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長篇連載 > 正文

辛灝年巨著 - 誰是新中國(14)上卷10 結論及注釋

作者:

結論  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

—— 兼述國民黨的哀與榮


  現在噎可以為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作一個客觀的歷史結論了。這個歷史的結論就是:
  第一、由孫中山先生所創建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 中華民國,才是真正的新中國。
  第二、國際國內凡是要顛覆中華民國者,無一不是真正的專制勢力或真正的專制復辟勢力,並且不管它們是在何種名義之下,包括「以革命的名義」。辛亥之後八十餘年的歷史噎對此作出了確證。
  第三、中國國民黨是一個民主性質的政黨,而不是一個專制性質的政黨;是發動了中國民主革命、推進了中國民主過渡的政黨,而不是反對中國民主革命、阻斷了中國民主過渡的政黨。雖然她有過形形色色的錯失,有著各色各樣的缺陷,並遭遇過慘痛的失敗,但這些都不能掩蓋她本質上乃是一個民主政黨的政治光輝和歷史光輝。因為,一百年來,中國國民黨一共做了六件大事:一是推翻滿清,結束帝制,創立了民主共和的嶄新國家制度。二是堅持反對形形色色的專制復辟,領導了北伐成功,初步統一了中華民國,贏得了護國護法的勝利。三是領導全國人民堅持長期抗戰直至勝利,並因此而廢除了近百年來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不平等條約,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領袖國之一,和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四是在內憂外患長期交相煎迫之下,歷經軍政、訓政,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初步建立、建成了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頒布了一部真正民主的「中華民國憲法」。五是長期堅持反對中共在蘇俄指使下發動共產革命以反撲中國國民革命、顛覆中華民國,並數度獲得成功,卻於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的內戰中慘遭失敗,致使中國大陸重蹈專制復辟統治。六是失敗後仍能在台灣堅守中華民國的國統和法統,從而「將台灣推向了中國五千年所未有的民主繁榮境界」。一個政黨,在百年中做了六件大事,五件正確而且成功,一件失敗但並非錯誤,那麼,這個政黨還是反動的嗎?還是一定要打倒的嗎?
  第五、中國國民黨不會亡。因為在台灣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將只有落選之敗,而無亡命之虞;因為即便是因落選而不再在台灣執政,亦應該是哀榮並至;因為雖然「哀」在落選,但卻「榮」在她百餘年來民主理念和民主追求的最終實現。
  第六、中國國民黨的前途在大陸,而不在台灣。因為今天中國大陸人民正在重新認識中國國民黨的性質和歷史,噎認識到了中華民國國統與法統的歷史合法性,甚至噎初步認識到,唯有「認祖歸宗」,才能夠為在將來造就一個「民主統一」、而非「專制一統」的中國,帶來光明的前景。由是,中國國民黨一定會在中國大陸重新崛起,對推動中國大陸最後的民主進程和祖國的民主統一,作出她應有的歷史貢獻。不論今日台灣的中國國民黨是否還有這樣一份雄心和壯志,中國國民黨真正的前途都是在中國大陸,而不是在中國台灣。


上卷總注釋

第一章:
0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二頁。北京,人民出版社。
02、陳振江:《簡明中國現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第一版。
03、陳真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三輯第十九頁。
04、《庸盦全集》第一卷第十四頁。
05、清《時務報》一八九六年八月一日。
06、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三卷第一八三頁。
07、英文版《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起源》。《雙周評論》〔一一六〕第四三八頁。
08、《孫文學說》,卷一,《行易知難》第八章。
09、10、11、12、13、14,同上。
15、觀云:「人人皆革命黨,人人非革命黨」,《政論》第一號第七八頁。
16、一民:「改革之動機安在」。《政論》第一號第三九頁。
17、李建龍:《最近三十年中國政治史》第一二零頁。
18、參見〔美〕史扶鄰著《孫中山和中國革命的起源》一書。
19、孫中山:《中國革命史》。《申報》五十周年紀念專刊。
20、21、22、23、24、25,同上。
26、27、28、29、30,同08。
31、孫中山:「於民報發刊大會上的講演」
32、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通過的「軍政府宣言」。
33、孫中山:「敬告同鄉書」。一九零四。
34、精衛:「民族的國民」。《民報》第一號第二六頁。
35、第一條:《民報》主共和,《新民叢報》主專制;第二條:《民報》望國民以民權立憲,《新民叢報》望政府以開明專制;第三條:《民報》以政府惡劣、故望國民之革命,《新民叢報》以國民惡劣、故望政府以專制;第五條:《民報》主張政治革命,同時主張種族革命;《新民叢報》主張政府開明專制,不知如何方副其希望;第七條:《民報》以為政治革命必須以實力,《新民叢報》以為政治革命只須要求。第十一條:《民報》以為革命所以求共和,《新民叢報》以為革命反以得專制等。
36、精衛:「駁新民叢報最近之非革命論」。《民報》第四號第二八至三十頁。
37、精衛:「再駁新民叢報之政治革命論」,《民報》第七號第五四頁;「駁新民叢報最近之非革命論」,《民報》第四號第二八頁。
38、精衛:「再駁新民叢報之政治革命論」。《民報》第七號第五十、五四頁。
39、精衛;「駁革命可以生內亂說」。《民報》第九號第四六、四九頁。
40、胡漢民:「民報之六大主義」。汪東:「支那立憲必先以革命」。
41、皮生:「策國民之前途」。《夏聲》第五期。
42、不白:「警告同胞勿受要求立憲者之毒論」。《河南》第五期。
43、明民:「預備立憲之矛盾」。《河南》第三期。
44、征軒:「專制君主又將去其一」。一九零九年四月二七日《中興日報》。
45、《民報》第五號第一四零至一四一頁。
46、一九一零年四月十四日新加坡《星洲日報》。
47、 孫中山:《中國革命史》。
48、49、50、51,《辛亥資料叢刊》。
52、高爾品:長篇小說《少夫人達琳》第三二一頁。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一九八九年七月第一版。
53、《中國近代史》第四二八頁。中華書局,北京,一九八三年四月第三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史編寫組」編。
54、 同上,第四八二至四八八頁。
55、同54,以及 陳真編《中國近代史工業資料》等。
56、〔法〕米涅:《法國革命史》。
57、〔俄〕謝·尤·維特:《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北京,新華出版社。
58、同56。
59、飲冰(梁啓超):「現政府與革命黨」。《新民叢報》第八九號。

第二章:
01、中國元、清兩朝均是落後的北方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因此,其對於中原漢民族已在走下坡路的中央集權式專制制度,就非以變革而盡其功,反為保守而盡其害。因而才在相當程度上延緩了中國專制制度消亡的歷程。
02、專制改良型經濟在性質上既未脫專制權力經濟的本質,在形式上亦只是局部允許自由經濟的發生和存在,並使這一存在以不對其專制政治造成威脅為前提。是故晚清改良型經濟才只有發生而難有發展,更遑論成形。
03、芮德:《清帝退位與列強》第四零九至四一零頁。
04、參見《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版,一九八三,北京。
05、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才在列強的建議下重新起用曾被黜退的袁世凱,先授以湖廣總督,後授以欽差大臣,因均為袁拒絕,乃在袁的逼迫下授以總理大臣,並由其組閣。
06、三都督為:江西李烈鈞,安徽柏文蔚,廣東胡漢民。
07、「籌安會」是在袁世凱授意下,由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孿和、胡瑛等六人籌備復辟帝制的組織,並曾在北京石駙馬大街掛出招牌,後因梁士詒又在袁的授意下成立了「全國請願聯合會」,籌安會乃改名為「憲法促進會」,完成鼓吹帝制後,即被袁冷落。
08、孫中山:《中國革命史》。參見《革命尚未成功》一書,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09、戴季陶:《今日之政治觀》。《中國現代史料叢書》第一集。
10、《蔡鍔致梁啓超書》。
11、一八五八年四國「天津條約」簽訂之後清廷於上海設南洋大臣,由兩江總督兼;於天津設北洋大臣,由直隸總督兼。李鴻章任北洋大臣時代(一八七零至一八九五)曾於一八八五年建天津武備學堂,培養了一批新式陸軍人才,如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盧永祥等,後均為袁得力人物。一八九五年袁世凱署直隸總督,次年正式真除,奉命接淮軍將領胡燏芬在天津小站練定武軍,名新式陸軍,從此成為北洋軍始祖。一八九八年北洋大臣榮祿將袁世凱新式陸軍、董福祥甘軍和聶士成武毅軍合稱「北洋三軍」。一八九九年榮祿又將北洋各軍編為「武衛軍」,分前、後、左、右、中五軍,袁新式陸軍為武衛右軍。是年,袁帶武衛右軍赴山東巡撫任,因鎮壓義和團而大肆擴編,適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之役,因董福祥甘軍和聶士成武毅軍瓦解,北洋軍乃以袁武衛右軍獨存。一九零一年李鴻章死,袁接署直隸總督,翌年正職。袁乃移武衛右軍於小站,改名「北洋常備軍」共二鎮,每鎮一萬二千人,分以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為參謀、教練、兵備三處總辦。一九零三年清廷設練兵處,以慶親王奕匡為總理,袁為會辦。一九零三至一九零五年,北洋軍編練完成共六鎮,僅第一鎮由滿人鐵良控制,余皆由袁親信段祺瑞、曹錕等任統制,為全國軍隊之精華。清廷以袁勢大,於一九零六年建陸軍部,將一、三、五、六各鎮劃歸陸軍部,袁僅保存二、四兩鎮。是年袁系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袁北洋勢力遂達直隸、山東、河南、江蘇和東北。一九零八年袁為清廷所忌而被解職。武昌事發,清庭為抓住北洋六鎮,乃被迫起用袁。袁乃用此六鎮之兵,北逼清廷,南迫革命軍。
12、一九一八年五月段祺瑞政府與日本簽訂「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和「中日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日本由是而獲得了在我國東北和內蒙駐軍的特權。
13、因黎元洪是被選上的總統,因此,恢復黎的總統,就是恢復中華民國的法統。俟法統恢復,再迫黎自己下台以選曹錕,便是「依法統」而行事了。
14、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段祺瑞政府為抵制「國民會議」,乃公布「善後會議」條例,規定該會應由四種人組成:有大功勞於國家者,此次討伐賄選制止內亂各軍最高首領,各省區及蒙、藏軍民長官,有特殊資望學術經驗由臨時執政聘請和派充者,但不得逾三十人。
15、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部將郭松齡因未得到任何好處,乃與馮玉祥及張作霖另一部將李景林結成「三角聯盟」,於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底發動軍事倒張事變。後因李景林中途變卦,馮亦求之不得,郭乃失敗被殺。
16、曹錕賄選當上總統後,曾頒布反動的「中華民國憲法」,是為曹錕法統。
17、參見注12。
18、曹汝霖為交通總長,訂立「二十一條時」為外交次長;陸宗輿為幣制局總裁,訂立「二十一條」時為駐日公使;章宗祥為駐日公使。
19、參見注13。
20、《努力周報》第二期。
21、胡適:「聯省自治與軍閥割據」。《努力周報》第十九期,一九二二年九月。
22、其時《改造雜誌》曾發表長篇「裁兵計劃書」。曾倡省憲的梁啓超又倡「裁兵或廢兵」。上海全國中華工商協會、中華國貨維持會等二十多個團體曾聯合發表過「廢督裁兵宣言」。全國商會聯合會曾發表「築路養兵意見書」。《孤軍》雜誌一卷四、五兩期合刊曾發表「 推倒軍閥的具體辦法」。孫中山也曾是裁兵的積極倡議者,曾先後發表「工兵計劃宣言」,「和平統一宣言」,「化兵為工和平統一裁兵宣言」等。
23、就在吳佩孚於洛陽召開軍事會議公開提出武力統一之後,各地方軍閥為抵制大軍閥以自保,乃大倡省自治和聯省自治。一九二零年七月湘軍總司令譚延闓曾號召「湘人治湘」。是年十一月譚又通電主張「聯省自治」。同月,譚去職,趙恆錫任湘軍總司令,乃正式宣告自治。一九二二年十二月,甚至公布省憲法,稱「湖南為中華民國自治省」。一九二一年內,四川曾宣告「四川完全自治」,並曾趕走在川滇軍。是年四月,貴州盧濤亦主張「由省自治進而為聯省自治」。同年六月,浙江盧永祥則通電主張「省制憲」,以行自治,再組織聯省自治政府。湖南趙恆錫、貴州盧濤、廣東陳炯明、四川劉湘、雲南顧品珍、廣西議會、湖北議會、山東議會皆通電響應。陝西更成立「籌制省憲自治處」。江西省議會遂召開省憲會議。河南省議會乃通過「制定省憲案」。湖南公布「省憲法」後,浙江、廣西、四川皆公布。張作霖打敗仗退回東北之後也宣布自治。於一九二零至一九二三年間,各地方及其軍閥的自治和立憲活動,實曾喧鬧一時。
24、孫中山逝世和國民會議流產後,段政府曾與法國訂立「中法協定」,同意一九二二年法國政府提出的中國對法庚子賠款用金法郎計算,使中國多付關銀六二零零多萬兩,因而遭到全國反對。
25、一九二六年三月八日,因奉艦由大沽口襲北塘,國民軍遂封鎖大沽口,日乃派驅逐艦護衛奉艦駛入大沽口,並炮擊大沽口炮台,被國民軍擊退。三月十六日,日遂糾合英等八國公使,以維護「辛丑條約」為由,向段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提出北京至海口交通不得發生障礙,奉、國兩軍立即停止交戰及國民軍立即撤去水雷等要求,並限三月十八日前答覆。各列強軍艦二十餘艘遂群集大沽口,以作威脅。是為「大沽口事件」。
26、「帝國主義」一語,為蘇俄在一九二三年於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勞苦人民代表大會」所提出。蘇俄提出這一概念的目的是為策動世界共產革命,以擺脫世界列強對它的干涉,以保護在蘇俄剛剛建立的共產專制制度。帝國主義一詞遂由中共引入我國,並給中國的國民革命製造了思想、理論和目標的極大混亂。
27、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駐北京的國民軍鹿仲麟部驅逐了段祺瑞,推倒了段祺瑞政府,恢復了曹錕的自由,雖欲聯吳抗奉,卻為吳所拒絕。
28、一九一四年,全國陸軍只有四五·七萬人,至一九一九年已達一三八萬人。一九一零年清政府開支只有一億零二百萬兩,至一九一六年袁世凱稱帝之時,政府開支已達一億五千三百萬兩,一九一八年更猛增至二億零三百萬兩。在中央政府,軍費已占國庫開支的百分之七十;在地方政府,軍飯占百分之九十。一九一二至一九一九年鹽稅、菸酒稅增加了三倍,印花稅增加了六倍。農民,以江蘇崑山為例,一九零五年自耕者占百分之二十六,佃耕者占百分之五十七點四;一九一四年,自耕農已減少為百分之十一點五,佃農則增至百分之七十一點六。
29、陳獨秀:「本志罪案之答辯書」。《新青年》六卷一號。
30、李大釗:「民彝與政治」。一九一六年五月號《新青年》。
31、一九一五年「胡適致梅覲莊信」。
32、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燎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33、五四運動之後不久,北京政府教育部曾通令全國,要求各級學校的教材要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34、中華民國成立前第一次南北議和,唐紹儀曾為袁世凱代表,赴南京談判。
35、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日《國民日報》。
36、任建樹、唐寶林:《陳獨秀傳》(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

第三章:
01、《史達林全集》第十卷第四七至四八頁。人民出版社,北京,一九五四年版。
02、一九一三年三月列寧即已發表「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一文,指出「到歐洲去的捷徑是經過北京和加爾各答」。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史達林發表了「勿忘東方」一文,主張聯合東方民族力量以推動共產革命。因列寧認為「遠水救不了近火」而決定直接進攻歐洲,顛覆歐洲各國的資本主義政府。又因失敗,再轉謀中國,遂有共產國際「二大」的召開。對共產國際「二大」策定「東方路線」的有關評價,參見向青著《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關係史稿》第十七頁,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03、一九一八年七月四日,蘇俄外交人民委員會委員長契契林曾在第五屆蘇維埃代表會議上宣布「蘇俄政府自動放棄沙皇政府在滿州所有的掠奪品,恢復中國這些地區的主權」,並稱:「蘇聯同意放棄俄人在中國、蒙古、波斯一切的土地權,並放棄一切賠償」。北洋政府未予理會。
04、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和一九一九年四月七日,匈牙利和德國共產黨曾在蘇聯策動下發動武裝政變,並分別成立蘇維埃共和國以作為蘇聯附庸國,瞬間敗亡。
05、實際上,這只是俄國欲圖謀中國和在中國發動共產革命的幌子。一九二零年三月十六日,北京外交部接到該宣言時,該宣言已將放棄滿州權益及庚子賠款等條刪去。其它各條亦均未兌現。一九二九年當統一後的中華民國決定收回中東路的管理權時,蘇俄立即出兵攻打我國,成為中華民國成立後第一個對我國發動大規模武裝侵略的敵國(參見本書下卷第二章)。
06、當時,中國民間有許多組織曾在蘇俄的誘惑下,準備置南北兩個政府於不顧地自動與蘇聯修好,甚至發起民眾運動以推動之。
07、當時國中不了解俄國革命的人,都以為沙俄乃為列寧的共產革命所推翻,不知道它是俄國二月民主革命的成果,而列寧的十月革命反而是對於二月民主革命的背叛。
08、中共一大代表中的幾位中學生,是指濟南代表鄧恩銘和王盡美。
09、張玉法:《中國現代史》第三八三頁。
10、蘇俄主動上門聯絡孫中山的情形,主要有:一九二零年三月,蘇俄派波波夫赴上海拜見孫。一九二零年六月,列寧又派莫斯科中國工會主席劉澤榮代表他邀請孫中山訪俄。是年秋,蘇俄派代表吳庭康赴上海見孫。一九二一年中共成立後,蘇俄又派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赴廣州與國民黨談國共合併問題。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國民黨人張繼又陪馬林赴桂林見孫談國共合併問題,均為孫所拒絕。孫僅表示願在道義上聯絡。一九二二年五月,馬林又往廣州見孫,建議國、共建立聯合戰線,孫僅允許共產黨員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蘇俄遂以為這是中共打入中國國民黨的極好機會,乃強令中共執行之。
11、蔣介石:《蘇俄在中國》第二四至二五頁。
12、《孫逸仙全集》第二集第八四頁。
13、孫中山:《三民主義》第二六一頁。民族主義第二講。一九二四年講於廣州。
14、〔俄〕斯捷潘若夫:《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15、孫中山對第三國際代表馬林的談話。一九二二。
16、謝幼田:《謝慧生先生事跡記傳》。台灣近代中國出版社印行。作者為中國大陸現代史專家,謝持先生嫡孫。
17、周興良:《廖仲凱與何香凝》。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第一版。
18、陳公博:「我與共產黨」。《寒風集》第二八零頁。
19、何香凝:「我的回憶」。《辛亥革命回憶錄》第一集第四五頁。
20、「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代表譚平山的講話」,《人民日報》一九五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21、廖仲凱:「消費合作社縱談」和「各派社會主義與中國序」。
22、參見〔俄〕斯捷潘若夫:《中國國民革命軍北伐》。
23、同17。
24、同上。
25、指孫中山先生逝世以後,國民黨中執委第七十次會議在廖仲凱主持下,曾決議將反俄、反共的國民黨老黨員馮自由、馬素、江偉藩開除黨籍。會前,廖已一再聲稱要對他們進行嚴肅處理。參見大陸版《廖仲凱與和何香凝》一書。另外,孫逝世後,廖仲凱尤秉俄顧問鮑羅廷旨意,以「黑箱作業」驅胡(漢民)並擁汪上台。
26、蔣永敬:《國民黨滄桑史》第九十頁,台灣《傳記文學》雜誌社,一九九三。
27、同上。
28、據鄒魯《回憶錄》記載:「廖仲凱先生被刺案發生,中央派蔣先生,許崇智和汪兆銘三人組織特別委員會來查辦這一件事,鮑羅廷認為這是陷害我和其他忠實同志的極好機會。廖先生被害的第二天,他開了一張名單,叫特別委員會拿辦我和胡漢民、鄧澤如、謝持諸先生……特別委員會看了這張名單,就問鮑羅廷說,毫無證據,怎麼拿辦?鮑竟說,政治上只問政見同不同,不問證據有沒有。幸蔣先生和許崇智竭力反對,我和胡、鄧、鄒、謝諸先生才免膏虎口。」廖被殺一案至今仍為疑案。
29、孫中山先生逝世以後,因鮑羅廷利用廖案打擊國民黨中非親俄親共派,結果,被驅離廣東的反俄反共派元老鄒魯、謝持等,便集合北京西山召開黨的會議,意在恢復被蘇俄和中共噎謀奪的黨統和黨權,並在上海另立中央,後被蘇俄和中共掌控的廣東國民黨中央「二大」開除出黨。是為「西山會議派」的由來。
30、周恩來語。一九五七年四月宋慶齡提出要參加中共,劉少奇和周恩來去看她時曾說:「你暫時留在黨外,對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你雖然沒有入黨,我們黨的一切大事,我們都隨時告訴你,你都可以參預」。周恩來還說:「在中國,有幾百萬共產黨員,但只有一個宋慶齡。」參見愛潑斯坦著《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
31、中共在大陸奪取政權以後,曾一再自稱他們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對國民黨採取的是「挖心戰術」。這在中國大陸

第四章:
01、參見楊樹標著《蔣介石傳》,北京團結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另,除上述兩計劃外,還有:一九一八年三月十日呈孫的《今後南北兩軍行動之判斷》,和同日呈孫的《粵軍第二次作戰計劃》。
02、一九二三年,孫即派蔣率「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俄考察。
03、是時,孫先生為安全計,收電人是蔣緯國。參見蔣緯國自傳《千山獨行》。
04、日本古屋奎二著《中日八十年關係之證言》第一三五七頁。
05、蔣永敬:《國民黨滄桑史》。傳記文學社印行。
06、周興良著《廖仲凱與何香凝》第三章第四節。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
07、同上,第二一二頁。
08、同01,第五十頁。
09、同01,第六十頁。
10、同01,第七五頁。
11、一九九六年八月,中國大陸查禁了一批被中共指責為「在政治上有嚴重問題」的歷史研究著作。中共指責這些著作「過度美化」了三十年代蔣介石和國民黨領導下的中國,並「對中共黨史上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進行了不正確的評論,擅自公開了一些不應公開的歷史資料」。中共甚至對一些出版社作出了停止營業的處分。
12、《周恩來選集》。
13、陳立夫:《成敗之監》第五十三頁。
14、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史》。一九八六年版第一七一頁。
15、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灣東華書局一九八八年版。
16、同14,第一七二頁。
17、史全生、高維良、朱劍:《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第二五頁。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18、中共機關刊物《嚮導》第一四八期。
19、同01,另見《陳獨秀傳》,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版。
20、同14,第一七二頁。
21、同13,第五七頁。
22、同17,第二七頁。
23、同05。
24、同04,第一四零二頁。
25、同01,第七八頁。
26、同14,第一六七、一六八頁。
27、同05。
28、具體名單參見下卷第一章第三八七頁。
29、參見本書下卷第一章第五節。
30、同01,第八十、八一、八五頁。
31、同05,第十三、十四頁。
32、同13,第五一頁。
33、一九二四年三月蔣介石給廖仲凱的信。另參見本書上卷第二章第三節。
34、同13,第五一、五二頁。
35、一九二六年四月九日蔣介石致汪精衛函。
36、一九二六年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通過的《整理黨務第一決議案》。
37、《革命文獻》第九輯第九四至九五頁。
38、楊樹標:《蔣介石傳》。
39、中共機關刊物《嚮導》第一五七期。
40、陳立夫:《成敗之監》第六四頁。
41、《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第三十至三一頁。
42、參見蔣介石著《蘇俄在中國》。
43、楊著《蔣介石傳》第九三頁。參見本書下卷第一章第五節。
44、一九二八年八月十三日,蔣介石「辭職宣言」。
45、蔣介石:「國民革命與經濟的關係」。一九二七。
46、蔣介石:《蘇俄在中國》。
47、《蔣總統密錄》第一四五四頁。
48、一九二八年四月,汪精衛歸國抵上海後曾對吳稚輝等人說過:「共產黨向來不輕變更所定政策,共產黨實以國民黨為利用品,本人亦不贊成共產黨之階級革命及勞農專政。且據本人觀察:國民黨與共產黨亦不易繼續相安;但本人希望暫能維持合作,自己願負調和之責。」(《證言》第一四五三至一四五四頁)
49、《蔣總統密錄》第一四五三頁。
50、著名學者、「五四」時期北大校長蔡元培是國民黨實行「清黨」的重要決策人之一。他對「清黨」的態度影響了一大批不解內情的知識分子,使他們認為蔡先生亦決心「清黨」,說明國民黨實行「清黨」一定是有十分正當理由的,從而對國民黨「清黨」起到了十分有利的作用。
51、中共江浙區委對「上海市民政府」的說明。
52、《陳獨秀傳》第三五六頁。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
53、一九二七年三月二九日,上海商業聯合會派王一亭、王曉籟等二九名代表往見蔣介石,希望蔣介石對商業有維護辦法,並訴說「國軍臨滬以來,我商人處於憔悴呻吟之下……」。蔣乃保證說:「決不使上海方面有武漢態度」。
54、同01,第六四頁。
55、同上,第六六頁。
56、同上。
57、同上。
58、《紀念蔣公專輯》第一三八頁。台灣青山出版社。
59、同上。
60、同01。
61、同上。
62、同01,第六九頁。
63、同上。
64、《北伐戰史》第五七零至五七一頁。
65、《自反錄》第二集卷六。
66、同01,第七一頁。
67、同上,第七二、七三頁。
68、同上,第七一頁。
69、70、71同上。
72、江左軍由鄂東進入皖西後,安慶守敵陳調元及王普等部均向北伐軍投降,遂改編為北路軍,集結巢縣附近,接受向津浦路進擊以策應北伐軍主力的作戰任務。
73、一九二八年八月十二日,在南京國民黨執監委會議上,受汪精衛誘使的李宗仁曾向蔣說:「請總司令自決出處。」
74、《北伐戰史》第一二三九至一二四零頁。
75、楊樹標:《蔣介石傳》第一二七至一二九頁。參見《北伐戰史》。
76、《北伐戰史》第一一六七頁。
77、蔣介石《致後方將士書》。一九二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78、蔣介石曾在《誓雪五·三國恥》中說:「日本人那重野蠻行動,簡直就是禽獸……這次日軍暴虐的行為,就是世界各國,也都曉得他們是一種最野蠻的軍閥。」
79、李宗仁在他的《回憶錄》中稱:第二集團軍防區並無強敵,本可兼程而進,惟馮部卻稽延不進,並撤回原駐博野、安國一帶部隊,僅留置少數騎兵警戒前線地區……五月中旬,閻部幾陷於三面包圍之中,閻錫山見形勢危急,乃電請馮玉祥北上解圍,孰知馮玉祥不但不派兵赴援,反而通令所部,略謂「不遵命令擅自退卻者,槍決;不遵命令擅自前進者,槍決。」馮玉祥行徑可見一般。
80、楊樹標:《蔣介石傳》第一三三頁。
81、同上,第七三頁。

第五章:
01、陳公博曾在他的《回憶錄》中說,當他勸汪精衛拖蔣一道投日時,汪夫人陳碧君曾對他斥責道:「難道汪主席當漢奸也只能做第二把手嗎?」
02、蔣介石:「北伐成功後最緊要的工作」。一九二八年十二月。
03、蔣介石曾在《國軍編遣會議》上說:「日本的軍人,在六十年前,噎是能打破封建制度的軍人;中國的軍人,反充滿了封建思想。已往帶兵的都是想擴私兵、拓地盤,有了一省地盤,又想兼轄數省;有了數省地盤,又想武力統一中國,把持中央;等到把持中央後,便扶植一人一派之勢力,想用武力來剪除異己。這是北洋軍閥老祖宗袁世凱的先例,段祺瑞、吳佩孚等承受他的衣缽……所以每次政變之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忙於地盤的分配,把中華民國當作私產分贓……這就是我國已往軍人所走的路了。」他還說:「日本的長州、薩摩、土佐、肥前諸藩,於討幕之後功成不居,不再設幕府,反將他祖上傳下來的封土奉還政府……他們也能勉求新知,善應潮流,簡直與日本國家結成一片,共存共榮。我們該把日本雄藩作一面鏡子……。」
04、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通過《全國編遣會議條例》。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編遣會議預備會議在南京召開。一九二九年一月一日國軍編遣委員會在南京舉行成立典禮,吳稚輝代表國民黨中央致訓詞,此即蔣介石以國軍編遣委員會會長身份所作的答詞。
05、因魯滌平將湖南年稅收入逕報中央政府。
06、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張發奎曾發動廣州事變,擁汪精衛另立中央,自任臨時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是為第一次叛變。其後,遂為擁汪屢生叛變。
07、馮玉祥當時被閻錫山軟禁在山西。
08、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唐生智曾密與吳、孫聯繫,企圖顛覆南京政權。是為唐的第一次叛變。
09、據說閻錫山要在民國十九年九月九日九時九分舉行就任「國民政府」主席大典。
10、當中華民國政府討伐閻、馮、李大規模叛亂的中原大戰就要勝利結束時,一直對之持觀望態度的張學良乃發表此通電,以表示他「擁護中央政府」。
11、前為蔣介石一九二九年一月五日日記,後為蔣介石一九二九年十月八日日記。
12、《中日關係八十年之證言》第一六九五、一六九六頁。
13、中原大戰正式打響後,蔣介石曾親赴前線指揮,因劈鄭大章的騎兵突襲歸德機場,蔣險被所乘。
14、參見文聿著《中國左禍》一書,一九九四年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
15、「十倍於咸同之世」一語,乃指清王朝咸豐、同治時代的太平天國造反。
16、一九三三年三月四日蔣介石致陳誠電。
17、因在討伐張發奎時曾有積極表現而掌握了廣東兵權的陳濟棠,突然叛離中央,糾結張發奎及李宗仁餘黨,以及汪精衛、陳友仁等聯合發動叛亂,在廣州自組偽國民政府,並與江西中共暗通款曲。對此,中華民國政府軍在第三次剿匪中,因截獲毛澤東彭德懷電報,才知道內情。此電報稱:「兩個月內出兵湘贛,接濟子彈五十萬發,即可解來;我軍務需固守寧都半月,待粵軍入贛,即可解圍反攻。」參見一九三一年七月蔣介石「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
18、蔣介石:「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
19、同上。
20、蔣介石:「剿匪的意義與做人的道理」。
21、楊樹標:《蔣介石傳》第二三七頁。
22、黃紹竤:《五十回憶》。
23、蔣介石:《剿匪手本》。
24、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蔣介石致曹浩森電。
25、參見本書下卷第二章。
26、孫中山:《中國革命史》,一九二三。
27、28,同上。
29、孫中山:《 建國大綱》第十六條。
30、孫中山:《建國大綱》第二十三條。
31、孫中山:《建國大綱》第二十五條。
32、《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彙編》上冊第六五八頁。
33、董霖:《中國政府》上冊,第四七九頁。
34、蔣介石:「出發剿匪告全國將士書」,一九三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35、蔣介石:《中國之命運》。
36、若按孫中山先生之《建國大綱》,五院制當在憲政實現後建之。
37、指蔣介石被逼第二次下野前後。
38、英國思想家威爾斯所言。
39、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和一九三五年一二九運動期間,北方學生曾數度南下請願、示威,更數度長時間包圍國民政府,衝擊政府機關和國民黨中央機關,蔣介石並沒有動用武力以鎮壓,先是親自接見學生,解釋政府堅決抗戰的決心,後又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之,從而多次化解了由中共為自救而陰謀發動的學潮。
40、重光奎:《外交回憶錄》。
41、一九二四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42、美國駐中國大使魏德邁所言。
43、河南人民出版社:《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一九八七。
44、一九九八年底,中共召開出版會議,將「散布顛覆國家思想」等莫須有的罪名列為重罪,可判無期徒刑甚至死刑,以威脅日漸高漲的人民反抗運動。
45、張玉發:《中國現代史》,台灣東華書局一九八八年版。
46、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民謠甚多,如「十等人」、「革命老酒天天醉」等等,數不勝數。雖不能發表,卻暢行國中,為中共所不能阻(參見下卷第七章注釋)。
47、本節前後所列數字均得自中國大陸出版的《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一書,並於兩岸所存歷史資料中獲得查證。
48、同上。
49、國民黨「一大」宣言曾根據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對「平均地權」作了如下的解釋:「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政府,國家就價徵稅,並於必要時依報價收買之,此則平均地權之要旨也。」
50、參見張玉發《中國現代史》第五一八至五二零頁。
51、同上,第五七三頁。
52、費正清:《中國新史》。台灣正中書局,一九九四。
53、《社會主義月刊》第一卷第七期,第十一期。

第六章:
01、〔美〕易勞逸:《毀滅的種子》第一六九頁。美國史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一年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翻譯出版時,書名改為《蔣介石與蔣經國》。
02、據聞中國大陸噎有資料證明中共北方局曾令中共武裝人員在蘆溝橋兩岸打槍,策動「蘆溝橋事變」,以誘發日本的進一步侵略行動,目的仍然是在趁亂「圖存」。因作者並未親自看到該資料,故仍按原歷史定論予以闡述。可供參考者,是曾任日本關東軍參謀的田中隆吉在東京國際軍事法庭上的一段證詞稱:七月八日,我由內蒙化德乘飛機到天津。晚間在芙蓉館闢室與茂川秀和(天津特務機關長)對酌,他說:「放槍的事是共產黨乾的……。」我和茂川曾在參謀部共過事,了解他一向和北平共產黨方面學生交往密切,所以追問他一句:「那末,教唆他們幹的元兇就是你嗎?」他滿臉通紅地點頭承認。後來因茂川害怕承擔「第一槍 」挑起戰爭、作為禍首的責任,又否認過隆吉的證詞,所以,僅在注中予以說明。
03、毛澤東曾在接見日本政客佐佐木更三時說過此話。周恩來則在很多公開場合下說過此話。大清攝政王多爾袞對降清的明大臣說過:「大清的江山非得自於大明,乃得自於闖賊。」
04、一九三六年兩廣「六一」叛變時,國民黨將軍、中共地下黨、時任白崇禧參謀長的劉斐,曾對陳濟棠如此說。
05、一九三三年陳濟棠拒絕中央調兵赴贛剿共時所說的話。
06、蔣緯國:《蔣委員長十四年抗戰指導》,八十二年講於國家統一建設促進會。
07、即「塘沽協定」。
08、詳見下卷第五章。
09、參見前章注39。
10、參見楊樹標「蔣介石傳」。
11、同10,第三二四頁。
12、蔣介石:「廬山講演」。一九三七。
13、同十,第二六三頁。
14、摘自一九三一年底蔣介石在南京國民政府接見請願學生時的講話。《蔣公紀念專輯》,台灣青山出版社。
15、同10。
16、《陳布雷回憶錄》第二集第三十一至三十二頁。
17、同上。
18、參見楊樹標「蔣介石傳」。
19、一九三六年蔣介石親赴廣州和平解決兩廣「六一」事變,陳布雷有日記稱:「李總司令德鄰欲親謁蔣公於廣州,歸還軍權,完成統一。蔣公聞其來粵,不等來謁,親往訪晤,謂不使其有屈就之感。中又與李同攝一影,消息傳播,薄海歡躍。」
20、同10,第三二九頁。
21、同上。
22、一九三五年,中共江西中央紅軍向西南逃亡時,雲、貴、川等半獨立省份遂向中央求援,至此,中央軍才算是「應邀進入西南」。但因蔣考慮到戰事不論勝負,對地方總不是好事,必造成騷擾,所以才派遣中央軍「左右護送」地將中共逃亡紅軍驅逐至陝北人煙稀少處,以圖包圍殲滅。如是,方使西南諸半獨立省份即地方軍事勢力,認為中央政府並無圖西南之心,從而才同意將大西南作為持久抗戰的根據地。中共黨史教本和中共拍攝的電影也都有嘲弄「蔣介石曾左右護送他們長征」的「笑話」。
23、魏萼、謝幼田著:《中國政治文化史論》第一五七頁。台北五南出版公司。另見《紀念蔣公專輯》,台北青山出版社。謝為中國大陸歷史學家,參見前注。
24、一九二七年秋蔣介石訪日時對日本朝野的講話。主要是希望日本能反省辛 亥以
來的對華政策。
25、蔣介石:「革命軍的責任是安內與攘外」。一九三三年五月。
26、[日〕古屋奎二:《中日關係八十年之證言》第八冊第五二頁。
27、張其均:《黨史綱要》第二章第九一三至九一四頁。
28、同01。
29、蔣介石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九日日記。
30、同06。
31、後來緬北劃為西太平洋戰區,受美、英參謀長聯席會議管制。中國戰區遂權責獨立,歸蔣指揮。
32、一九三七年十月二九日,蔣介石在淞滬前線軍事會議上的講話。
33、〔日〕:《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一分冊。
34、《李宗仁回憶錄》第七四九頁。
35、《中國革命史研究薈萃》,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
36、同28,第一七零頁。
37、《紀念蔣公專輯》,台北青山出版社。
38、同35。
39、何應欽:「對臨時全國代表大會的軍事報告」。見楊樹標《蔣介石傳》。另外,中共參加平型關戰鬥情形詳見下卷第四章。
40、參閱一九三七年八月七日中華民國「最高國防會議」文件。
41、〔日〕《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一分冊。
42、同34,第七六八頁。
43、同上。
44、蔣介石一九三八年七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日記。
45、楊樹標:《蔣介石傳》第四十頁。
46、《國民黨抗戰殉國將領》,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三八頁。
47、同01。
48、同45。
49、同45。
50、馮玉祥:《我所知道的蔣介石》。
51、《李宗仁回憶錄》第七七零頁。
52、馮治安巧電。參見何應欽在國民黨五屆七中全會上的軍事報告。
53、同28。
54、55、56同上,第一八五頁。
57、楊德均著:《中國抗日戰爭大畫史》。北開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58、日本陸軍省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公布的傷亡數字。
59、同47,第三三八、三五二、三八八頁。
60、何應欽:「在中國國民黨五屆十中全會上的軍事報告」。
61、揚樹標:《蔣介石傳》第三八八頁。
62、《羅斯福秘聞錄》。新群出版社,一九四九。
63、參見本書上卷第七章第二條注釋。
64、《國民政府重慶陪都史》第二四零頁。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
65、同上,第三四一至三四三頁。
66、蔣介石於國民黨五屆七中全會上的講話。一九四零年七月六日。
67、同64,第四零零頁。
68、同上,第四零一頁。
69、「市府秘書長談限價後的物價」。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新華日報》。
70、《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下冊,第七四四頁。
71、同60,第四零五頁。
72、同上。
73、同上,第四零七、四零八頁。
74、同上。
75、《中日戰時學術》第一頁。重慶天地出版社,一九四五年五月版。
76、同60,第三六零頁。
77、據大陸版《陪都史》稱:戰時教授月薪最高達六百圓,最低三六零圓;副教授最低二四零圓。另有教育部給的學術研究費五零零至一三零圓不等。
78、「慰勵歸國文化人」。《中央日報》社論,一九四二年五月三日。
79、《文化先鋒》創刊號第四頁。
80、僅一九四二年十月至四三年六月第二次霧都公演,即演出了「祖國在召喚」、「家」等二十二台大型話劇。
81、轉引自大陸版《陪都史》第二一一頁。
82、同64,第二一七頁。
83、參見一九九三年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民黨—— 一九三七》一書。該書對蔣介石歷次親赴前線領導和指揮抗戰,以及數歷驚險的史實有詳盡的敘述,更有高度的評價。
84、85、86,參見北京師範大學等編寫的《中國現代史》和近年來中國大陸各種版本的現代史著作。
87、魏萼、謝幼田:《中國政治文化史論》第一四七頁。
88、同上。
89、同上,第一四六、一四八頁。
90、指東北軍元老楊宇庭因親日而反對「易幟」,被張學良用計所殺。
91、同88,第一四九頁。
92、張國燾:《我的回憶》。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一九七三年版。
93、同上。
94、參見《尼克森回憶錄》。
95、西安事變爆發,時全國一致反對和譴責張、楊。北大、清華的著名教授幾乎一致反對軍閥禍國,連後來成為中共戰利品的聞一多、朱自清等都發表宣言,憤怒譴責張學良「武裝劫持國家元首」,為張、楊所始料不及。唯有青島紡織工人聯名致書表示支持,顯為中共策劃。事變和平解決後,全國更是一片歡騰,國民自動放爆竹歡呼蔣介石平安回到南京。
96、蔣介石日記。
97、參見本書上卷第三章注釋。

第七章:
01、「走上憲政民主不歸路的中國政治反對派」。《中國政局觀察》第八期,美國海外中國民運組織「中國戰略研究所」出版。
02、張君勱,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民初留學英國和德國,曾於國內外任教授,一九三三年創國社黨,於上海辦《新路》雜誌,批評政府,曾被捕,不久獲釋,後赴德講學,抗戰末期回國,因政治嫌疑,在渝被軟禁,抗戰勝利後被釋,建立民盟並被政府邀請主持起草「憲法修訂案」。於時,曾與中共周恩來、陸定一、董必武、秦邦憲一起相商,不邀請國民黨代表一起討論修改,只在審議時才邀請各黨派代表參加。
03、在立法委員選舉中,政府曾給青年黨八十個席位,民社黨七十個席位,但選舉結果,兩黨只得二十二個席位。兩黨不滿,國民黨欲讓出席位,黨內也不滿。後經政府做工作,兩黨才於七月四日先後發表申明,決定參加政府及立法院。
04、一九四八年春,在國、共兩黨的最後一次和談中,毛澤東提出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作廢「中華民國憲法」。
05、抗戰全面開始後,中共對內曾有「一分抗戰、兩分宣傳和七分發展」的決策。
06、日本一九四四年一號作戰命令。
07、一九四五年五月蔣介石日記。
08、美國中國問題專家易勞逸教授曾在《毀滅的種子》一書中指一九三零年中華民國政府公布的「土地法」,是一個十分進步的綱領。後來,台灣的土改即以其為藍本。
09、十九名著名叛將中,馬鴻賓、陶峙岳、盧漢、劉文輝、鄧錫候、潘文化等六人原就是有名的地方軍閥。高樹勛、吳化文、黃僬松、傅作義、鄧寶珊、張軫、董其武等七人,皆為舊軍閥部隊出身,其中六人為馮玉祥部下,吳化文則是漢奸。余者除一貫反蔣的程潛及其部下陳明仁屬於武漢政府時期的左派軍人外,郭汝槐自黃埔起即為暗藏在國民黨中的中共地下黨,羅廣文之弟為重慶地下黨重要人物羅廣斌,即小說《紅岩》的作者之一。曾澤生乃因鄭洞國被迫投降才被迫「起義 」。參見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國民黨起義將領》一書。
10、陳敬之:《三十年代文壇和左翼作家聯盟》,台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零。
11、《尼克森回憶錄》。中國大陸版。
12、顧柏克著、陳國雋譯:《遠東是怎樣失去的》。第四三二頁。
13、大批中共地下黨曾通過兩度容共滲透進國民黨高層實行「挖心」,以至連最高軍事指揮機關也為中共所打入。一九三六年兩廣六一事變中,曾策動李宗仁叛亂的中共地下黨員劉斐,即在內戰中擔任國民黨的作戰部副部長,專管國民黨軍隊的調動。所以,中共對國民黨軍事行動了如指掌。一九五六年,毛澤東在為中共元帥、將領授勳儀式上曾說:「劉斐才是我們真正的大功臣」(詳見下卷第五章)。
14、在國民黨「前賢」當中,汪精衛為做第一把手,曾不斷挑動反蔣,或每遇反蔣則必參加之,最後竟為做第一把手墮落為漢奸;胡漢民雖為功勞卓著的國民黨人,但中原大戰結束後,亦以為「馬上可以打天下,但馬上卻不可以治天下」,因而,想勸蔣介石退享「醇酒美人之樂」,將國家大事交給他們文人來管,被蔣軟禁。後來蔣雖賠禮,但他已生反蔣之心,並參預反蔣運動。西山會議派的國民黨元老們,雖為最早的反共先覺,但後來卻因為「不讓後賢」,先於馮、閻、李叛亂中參加擴大會議,後於粵變中參加非常會議,以參預反蔣運動。
15、一九三零年六月,於閻、馮、李大規模叛亂中,改組派、西山會議派曾與晉軍和西北軍初步達成協議,於北京懷仁堂召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以聯合反蔣。七月三十一日發表「擴大會議反蔣滅共宣言」。八月七日,因汪精衛參加,閻同意汪掌黨權,擴大會議遂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正式成立大會,發布宣言,並重組「國民黨中央」。九月九日,擴大會議又在北平重組「國民政府」,選閻錫山為「國民政府主席」。不過旬日,因閻、馮、李兵敗,叛亂削平,擴大會議和由擴大會議成立的「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包括各派反蔣者,皆如鳥獸散。
16、一九三一年四月底粵方的四個國民黨監察委員鄧澤如、林森、蕭佛成、古應芬發表通電,以蔣介石軟禁胡漢民事公開彈劾蔣介石。五月下旬,孫科率領一批人潛離南京赴廣東,與胡漢民派、汪精衛派、西山會議派及兩廣軍人陳濟棠、李宗仁等會聚一堂,在廣州聯合召開中央執、監委員會非常會議,發表宣言,指責蔣介石「假訓政之名,行個人獨裁之實」。同時成立國民政府,以與南京政府相對抗。是為「粵變」。其間,胡漢民、孫科,蔣介石,以及汪精衛曾分別於廣州、南京和上海召開了國民黨「四大」。後蔣被逼下野,孫科組閣。因日本戰事緊逼,孫科擔待不了,再請蔣介石出山,蔣乃回南京視事,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並請汪精衛任行政院長。反蔣各派再作鳥獸散,並一蹶而難起。其後的零星叛亂,皆被蔣次第解決。
17、參見中國大陸學者編纂的《國民黨派系鬥爭史》一書。台灣桂冠公司再版。
18、史達林在與宋子文和蔣經國談判中曾親口說道:「條約是靠不住的。」參見古屋奎二的《中日關係八十年之證言》。
19、司徒雷登:《在中國五十年》第十一章。
20、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一日,陳立夫先生曾於台北家中與作者談及抗戰相持階段,因中共制亂,他曾數次勸說屯軍西北的胡宗南一舉解決中共,胡不敢。後與蔣言,蔣亦不同意。一九四三年九月蔣介石甚至對內亦改變決策,說服黨人,要以「政治方法」解決中共問題。其原因,是由於史迪威聽信了中共及周恩來指蔣若消滅中共打內戰,將於美國對日本的戰事不利,從而造成美國的一再反對。參見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一日蔣介石和國民黨中央「對於中共問題的談話記錄」,以及陳立夫《成敗之監》一書。
21、一九九七年三月九日北美《世界周刊》曾發表黃雨川先生的批評文章:「千秋功過誰人能與評說」。該文指責海外華人中的某些知名學者,數年來一直媚共,捧共,並恃共以自捧,甚至將六四大屠殺的罪責完全歸咎於無辜的學生和民眾,為常人所不齒。
22、魏萼、謝幼田:《中國政治文化史論》。
23、費正清:《中國新史》。是為一九八九年之後,費正清所纂寫的最後一本中國現代史研究著作,並且一改他過去對中共的一貫肯定,從而否定了自己一生的中國現代史觀,雖然錯識仍多。該書為作者死前兩天親自送達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中譯本書名為:《費正清論中國》,台北正中書局一九九四年出版。
24、郭沫若曾於一九五七年陪同毛澤東赴蘇,在圖一零四飛機上寫作了「機內和機外有著兩個太陽」這樣一首令人肉麻的阿諛之詩。從此,歌頌毛為紅太陽的詩歌便在中共文人中盛行。哪怕是在六零年那個「萬戶蕭簌鬼唱歌」的歲月里。一九五八年,郭又創作了歌頌毛澤東的詩,曰:「主席走遍全國,山也樂來水也樂……」並親書該詩以配畫出版,為中共令銷全國。
25、文革之後,周揚復職,每會必作檢查,承認自己過去整錯了許多人,並親自對作者說過:「任何時候,都不要整人。」其悔悟之心誠為真實。一九七九年二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新文學史料》雜誌第二期發表他回憶三十年代左聯的文章,文章中曾寫有「魯迅若是死他日,天安門前等殺頭」之語。

第八章:
01、劉國凱:「關於台灣民進黨的崛起與大陸民運的受挫之思索」。
02、一九九四年,在中國大陸歷史反思運動持續深入的狀態下,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民政府重慶陪都史》,其中對抗戰期間中華民國政府辦教育之可歌可嘆的成就,予以了全面的介紹,表達了深刻的感佩之情。
03、同01。
04、華松年著:《台灣經濟奇蹟探源》第三二頁。台灣恆學出版社。
05、據蔣介石總統晚年的侍衛長孔令晟將軍親自告知筆者,蔣介石對是否讓蔣經國承襲重任,心中曾有長期的衝突,並曾認為這樣做,將「無法對歷史作交代」。
06、一九九一年,中國大陸作家譚元亨在應邀赴加拿大等國訪問回國後,曾著有中篇小說《無效護照》」,發表在北京《十月》雜誌上,以自己在國外訪問的親身經歷,指責「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乃為「無效護照」。
07、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一九零四年發表。其原話是:「中國正處在一場偉大民族運動的前夕,清王朝的統治正在迅速地走向滅亡,只要星星之火,便能燃成燎原之勢。」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美國藍天出版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215/19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