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夏天這樣出汗,把體內的陰寒邪氣驅除出去

到了夏天,現在有很多人天氣一熱,一定要待在空調房裡,外邊一分鐘都不能多待,即便不得不出門,也要打個傘,拿著冰水,塗厚厚的防曬霜等等,徐文兵老師來告訴你夏天到底應該怎樣過。

夏季養生之出汗

夏天正常的情況下是人的陽氣蒸騰在表,能夠使自己的腠理和毛汗孔開放,人會出汗。我們應該順應人體陽氣走向體表的趨勢,出幾場透汗,盡情地把自己一些濁的東西排出體外,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如果你藏著、捂著、掖著,就會導致該收斂的時候不收斂,該宣洩的時候不宣洩,時間長了就會落下病根。

但是由於夏天空氣中濕度比較大,人有時候會感覺到比較悶,出汗不暢,這時候人會覺得特別不舒服,會有時候一天不停地洗澡、沖涼,這樣做其實是有悖於自然之道。

建議大家還是要記住那句古訓「心靜自然涼」,其實健康的人是能夠調和、調節人體的溫度的。

所謂調和,就是當外界冷的時候他會增溫,外界熱的時候他會製冷。所以健康的人到冬天的時候你一摸他的身體,會覺得很暖,到夏天的時候,他的皮膚卻是涼涼的,這就是說他的這種陰陽平衡的功能在發揮作用。

夏天真正製冷的其實就是我們講的腎水的功能,腎主水,水克火,能夠讓人把那種浮躁、火燒火燎的情緒或者體溫給平復下來。

腎的這個水就是我們講的身體的體液,它充斥在我們身體的不同部位,在眼睛變成淚,在口腔內變成唾液,在鼻腔內是鼻涕和痰飲。所以當一個人的腎精充足,也就是腎水充沛的時候,即便是夏天也能夠自動調節自己的溫度,保持一種平衡。

我們現在有很多人都在透支著自己的身體,夏天拼命吃冷飲。其實往往是他們身體已經缺乏足夠的水,就像一堆乾柴,外面一點火就著。

著了以後人就會出現很多焦渴、煩躁、不安、不定、不寧的表現。這種燥就像油著火一樣,不能拿水去撲滅它,而應該用相應的隔絕氧氣的泡沫,或者是專門的化學製劑去滅火。

所以,在夏天這種焦躁的情況下,你無論怎么喝冷飲、吃棒冰都平復、緩解不了那種焦躁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夏天焦躁出汗的人,應該學會自我慢慢調控情緒。

調控不了,就應該用一些藥物、食材,比如綠茶,辛香味苦,性寒,能夠清心火,開暢毛孔,解表透汗,平復焦躁,使人平靜下來。

所以在煩悶焦躁、汗又出不來的情況下,沖一杯綠茶喝,一口一口地品,慢慢地把它咽下去,這時候首先會出現舌下生津,腋下習習生風,出點汗,頓時就會覺到一股清涼的感覺發自內心地出來了。

如果喝綠茶還不管用的話,我建議大家喝一點苦丁茶,另外,蓮子芯很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能夠清心火、潤燥、生津。

還有一些人是另外一種情況,他出汗比較黏,甚至有顏色。中醫講小腸的功能叫「泌別清濁」,能夠將喝進去的飲料的精華吸收,把污濁排出去。

小腸的功能出現了異常,就會出現清濁不分,體液污濁的現象。心腸比較冷的人,容易出現這種狀況,這些人要注意夏天睡覺的時候對肚子的保暖。

還有一些人出汗是因為身體比較虛,古代人比武,誰先出汗誰就輸了,說明出汗的人往往是氣弱、氣虛的人。

這些人稍微干點體力活,或者稍微動一下腦子,就會覺得身上發熱,就會出汗,一出汗呢就更沒勁了。

這種人我們一般用補氣的方法,幫助他固攝自己的精氣,因為出汗太多也會漏掉自己的精。一般建議他們用黃芪山藥燉粥去喝。

夏天曬太陽的正確方式

冬天,大家都是喜歡冬日暖陽,喜歡曬曬太陽,不喜歡陰寒、晦暗的天氣。可是到了夏天,太陽就不那麼招人喜歡了,人們都喜歡躲在屋子裡吹空調。

即便出門,也打個傘,愛美的女士還要塗上防曬霜,騎自行車的女性還戴一個長袖來保護自己的皮膚,防止被曬黑。

就像我們不建議冬天去冬泳一樣,夏天我們也反對暴曬。暴曬容易灼傷皮膚,造成脫皮,過分地曬太陽也是皮膚癌的誘因。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凡事有度,不要太過。

如果夏天不熱,還叫夏天嗎?

夏天的這種熱其實是有利於動植物的生長和發育的。春天是開花的季節,夏天就是孕育果實的季節。人懷孕叫「孕」,植物結出果實,叫做「秀」。

如果夏天不熱,這種孕育果實的過程就很難完成,就會出現到了秋天沒有收穫,就叫華而不實、秀而不穗。

農民最怕的就是夏天出現這種連陰天,陽光照射不夠。人也是一樣,我們人體的陽氣,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活動力,都來源於太陽。

所以夏天呢,我們還是建議大家,選擇適當的時機,選擇適當的時間,去接受陽光的普照和恩賜。

曬太陽的方法,我們建議大家把頭遮住,曬曬後背,這樣可以鼓舞和振奮人體內的陽氣,把自己體內陰寒的邪氣驅除出去。

很多人曬太陽以後會打噴嚏,流出清水一樣的鼻涕,有人還會流眼淚,其實這都是在排出陰寒凝滯的東西。

還有人曬太陽會覺得腹內發熱,肚子裡咕咕響,這都是推動人體氣血運行的結果。

按照上面說的要點做,這個夏天,盡情擁抱陽光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傷寒論大百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