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過五十才頓悟,此生因果循環,一切皆有定數

01

《三國志》中有言:「福來有由,禍來有漸。」

福氣到來的時候,都有它的原因。而禍患降臨的時候,它是逐漸產生的。

所謂的福氣和禍患,說得簡單直白一點,就是「因果」循環。遇到好的,這是你的福報,跟你以往的所作所為息息相關。反之亦然。

春天的時候,農民播撒種子,讓它慢慢地成長。這,就是「因」。秋天的時候,種子長成了累累碩果。這,就是「果」。

老子有言:「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和因果,它們都是世間的規律,是互相轉換的。陰陽,那是橫向的事物。而因果,那是縱向的事物。

世間要發展,那它就得結合橫向和縱向的一切。人要發展,也需要遵循「辯證」的規律。所謂的「陰陽」,便是「辯證法」的通俗表現。

我們常說,做人要,遵循因果,接納定數。可以說應天順命,遵循因果,就是在過「縱向」的人生。而接納定數,就是在「陰陽」中「辯證」地過日子。

當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時,才會明白,這世間的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02

大才子王弼曾有言:「物無妄然,必有其理。」

這世間的一切事物,都不是隨便出現的,都有著它獨特的道理。就像是我們人生中的好事,亦或是壞事,都離不開這個規律。

年輕的時候,大部分人去考試。可是,終究只有少部分人上榜,成為別人眼中的天之驕子。而那絕大部分的人,他們只能名落孫山,無奈退場。

這,真的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嗎?很遺憾地說,一個人任何的遭遇,只會決定他未來的走向,而不能決定他的未來。

他可以去到不錯的平台,這就是他的「因」。後來他遭遇到了什麼,甚至碰到了什麼劫難,這就是他的「果」。

「因果」這些事兒,剛開始看的時候,任何人都覺得沒什麼。可是,當人有所經歷之後,自然就會頓悟,此生所遭遇的一切,不過是因果循環而已。

曾有人悶悶不樂,那他就上山問禪師,為何人生如此艱辛,越活越感覺到不值得?

老禪師只說了這麼一句話:「緣起緣落,緣聚緣散,這都是每個人的經歷。有因有緣,有果亦有緣,這都是每個人的磨礪。」

不論你如今去到哪個位置,擁有著怎樣的生活,都要告訴自己,做人不需要計較太多。因為因果循環,世事變遷,一切都是隨時變化的。

03

中國兩個聖人,孔子王陽明,他們都是「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千古賢人。可是,他們都有這麼一個特點,那就是「相信時機」。

孔子認為,時也命也,慎始善終,盡人事,聽天命。

王陽明認為,心即是天理,心即是宇宙。

做人做事,都得跟「天時」結合起來。而「天時」,往往能決定我們的未來,甚至貫穿我們的命運,影響我們的結果。

孔子在從政這條路上不得「天時」,因此他教書育人,著書立說,開啟了「有教無類」的新局面。這,就是孔子的歷史貢獻,也是孔子一生的定數。

王陽明雖然只能當小官,還是文人出身,可他卻能開創自己的學說,革新儒家的思想,甚至能夠在戰場上百戰不殆,成就一番事業。這,就是他一生的定數。

越是有所經歷的人,越會相信定數。因為很多事兒,都很難由人來決定,而是由上天來決定。

04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六出祁山,司馬懿不敢與之交戰,甚至龜縮不出。他僅以一州的力量,壓制了擁有天下六州的曹魏及司馬家族。

諸葛亮一開始就知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天數,不可改變。可是,他還是抱著一份希望,想去改變已有的命運。

在「火燒上方谷」的時候,諸葛亮在高處眺望,認為深陷重圍的司馬懿父子絕對敗亡,大漢得以復興。

可是,令諸葛亮意想不到的是,上天突然降下大雨,救了司馬懿父子一命。那一刻,他才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大漢終究不能復興,這是天命。

那一年,諸葛亮54歲。

連諸葛亮如此「多智而近妖」的人,他都不能挽救敗局,改變不了個人及大漢的命運。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所導致的。

人間的很多事兒,都有著它的定數。人生的很多事兒,也有它的定數。定數,並非是讓人一無所得,而是讓人奮鬥之後,才感慨人生的不易,世道的艱難。

我們看前人的歷史,也許可以「馬後炮」,認為「如果怎樣做」就能改變命運。可是,當我們活在自己的人生中時,我們就只能順著命運去做人。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舒山有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5/165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