發名不符實,並非如港府聲稱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其後解釋,「銅芯抗疫口罩」是獲獎設計的「加強版」,均有人體工學、防菌等技術,但較獲獎設計多一層防菌層,而銅的結構層亦增至兩層,可重用次數較得獎設計多兩倍。

此外,「銅芯口罩」的抗病毒能力亦受不同學生和專家質疑。當中,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銅芯口罩有部分位置沒有被濾芯覆蓋,可被雷射電筒光線穿透,意味使用時,空氣可能未經濾芯過濾而被直接吸入。他今早更在電台節目表示,在口罩中加入銅,通常是為了防止長期配戴下滋生細菌而產生口氣,銅本身無法殺死病毒。

另外,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前講座教授梁煥方亦在電台節目指出,港府派發的可重用口罩設計有問題,當中有銅芯的一層,由於纖維太疏,無法阻隔和殺死病毒;他更憂慮,使用者有吸入銅物質的風險,因為有研究顯示,口罩的銅粒子最大為1.5微米,最小可小於0.1微米,足以被人體吸入。

不過,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升亦在其臉書上撰文指出,雖然0.1至1微米的銅粒子難以穿透過濾層而被人體吸入,但「纖維上有沒有更小的粒子、或是否會釋放游離的銅離子,有多少機會被吸入」,這些問題均未能透過電子顯微鏡照片看見,建議相關研究人員檢視。

他更指出,極細小的飛沫可能沉積在口罩的過濾層纖維中,而抗菌層和過濾層沒有充分接觸,「無法對過濾層發揮抗菌能力」。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今早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根據供貨商資料,口罩用戶沒有吸入銅物質的風險,呼籲市民放心,但當局會與原材料供貨商確認有關物料資料。

有關可重用口罩只會派予市民和安老院舍使用,不會派往醫院和診所,對此,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有保留,她指出,安老院舍亦屬於高危地方,應與醫院和診所看齊,質疑口罩為何可在安老院舍中使用。她又說,該款可重用口罩的透氣性較低,呼吸道或心臟疾病的長者若長期佩戴,可能會加重氣管和心臟負荷。

疫情初起,港人四處搶購口罩;事隔四個月,疫情基本受控時,港府於本月上旬公布,防疫抗疫基金預留8億港元向全港七百多萬名市民免費派發可重用的「銅芯抗疫口罩」,但對生產商、帳目及所有數據均不公布,後經傳媒揭發,負責口罩事宜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其董事與兩間承辦商有關連,被指黑箱作業,而中心亦未能撇清有為自己人拉生意、私相授受之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