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保鮮膜3大錯誤用法曝 小心燒出「世紀之毒」

保鮮膜是許多家庭必備廚房用品,常用來包覆常溫、冷藏食材。對此,營養師蔡正亮指出,PVC材質的保鮮膜最便宜、普及,是餐廳及小吃店業者最愛,但塑化劑添加較高,且燃燒後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

他並提醒,使用保鮮膜要注意溫度、酸度及油度,若能避開這些地雷,基本上就能用得更安全又便利。

蔡正亮在臉書專頁「蔡正亮營養師專欄教室」發文表示,保鮮膜可分為4種材質,包括PVC、PVDC、PE、PMP。其中他提到,PVC最便宜、普及,很好撕,附著力又高,餐廳、小吃業者都很愛用,但缺點是含有氯、具毒性,塑化劑添加較高,燃燒後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

蔡正亮接著說明,PVDC材質,與上述相同。然而,從2023年7月起,台灣禁用所有含PVC材質的包材,但於2023年7月前製造的PVC保鮮膜,則不受規範。這代表之後可在市面上販售,外食者還是有機會吃進與PVC保鮮膜接觸的食物。

至於PE、PMP,蔡正亮說,為不含氯、不額外添加塑化劑的保鮮膜,使用上相對安全,但仍要注意「三度」,即溫度、酸度、油度,說明如下:

1、溫度:避免與高溫的熱食接觸,如大於80度。

2、酸度:含有番茄醬或醋等酸性調味料,會使塑膠單體產生分解的可能性。

3、油脂:避免與過油食物裝在一起,以減少塑膠單體的溶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中時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