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一文看懂糖尿病的檢查項目

經常有人問:糖尿病患者沒有症狀需要檢查嗎?都查些啥呢?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先講講患者為啥需要檢查。

疾病的表現有症狀、體徵、輔助檢查結果異常三個方面。大多數情況下,醫生並不能通過體表的變化和患者的感受全面了解病情;另外,臟器功能的判斷和機體被損害程度的定量分析等也往往需要檢查的幫助才能清楚。

檢查的目的有以下五個方面:

1.鑑別診斷通過鑑別表現類似的疾病,最終確立診斷;

2.病情評估評估疾病對機體損害的程度和臟器功能;

3.治療準備在開始治療前,全面了解全身狀況,預估治療效果和副作用;

4.預後判斷病情是不斷變化的,通過間斷、有規律的檢查,可以幫助評估治療效果,判斷疾病將來的預後;

5.慢病複查觀察治療效果和病情進展情況,幫助調整治療方案。

當然,一個檢查結果可能同時滿足以上多個方面的目的;為了一個目的,也可能同時需要多個檢查項目配合。

下面,我們談談糖尿病患者在不同階段應該檢查哪些項目。

01.診斷需要的檢查

如果沒有症狀,就需要重複檢查一次,得到上面的結果才能診斷;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也可以作為診斷指標;如果以上指標都達不到診斷標準,就需要查「糖耐量試驗」。

如果以上項目的結果都達不到診斷標準,但也高於正常值,就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或糖耐量異常。

02.鑑別需要的檢查

甲亢、皮質醇增多症、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血糖升高,都需要相應的檢查以幫助鑑別,那些項目針對性比較強,就不在這裡羅列了。

03.胰島功能測定

04.血糖控制情況

◆糖化血紅蛋白(HbA1c)長時間的血糖控制情況需要用HbA1c來了解,它是紅血球內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的產物。紅血球的更新周期大約是120天,所以,HbA1c能夠反映患者此前2到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動態血糖和TIR血糖不是一個固定數值,24小時都是在變化的,但是變化幅度太大會誘發機體炎症水平增高,促進併發症進展。

TIR統計的是全天葡萄糖水平在允許範圍內(3.9~10.0 mmol/L)的時長占24小時的百分比。「動態血糖」檢測能夠計算TIR,其比值>70%更好。另外,動態血糖可以幫助發現無症狀的低血糖,防止低血糖危險發生。

05.併發症評估

(一)大血管併發症相關檢查

心電圖及心臟超聲冠心病是常見糖尿病的併發症。超聲檢查可以幫助發現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心電圖幫助發現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血管超聲頸動脈超聲可以觀察粥樣斑塊形成情況,在觀察局部血管變化的同時也可以間接推斷全身血管病變的嚴重程度。

頭顱CT或血管造影可以發現腦梗塞徵象。必要時進行血管造影,以便更加明確地判斷血管狹窄程度。

(二)微血管併發症相關檢查

眼科檢查可以發現有無白內障;眼底照相或造影觀察視網膜是否有出血、滲出;眼壓檢查可以發現青光眼的線索。

蛋白尿檢查最簡單的辦法是檢查尿常規,但是尿常規出現蛋白尿往往已經是糖尿病腎臟併發症的後期,「尿微量蛋白」可以發現早期病變,為逆轉病情創造機會。檢查方法有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或隨機尿的尿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ACR)兩種。

(三)神經病變

神經病變分為周圍神經病變和自主神經病變。其中四肢神經肌電圖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周圍神經病變。

(四)糖尿病足相關檢查

糖尿病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血管狹窄或閉塞以及周圍神經病變。ABI(踝動脈與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可以反映下肢血管缺血程度。

正常人ABI>0.9,數值越小提示下肢動脈血管有硬化越嚴重。也可以用10g尼龍絲測觸覺、音叉試驗測震動覺、針刺試驗測痛覺、溫度筆試驗測溫度覺等。

06.其他檢查

總之,糖尿病是一個慢病,也是可防、可控性疾病。由於早期的併發症往往症狀不明顯或沒有症狀,就需要我們主動篩查去早期發現,爭取早期治療的機會。

當然,不是每一次檢查都需要這麼多項目,希望患者在聽取醫生建議的情況下做出判斷,儘可能完善檢查項目,以便更全面的治療。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大河健康報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01/183661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