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一半中國成人正在邁向糖尿病!不想得病 這5句話要記牢!

據國家衛計委,有50.1%的成年人正處於糖尿病前期,每天都有可能變成新的糖尿病患者。怎麼才能不讓自己成為這一半人?這5句話你最好記住!

1.肌肉是天然降糖藥

講述人:王隴德,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健康中國2030戰略研究組」首席專家

大家知道人為什麼衰老?人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流失。你看老人顫顫巍巍,他肌肉拿不住了,肌纖維是人生下來是多少條,每個人就是多少條,固定了。

然後從三十歲左右開始,如果您不刻意鍛鍊肌肉的話,逐年丟失,逐年丟失,丟的速度還很快,到75歲,您的肌肉剩多少?50%,一半沒了。

現在多見的2型糖尿病,就和肌肉消失有關。因為胰島素要發揮降血糖的作用,需要「助手」的幫忙,即胰島素受體,而這個助手存在於肌肉細胞上。

如果你長期不鍛鍊,隨著肌肉減少,「助手」的數量減少,降糖的作用就漸漸發揮不出來,血糖就上去了。

所以運動鍛鍊,特別是負重鍛鍊,是保住肌肉最好的辦法。很多同志一說就會想到健身房,那麼實際上是不是需要一定到健身房去呢?不是,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鍛鍊。你看電視的時候,就可以邊走邊看,或者邊跳邊看:

注意,有效體育鍛鍊有三方面的要求:

頻度,每周至少三次;

時間,平均每天要達到半小時以上;

強度,心率最好達到(170-年齡)次。

只有達到以上三個要求,有足夠的能量消耗,鍛鍊才是有效果的。

2.別拿吃糠咽菜的基因吃大魚大肉

講述人:向紅丁,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

現在人為什麼越容易得糖尿病呢?還是吃出來的!

說到底,中國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來吃大魚大肉。這種吃法讓人沒吃幾天飽飯就變胖,就得糖尿病。

中國人以前是很經餓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始終沒有富裕過,長期的貧困鍛鍊了中國人很「抗餓」,一頓飽飯可以兩天挨餓,餓不死。所以活著傳代的人都有這樣的本事,禁得住餓,可以說有「餓不死的基因」。這種基因在貧困時期是一個非常好的基因,沒這種基因就死了,有這種基因才能活下來了。

改革開放後,突然富裕起來了,這種基因還在那在積攢能量,所以沒吃幾天飽飯,他可能就變胖了,血壓就高了,血糖就高了,糖尿病高血壓就來了。

所以到富裕階段,這個節約基因就從一個好的基因變成了一個壞的基因了。是人容易發胖,發胖以後就胰島素抵抗,代謝症候群,就糖尿病。就是這個過程。

所以不管沒有得糖尿病,還是已經得了糖尿病,生活富裕了,還是得吃「窮」一點!

3.沒有哪一種食物是降糖的!

講述人:陳偉,北京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副主任

老實說,沒有哪一種食物是降糖的,所有的食物吃進肚裡,都會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只不過速度快慢而已。

因為人體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消化吸收利用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更多的是針對某個人而言,哪個更容易升糖,哪個比較不容易升糖而已。

籠統來講,食物種類攝入越多,它們在腸道中通過時間也會相對複雜,升糖速度相應也比單吃某一種食物更慢些。

所以,一頓飯不要只吃某一種食物,即使是認為是血糖指數較低的食物。葷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細搭配去吃,總熱量不要高,吃夠20樣(包括油鹽醬醋、主食、水果、蔬菜等)。

4.最怕體重和腰圍同時增加

講述人:於康,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教授

男士畢業後的5個階段,從畢業2年、4年、8年到畢業十年以上,有什麼變化?

除了頭髮掉得越來越多,就是腰圍越來越大。同學聚會,真正腰圍控制還不錯的同學有幾位?

寥寥無幾。

這時就要提醒自己,腰圍越大帶來的慢性併發症就相對更高,壽命相對越短。

體重跟腰圍同時增加的話,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糖尿病的風險極高。所以今天開始進行腰圍的控制,男性不超過85厘米,女性不超80厘米。我今天布置個作業,回家量量自己的腰圍。

5.防治記個數字歌

講述人:仝小林,糖尿病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原副院長

糖尿病不是一種孤立的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壓、血脂紊亂、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等,必須看到代謝症候群這個整體。

代謝症候群是一個典型的「不良生活習慣病」,治療必須從改變生活習慣入手。為此我們提出了防治代謝症候群的數字歌:

一個信念:與肥胖決裂;

兩個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個不沾:不吸菸,不飲酒,不熬夜

四個檢查:定期體檢重、血壓、血糖、血脂;

五六個月:減肥不求速成,每月減一兩公斤即可,五六個月就見成效;

七八分飽:飲食上要「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吃序顛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飽,以素食為主,同時保證營養均衡;進餐時先吃青菜,快飽時再吃些主食、肉類。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健康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806/97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