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明星公司員工37歲猝死健身房外 正確運動可能並非你想像!

AI獨角獸公司員工猝死健身房外,運動性猝死要警惕!

近日,明星公司47歲員工猝死在健身房外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

視頻顯示,該員工從健身房出來後暈倒在健身房外的沙發椅上,約半個小時後,才被同事發現,120急救人員趕到現場查看後宣布該員工已經離世。隨後,該公司HR發布的郵件里簡略講述了事發經過:

「昨晚(12月9日),有同事發現我們上海同事某某某暈倒在公司健身房南門外的沙發椅上,立刻撥打120急救。某某某同事於18:30左右由正門進入健身房,中途離開健身房約半個小時,20:30由南門走出健身房,後被發現於門外沙發椅上。不幸的是,120人員到場查看後宣布某某某已離世,享年47歲。」

同時,該公司社媒傳播副總監在某職場交流平台表示,公司沒有「996」加班情況,該同事出勤正常,周末正常雙休。

2019年11月27日凌晨,青年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真人秀節目時突然昏迷倒地,經搶救無效後死亡,醫生診斷其死因為心源性猝死。據媒體介紹,在這檔節目裡需要做很多高難度的運動,且運動強度很大。

該AI獨角獸公司員工猝死事件再次引發了網友對運動性猝死的關注。運動性猝死一旦發生,會給傷者家庭、社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01

什麼是運動性猝死?

「運動性猝死」是指與運動有關的猝死的簡稱,通常指運動員或體育鍛鍊者在運動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出現的意外死亡。

運動性猝死與運動項目強度、持續時間以及肌肉收縮形式等都有關。

運動性猝死主要分為兩大類:心源性猝死和腦源性猝死

其中,心源性猝死是「運動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其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心源性猝死約占80%上,包括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高血壓病等。

青年人來說,主要病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和心肌病。

中老年人而言,病因多為冠狀動脈硬化、冠狀動脈血管畸形、心律失常等。

腦源性疾病約占15%,包括腦血管畸形、動脈瘤或高血壓、動脈硬化導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出血等。

02

運動性猝死的流行特點

研究發現,78.0%的運動性猝死者年齡在35歲以上,且以41~60歲為高發年齡段

也有研究表明,參與非高水平體育比賽或進行日常體育鍛鍊的中年男性是運動性猝死的高發人群

在我國,發生運動性猝死事件最多的運動項目是長跑。長跑作為最流行的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最多。

如今,體育運動與休閒運動的參與率越來越高,如何避免運動性猝死發生?

03

預防是關鍵

2.運動前充分熱身。運動前熱身,能讓儘可能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提高心肺的代謝能力,以保證在進入運動後,人體能量代謝能滿足運動的需求。熱身一般占總運動時間的10%~20%。冬天,熱身時間要適當延長。

3.運動量不宜過大長跑有利於心臟健康,但要循序漸進。初練者一般從跑步距離3~5公里或跑步時間持續20~30分鐘開始。

4.科學補充能量。不少人認為,長時間運動,應及時補充運動飲料、能量棒、鹽丸等。但實際情況是,科學審慎地補充能量才是正確做法。以補充水、鈉為例

正確補水、補鈉

從事長時間訓練(超過4 h)的健康耐力項目運動人員最易發生有症狀的勞累性低鈉血症,在此期間,人體會消耗大量的稀釋液體。大量的水分瀦留在體內,會導致細胞內和細胞外液的稀釋、肺水腫、腦水腫、昏迷或猝死

過量水分的瀦留是嚴重低鈉血症的一個特徵,在歷時9 h的超耐力項目訓練中,體重低於50 kg的輕重量級賽跑選手只需攝入2.2 L水(速率為200 m L/h)即可令血漿Na+濃度降至120 mEq/L。這提示不應隨機、無計劃地攝入水分

因低鈉血症表現為血漿中Na+濃度低,既往人們相信補充鹽分是一項必要措施。但是,採用對照開展的實驗室研究與現場研究結果發現,攝入Na+對最終的Na+濃度影響甚微

5.感冒、發燒時不宜運動。感冒發燒會使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此時運動會進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易於入侵,如果入侵心肌細胞,會形成病毒性心肌炎。此外,在自身很疲憊、熬夜的情況下,也不建議劇烈運動。

6.運動中如感到不適別硬撐。在運動過程中一旦出現明顯的氣喘、胸悶、胸痛等症狀時,應立刻減緩運動或中止運動,千萬不要硬撐。

7.跑步後不要立刻停步。跑步結束時不要立刻停下來,最好能走上10~20分鐘,同時做深呼吸,給身體緩衝時間。可配合做一些靜態拉伸動作,比如弓步壓腿、側壓腿等。同時,運動完不能馬上洗澡、吹風或吹空調等。

8.拒絕高強度運動。全民運動值得提倡,但高強度運動並非人人適合。運動者應選擇力所能及的項目,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才能真正從運動中獲益。正常情況下,可用心率來衡量運動負荷,220減去年齡是人體可以承受的最大心率數值。如果在運動過程當中一直保持甚至超過人體可以承受的最大心率,當運動到精疲力竭時,心肌供血量會下降,就很有可能會出現供氧不足、血糖低、頭暈眼花等症狀,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猝死。

04

出現這些信號要注意

猝死看似事發突然,實則有跡可循。當身體出現以下六種信號時,需高度警惕猝死的發生。

1.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後可緩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如果以前就有胸悶的症狀,近期症狀加重,說明以前穩定的動脈硬化斑塊隨時可能發展為大的破損,從而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

2.心慌。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雖然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心室顫動的風險。

3.心跳過緩。心臟的跳動是由特定的起搏細胞發起的,起搏細胞功能變差,就會導致心臟跳動速率減慢,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如果心率小於50次/分,血壓變低,則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進而導致猝死。

4.暈厥。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後能自行恢復,但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暈厥,應非常警惕,儘快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疲乏。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或伴有胸悶、水腫,應警惕猝死的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心肌炎在年輕人中比較多見,通常見於感冒1~2周後,出現疲勞、胸悶、乏力等症狀,極易引起急性心衰。這種情況下應嚴禁重體力活動,需臥床靜養。

6.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現單側看不到東西、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

05

相關知識連結

大多數運動性猝死事件均發生在運動中,提示做好運動現場急救工作(尤其是立即為心臟驟停者開展心肺復甦)在挽救患者生命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但研究表明,僅38.18%的運動性猝死案例立刻實施了現場急救,可能與猝死現場周圍人員未掌握急救技能有關,也可能與周圍人員怕出現類似南京彭宇案」事件的發生,進而出現明哲保身的行為。

針對這種由於怕惹事而不參與現場急救的行為,有關政府已經採取了相關的應對措施,比如2016年上海市就正式頒布實施了《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俗「好人法」),這項法規明確規定,緊急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對患者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法律責任,值得推廣。

同時,針對大眾普及猝死的現場急救知識。有關CPR再訓練的文獻指出,訓練結束後,只需短短2周,對習得知識的掌握程度就開始發生衰退,一直延續18個月。有鑑於此,研究者認為心肺復甦訓練必須每兩年開展一次

參考文獻:

[1]吳春風,王娟.牢記八要點,可遠離運動性猝死[J].農村百事通,2020,7:51-53.

[2]Rachel K.Katch,Samantha E.Scarneo,William M.Adams,et al.排名前10的與預防運動和體育活動猝死相關的關鍵問題[J].體育科研,2018,39(2):31-46.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sohu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222/153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