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苦日子來了?中國式「消費降級」

美中貿易戰以來,大陸許多食品漲價,讓老百姓感到吃不消。())

朋友圈裡最近在瘋傳一篇文章《這屆年輕人,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吧》,文中說「捂緊錢袋子、不衝動消費」已經成了大部分人的共同選擇,「榨菜就著二鍋頭,騎上摩拜遛一遛」的「消費降級時代」已經轟然到來。

如今的中國大陸經濟正在放緩,消費也隨之降溫。股市暴跌了五分之一,人民幣4個月來貶值了10%。《紐約時報》在今天(8月23日)的文中表示,儘管中國的消費文化沒有停止,但無論在街頭還是網絡,人們談論的都是從大大小小各個方面減少開支。

中共黨媒拋出了這麼一句論斷:「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新時代來臨」。「新時代」是不是指美中貿易戰之後的時間呢?這個沒有說明,但我們都還記得它提出要百姓「共克時艱」的說法。

隨著美中貿易戰的漸進升級,中國大陸的經濟出現了全面滑落,越來越多中國人感到悲觀,物價在飆漲,收入卻在降低。安信證券首席分析師高善文上個月底在一次演講中表示,中共在貿易戰中很被動,如果賭錯了,「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最可憐,如果國家這次走錯了路,這輩子就可以洗洗睡了」。」

中共統計部門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零售總額增速出現了15年來的最低值。7月份全國50家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降低3.9%,各品類零售額增速都不如去年同期,服裝類、家用電器類的降幅擴大尤其明顯。

「消費降級」不可避免的開始了,這個浪潮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快,還要猛,涉及的範圍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廣。除了「儘可能的不花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琢磨如何「巧妙的少花錢」,開始做「過苦日子」的準備了。

人們曾經把已經有了自己收入的未婚青年稱為「單身貴族」,就是說這些吃得好,穿得好,「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這些人比較享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但是現在似乎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紐約時報》文中指出,30歲的陳思琦是北京的會計,稅後收入大約是9600多人民幣。但與別人合租房的費用占去了她將近一半的薪水。有數據顯示,今年的北京房租平均上漲了15-20%。為了省錢,她只好多在家裡做飯,買便宜衣服。

年輕人不得不推遲結婚計劃,甚至為了省錢,已經不去約會了。示意圖(Nicolas ASFOURI/AFP)

單身男性如果有了女朋友,花銷就會更大。許多中國人有相同的看法,要想成家,必須得有房子。34歲的深圳半導體工程師王家志,月薪13700多元。仍然孑身一人的他為了結婚,2016年買了一套一居室房子。但是每月還房貸需要近5000元,還要還向親戚借的首付款,此外還得贍養在農村居住的年邁父母。

沒房的想買房,買了房子壓力更大。再三權衡,他出租了自己的房子,和別人合租居住,為的是每月可以省下1100元。即使這樣,他也不得不推遲結婚計劃,甚至為了省錢,他已經不去約會了。

中國人有句俗話,「摸著口袋過日子」,這點錢根本不經花。如果再和女朋友約會,吃頓飯少說得幾百。總不能吃完飯跟女朋友說「這次你先墊上,下次我來付」吧?為了「消費降級」,只好不去約會。榨菜、二鍋頭這些廉價食品成了必備,幾毛錢的摩拜共享單車成了首選。有消息說涪陵榨菜的股價一年內漲了200%。

獨自打拼的單身青年緊張,需要租房住,要成家生子,這種壓力似乎容易理解。但是那些有基本經濟保障的中產家庭獨生子女也是一樣有壓力。中國人常說「各有各的難處」,看來這話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中國的一線城市房價高昂,許多單身選擇租房,最近北京租房價格大漲。圖為北京一房地產租房廣告牌。(LIU JIN/AFP)

《紐約時報》報導,在北京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吳小瓊,稅後收入1萬零3百元。父母一個是公務員,一個是醫生。丈夫是一家銀行員工,去年雙方父母出錢交了首付,買了個一居室公寓。

但是還房貸需要兩人收入的2/3,這一項就讓他們吃不消,所以他們也有「消費降級」計劃——不生孩子。「我父母一直在幫我,還怎麼要小孩?」不生孩子是現在中國大陸相當一部分年輕人的想法,這也是中國大陸嬰兒出生率斷崖式跌落的主要原因。有網友調侃「高房價、高教育成本就是最好的避孕藥」。

儘管中共2015年放開了二孩政策,但是出生率還是在下降。為什麼?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人們生一個都感覺「壓力山大」,還會生第二個第三個嗎?在惠州工作的利可麗是一家電子製造商的會計,她說生二胎「打死我也不干」。

為什麼?她向《紐約時報》介紹,貿易戰升溫後,工廠裁員了2/3。她也被降了薪水,原來每月3400多元的工資降了10%。以前還可以帶兒子去附近城市旅遊,現在只能去大型住宅小區的免費遊樂場。

人都想過好日子,但這是以經濟能力為前提的。在錢越來越貶值、物價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降級消費」是人們不得已的選擇。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大紀元新聞看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824/116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