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老壇酸菜N宗罪,腳踩是最輕的

你知道中國人最愛吃什麼味道的方便麵嗎?

不是永恆經典的紅燒牛肉,而是獨特酸爽的老壇酸菜。

千萬別懷疑它的江湖地位:根據統一集團2012年的財報,老壇酸菜的銷量是其他口味之和。

但前幾天的3.15晚會,卻讓每一個熱愛老壇酸菜的人破防了。

在記者的鏡頭前,多家知名企業「老壇酸菜」的供應商,熱情地展示了古法老壇的秘密:

所謂的「老壇」根本不存在,發酵點實際就是土坑。

而所謂古法呢?就是露天發酵,工人赤腳踩酸菜、菸頭垃圾隨手扔。

收購的工廠負責人還坦言:裡面有樹枝呀、田螺、菸蒂……

看完這條新聞,局長心態徹底崩了,恨不得把去年吃的老壇酸菜面從嗓子眼裡摳出來。

一名吃了5個月老壇酸菜的主播更是痛心疾首:我們勞動人民辛辛苦苦就為溫飽,結果你給我們吃這個?

老壇酸菜送給消費者的不止酸爽。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它們還會附贈加量不加價的防腐劑,超標2~10倍是基本操作。

這麼多猛料暴擊下的老壇酸菜,還能吃嗎?

一腳踩不是重點,別關注歪了

這條新聞里最觸動神經的,無疑是工人們的大汗腳和人字拖。

看到陪伴自己度過無數不眠之夜的老壇酸菜,竟然是這樣踩出來的,許多人差點當場噦了出來。

雖然大多數朋友表示接受不能,但也有少數朋友深情回憶起了自家腳踩酸菜的悠久歷史。

用腳踩酸菜,好像是傳統文化

腳踩,確實是不少地方加工酸菜的重要流程。

杭州的冬醃菜,醃製中就需要人用腳踩,甚至有一種說法是,「腳越臭,菜越鮮」……

他們說,這是因為人的腳上有酵母,能夠幫助酸菜發酵。

腳踩酸菜的古法,甚至跨越了國界。

在亞歐大陸的彼端,同樣有一個熱愛酸菜的群體:德國人。

中國南方的酸菜原料一般是芥菜,東北酸菜則是大白菜,而德國人因地制宜,用的是圓白菜

雖使用不同的原料,卻分享同樣的工藝:上腳。

德國作家Erdmann Wingert曾經深情回憶兒時醃製酸菜的經歷:

在我們跳進酸菜缸里之前,我們總是先擦洗我們的腳,雖然其實沒什麼用。我們整個夏天都是赤腳度過的,到了秋天,我們的腳上已經長出了榛子色的老繭……從清晨開始,捲心菜就被一層一層地堆到一個橡木桶里……捲心菜纖維泥在我們的腳下移動,在我們的腳趾間滲出和噴出,直到最上面的一層到達桶的頂部。

即使在今天的大規模生產中,腳踩的情況依然存在。

德國Spreewaldmüller公司是一家生產酸菜的企業,以堅持傳統工藝聞名,換句話說就是德式古法酸菜。

他們的法寶就是讓大媽在酸菜鍋里踩菜。

廠房裡踩酸菜的德國大媽

不是,好端端的這些人為什麼非要下腳,不嫌埋汰嗎?

難道真的要藉助腳上的酵母菌?

醒醒……酸菜發酵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乳酸菌,這些細菌不在人腳上,而是本來就生存在菜葉上。經過發酵,它將蔬菜中的單糖、雙糖等糖類物質分解成乳酸及其他代謝產物,帶來了「酸爽」的口感。

而下腳踩其實只有一個作用,就是把蔬菜壓實,讓鹽分充分「醃透」。

鹽一方面能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另一方面也能讓糖類、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物質滲出細胞外,幫助乳酸菌成長。

前述德國企業負責人說,「我們也試過用木槌,不過還是腳踩更勻實一些」。

工人們在不鏽鋼桶中踩酸菜,穿的是經過消毒的膠鞋。看起來埋汰,但其實就和機器壓榨差不多。

二土坑酸菜?天坑酸菜!

比起德國的大媽踩酸菜,再看看我們的土炕酸菜,不得不說一句,人比人……

想在土坑裡面尋找衛生,你怕是來錯了地方。

別說給腳消毒了,這些工人連菸蒂都往裡面彈。

一言難盡的環境衛生,肉眼可見就不多說了。而且,土坑本身就是巨大的污染源。

根據2014年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耕地點位超標率為19.4%,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

在受污染的土地上種植的蔬菜,尚有重金屬與污染物富集的風險,這可倒好,直接在地里挖坑開始醃菜了!

所謂的老壇呢?

汗腳踩菜都受不了,那你猜猜,在這種土坑裡醃了幾個月的酸菜,會富集多少污染物?

根據涉事「插旗菜業」的說法,他們對這些外面土坑裡收來的酸菜並不做檢測,僅僅是做一些清洗分揀,去除樹枝等異物,然後就封裝上市了。

醃製過程是敞開的,工人在裡面踩,還會亂踩亂扔。

你以為你吃的是酸菜,其實你吃的是元素周期表。

土坑酸菜中還有另一個非常容易過量的有害物質:亞硝酸鹽。

所有的醃製食物都會含有亞硝酸鹽,對於醃製食物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個邁不過去的坎。

攝入過量亞硝酸鹽,會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長期攝入亞硝酸鹽,則會顯著提高食道癌胃癌的風險。

正因如此,中國現行的食品安全標準對酸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做了明確規定。在正規發酵環境下,有很多方法可以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

比如說,純醋酸細菌和純乳酸細菌發酵過程中就幾乎不產生亞硝酸鹽,如果能合理控制菌種,就可以將亞硝酸鹽控制在安全劑量。

但露天發酵的土坑根本無法做到控制亞硝酸鹽的含量,而且也並不會有人來檢查。

所以,拆開一包老壇酸菜究竟能吃到多少亞硝酸鹽?基本上是一個隨機幸運事件了。

在酸菜發酵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一種厭氧菌。

在理想的發酵環境下,隨著發酵的進行,氧氣會逐漸減少,其他雜菌生長會受到抑制,乳酸菌漸漸成為主導,完成整個發酵過程。

但土坑顯然不是理想的發酵環境。開放的環境裡存在大量氧氣,讓其他雜菌、真菌都很容易參與到發酵過程中,產生有害物質。

比如廁所里經常出現的大腸桿菌,就是土製酸菜中常出現的污染物。

以土坑醃菜為代表的土製「美食」,已經釀成了不少食物中毒的慘劇。

2020年,在黑龍江雞西市雞東縣,一家人在家庭聚餐中吃了當地傳統美食「酸湯子」,結果引發急性食物中毒,全家無人生還。

事後經專家排查,事故原因是酸湯子發酵過程中被雜菌「椰毒假單細胞菌」污染,產生了劇毒的米酵菌酸。

醃製豆製品中的肉毒毒素、土榨花生油中的黃麴黴素、煙燻食物中的苯並芘……

這個殺手名單還可以無限開列下去。

在現代生物、化學手段出現之前,人們對食物在醃漬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其實一無所知。

許多口口相傳的傳統和經驗,也許謬以千里,許多真正的危險因素,從未被我們認知。

相對的是現代食品工業,雖然帶走了古法的「靈魂」,但換來的是食品安全。

而像土坑酸菜這種打著「現代」旗號卻沿用古法糟粕的做法,還是早點死絕了好。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世界知識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