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敦煌守護神:錯過成為大師的機會,該被中國銘記

臨摹壁畫的工作異常辛苦。莫高窟的洞一般朝東,每天只有上午才有光,常書鴻他們沒有照明設備,只能一手舉著油燈,一手執筆畫畫。照一下,畫一筆,十分費力。

臨摹窟頂的畫難上加難,要昂著頭,頭、脖子、身體互成90度,不一會就會頭暈腦脹,甚至噁心嘔吐。

至於吃的,永遠都是白面伴醋。飲用水是從30里外引流過來的,水中含有礦物質,一見太陽就起化學反應。常書鴻們只好天亮之前去打水,然後存儲在不透光的器皿里。

常書鴻的學生董希文最早跟隨他來莫高窟摹畫,後來他的妻子懷孕臨產,兩頭毛驢、一副擔架在風沙天裡走了整整三十公里才送到縣城,差點沒挺住。

常書鴻的第二個女兒沒出生多久,也因為急病夭折。

還有一次,擔任測量圖任務的陳延儒得了急症,高燒不退。研究所里沒有像樣的醫療設備,陳延儒昏迷之際抓住常書鴻的手,趕緊交代後事:

所長,我活不長了。我死之後,一定要把我埋在沙土裡。

陳延儒沒有死,最終病癒。然後他就辭職不幹了,離開了敦煌

最後,連和常書鴻生活了20多年的原配妻子陳秀芝,也實在受不了敦煌的苦,偷偷逃走了。逃到蘭州,立即登報聲明,跟他脫離夫妻關係。

常書鴻得知消息後立刻騎馬去追,結果身心俱疲暈倒在半路上,要不是剛好路過的一位地質學家相救,他早就葬身於戈壁灘上了。

錢花光了,老婆跑了,安定的生活沒了,命差點也丟了。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說的大概就是常書鴻這種人。

03

在個人幸福與傳承文明之間,常書鴻選擇了後者。

保護敦煌莫高窟這樣舉世罕見的文化遺產,靠王道士不行,靠外國人不行,靠國民黨也不行。

只有靠常書鴻這樣,既充分懂得它的價值,又願意捨身保護它的大藝術家。

印度曾經也有一個和莫高窟相似的地方,叫阿旃陀石窟。

這個石窟比莫高窟的歷史還要悠久,大約公元前二世紀就開鑿了,有的壁畫高達20米,比莫高窟的還雄偉壯觀。

阿旃陀石窟外貌

英國統治時期,當時的統治者以保護文物為由,給阿旃陀石窟壁畫塗上了一層叫凡納西的漆。

1942年,當時的國民黨教育司司長訪問印度歸來,直接命令常書鴻,也要給敦煌壁畫塗上凡納西。

司長傻,常書鴻可不傻。作為畫家他明白,這種漆塗完之後就會變色。他以技術不成熟、不能輕易使用為理由拒絕了,司長一臉不可置信地反問:

你居然連英國人的技術也懷疑嗎?

幾年之後,英國人和司長就被打臉了。阿旃陀的壁畫在塗了漆之後,果然逐年變色,至今很大一部分變成了深褐色,不復往日的光彩。

常書鴻後來訪問印度,印度考古局局長提及此事,依舊非常痛心:

我們印度過去受人擺布,樣樣都聽外國人的話,連自己的國寶都保存不好!

中國幸虧有個常書鴻,攔住了這幫無知的官僚。

否則,莫高窟也難逃厄運,今天的我們將看不到那些精彩絕倫的壁畫。

在常書鴻以前,敦煌學的研究主要在國外。很長時間裡國際學界都這麼一種論調:

敦煌在中國,但敦煌學在日本。

是常書鴻白手起家建立敦煌藝術研究所,以及後來歷代學者們孜孜不倦的研究,填補了中國在敦煌學領域的空白。

從40年代第一次來到敦煌到80年代初退休,不斷有人勸常書鴻回城任職,比如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蘭州藝術學院院長等,但他都婉拒了,一直留在敦煌。

常書鴻的後半生,致力於把敦煌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他出訪了許多國家,辦了很多展覽。

其中,1958年在日本展出尤其引起轟動。一個多月的展覽時間,一共有10萬多日本人購票參觀,展覽會的目錄冊子被一掃而空,不得不緊急加印的兩次。

日本各界的名人,很多也參觀了這次展覽。

日本裕仁天皇的弟弟三笠宮親王,在參觀完展覽後說:

敦煌藝術是日本藝術的原型。

美術評論權威柳亮則表示:

敦煌藝術是虎虎有生氣的東方人類文明的曙光,是20世紀現代繪畫的祖先。

日本考古學家駒井和愛說:

戰後日本青年一味崇拜希臘羅馬……認為東方沒什麼古文化可研究,在參觀了敦煌藝術展覽後,他們都驚嘆敦煌藝術的高超,和過去崇拜西方文明的盲目性。

看了之後才認識到,古代中國和古代日本是同文同藝的。

1959年日本觀眾參觀展覽

同源的文化,成為和平的紐帶。

常書鴻一生守護敦煌燦爛的文化遺產,不僅是在守護歷史,也是在播種未來。

他晚年回顧一生時說道:

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轉生。

不過,如果真的再一次托生為人,我將還是常書鴻。

我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做完的工作。

1991年,常書鴻與女兒常沙娜

如果不是為了敦煌而毅然回國,常書鴻或許會成為享譽世界的繪畫大師;

如果像張大千那樣只在敦煌短暫停留,常書鴻或許會畫出更多流傳後世的傑作。

但他犧牲了成為大師的機會,選擇在西北大漠中,用一生守護敦煌,為文明延續火種。

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該忘記他。

04

1979年之後,敦煌莫高窟對遊客開放。

雖然深處大漠深處,但阻擋不了人們參觀的熱情,在旅遊旺季,莫高窟一天的接待量可以達到7000人次。

這個數字比不上許多熱門景點,卻足以對脆弱的洞窟生態造成嚴重破壞。

80年代初,當時還是副所長的樊錦詩用1908年伯希和拍攝的照片與實物做了一次對比,驚訝地發現,同一個洞窟里的彩塑、壁畫等文物,退化模糊嚴重,已經大不如七八十年前。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永久保存下洞窟的樣貌呢?

幾年之後,樊錦詩去北京出差。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看到有人在用電腦展示圖片,像變戲法似的。

她忍不住請教對方:

你關機之後,剛才顯示的圖片不就沒了嗎?

那人回答:

不會!因為轉化成了數字圖像,它就可以永遠保存下去了!

這是樊錦詩第一次知道計算機技術,「永遠可以保存的數字圖像」這幾個字,在她心中紮下了根。

樊錦詩

回到敦煌後,她立刻著手敦煌數位化的工作。

此後許多年,敦煌研究院與許多公益基金會和大學合作,逐漸搭建起一支80多人的年輕化、高水平的數位化專業團隊。

截至2018年,敦煌研究院已經完成採集精度為300DPI的洞窟近200個,110個洞窟的圖像處理、140個洞窟的全景漫遊節目製作。

2006年,敦煌研究院數字展示中心成立。遊客先在這個中心觀賞數位化呈現的高清洞窟景觀,然後再實地參觀少量洞窟。

這樣做,既提升了遊客體驗,也在開放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護莫高窟文化遺產。

數字敦煌的理念,也與同樣重視文化傳承的騰訊不謀而合。

2017年,敦煌研究院和騰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出了更多數字形態的敦煌文化模式,希望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更廣泛地傳播敦煌文化。

其中共同開發的「雲遊敦煌」小程序,便是一個讓所有人隨時雲遊敦煌的數字窗口。

2021年新年到來之際,騰訊再次聯合敦煌研究院,在「雲遊敦煌」上隆重推出「點亮莫高窟」活動。

只要打開「雲遊敦煌」小程序,通過「點亮莫高窟」入口,就會看到,星空下的莫高窟,全景呈現在你眼前。

點擊九色鹿,你就能點亮一個跟自己有緣的洞窟,並獲得精美新年福卡。

福卡融合了包括樂舞飛天、翼馬聯珠、長河落日等30多個莫高窟經典彩塑與壁畫元素,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敦煌藝術的魅力。

點亮莫高窟,是敦煌人過年時的特殊習俗。根據敦煌文書記載,在臘月,當地民眾會在莫高窟舉辦盛大的點亮儀式,總燈數有700多盞,形成夜幕下「一川星懸」的壯觀場面。

通過「雲遊敦煌」的數字復刻,你也可以像敦煌人那樣,領略如此壯觀的景色,傳承這歷經千年的民俗。

與莫高窟地標九層樓遙遙相望的地方,有一片敦煌研究院的公墓區。許多為敦煌奉獻一生的人都長眠於此。

其中最大的墓碑,就是常書鴻的,上面書寫了「敦煌守護神」五個大字。

看到被千萬網友點亮的莫高窟,常書鴻應該會感到很欣慰。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8字路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19/164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