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為什麼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的紅旗渠工程質量如此不堪?

—紅旗渠建設者的原因

作者:
在中國紅旗渠被譽為是世界第八奇蹟,但是其工程質量與世界奇蹟實在不相配。紅旗渠工程質量差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紅旗渠建設者不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當一個工程建造者的生命和人身安全得不到重視,那麼這個工程的質量也不可能得到建造者的重視。

王璋和王季震指出紅旗渠渠系利用係數僅為0.496,灌溉水的利用係數僅為0.422,原因之一就是石灰與水泥質量很差,渠牆和渠底漏水、滲水。。

所以在後來的技術整改中,一個重點就是把渠牆和渠底縫口中原來勾縫的水泥、石灰都摳出來,再用合格的水泥、石灰、沙混合漿砌。。

下面談談工程建造者和工程質量的關係,在中國這是一個不容討論也不曾討論過的問題。紅旗渠工程質量差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紅旗渠建設者不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當一個工程建造者的生命和人身安全得不到重視,那麼這個工程的質量也不可能得到建造者的重視。。

三、建造者和工程質量的關係

3.1金字塔的建造者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

誰建造了世界第一奇蹟金字塔?。

筆者在中國接受的教育是:埃及金字塔是奴隸建造的,因為幾千年前的埃及正處於奴隸社會,奴隸社會的特點是奴隸主殘酷地剝削、殘害奴隸。。

後來筆者到埃及旅遊,參觀金字塔,爬到埃及金字塔的墓穴中,在墓道中爬行的時候,想到埃及朋友告知的一個故事:1560年,瑞士鐘錶匠布克在遊覽金字塔時說:「金字塔的建造者,絕不會是奴隸,定是一批歡快的自由人。」布克認為:「金字塔這麼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麼精細,各個環節被銜接得那麼天衣無縫,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如果是一群有懈怠行為和對抗思想的奴隸,絕不可能讓金字塔的巨石之間連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在美國網站《Open Culture》上發布的報告中,作者喬什·瓊斯喬納森·肖在《哈佛雜誌》(Harvard Magazine)發文稱,新的考古和科學證據證實,金字塔是由享有食品和住房特權的精英建築工人在工作期間建造的[21]。。

2010年1月12日《中國新聞網》發表題為《埃及發現金字塔建築工人墓穴稱他們不是非奴隸造》的報導[22]:「從考古遺址發現的證據可以看出,修建金字塔的大約一萬名工人,由於體力消耗大,每天可以領到21頭牛、23隻羊的待遇。工人受僱的合同期限是三個月。新出土的墓穴屬於「因公殉職」的工人。1990年代,埃及曾經首次發現此類墓穴。」。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建造的,而且工作條件和收入待遇都是相當好。建築是無聲的,但是建築很實事求是的,來不得半點虛假。如果建造者不是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如果建造者不是用心去工作,建築是不可能經得住年復一年的風吹雨打、日曬水蝕。如果建造者只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抱著敷衍了事的態度,特別又受到政治暴力的威脅,那麼這樣的建築是經不起自然和時間的考驗,必然是人們常說的豆腐渣工程。。

3.2紅旗渠工程建造者的勞動條件

3.2.1半軍事化管理

1960年2月10日林州縣委發布《動員令》指明了建設紅旗渠的5個條件,其中第五個就是:「有總路線、人民公社,不僅政治上有了保證,而且在經濟上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只要我們依靠群眾,依靠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再加上虛心學習外地先進經驗,漳河水一定會服服貼貼的聽人呼喚與使用。[23]」。

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始於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1958年至1959年「大躍進」時期的「人民公社化」的特徵是「大刮共產風」,在物資相當短缺的情況下實行基本生活資料供給制。「公社化」運動本身依靠的是政府的強制力而非農民的意願。在公社化的前期,各地政府大力推行「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生活集體化」,將農村勞動力編組成班、排、連、營,採取「大兵團作戰」的方式從事工農業生產,動輒夜以繼日、連續作戰,人們幾乎喪失了家庭生活和行動自由[24]。。

毛澤東一直認為,「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25]。用人民公社將農民組織起來,實現「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生活集體化」是毛澤東夢寐以求的事情。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徐振華在《「人民公社」:中國農村的地獄之旅》一文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幾乎喪失了家庭生活和行動自由。人民公社社員不是一個自由人,更不是一個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這是紅旗渠工程質量不好的一個關鍵。。

根據《紅旗渠志》,紅旗渠建設採用部隊編制,以公社編為營,以大隊編為連,設連長、工程技術員和司務長、保管員各一人。以生產隊成立作業組,同時,在各營、連中成立了黨團組織。。

根據林州副市長李蕾的文章,修建紅旗渠採用戰鬥化管理,一切向部隊看齊,排隊喊口號,統一吃飯,統一睡覺,統一上工。。

圖10:紅旗渠工程建造者的一天,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3.2.2.一天勞動學習時間超過16個小時

還是停留在林州市副市長李蕾提供的上面這張圖中,看看紅旗渠工程建造者江雙晶的一天:早上3點起床。排隊吃飯。然後上工地幹活,中飯在工地吃。中飯後繼續幹活。晚飯應該是回到工寮吃。晚飯後還要學習,學習毛主席語錄,學前先是匯報白天幹活的成績,互相擺比。學習到9點才能休息。第二天3點又起來。一天就休息6小時左右[26]。。

圖11:紅旗渠建設者在燈下學習毛澤東著作,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從江雙晶體的一天生活勞動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一天勞動學習的時間起碼超過16個小時。。

3.2.3缺少住房

林州市政府編纂的《紅旗渠志》中有一段文字是描寫紅旗渠建設者的勞動條件:「按照縣委部署,總指揮部將渠首到分水嶺70多公里的乾渠任務打樁立界,全部分配到15個公社。3.7萬名民工擠在峽谷、山村,一是缺少住房,二是道路不暢,天氣寒冷,困難重重,儘管山西省平順縣沿渠社隊群眾騰出230間房子,但隊伍壓境,房子遠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誰也毫無怨言,自己動手,戰勝困難,幾個布蓬撐起來,就是指揮千軍萬馬的總營帳,三個石頭支起來,就是燒鍋煮飯的伙房。有的住山洞,睡席棚,有的住在山崖下,白天到山上割草,夜裡鋪在石板上便是「床」。有的村莊優先照顧婦女,搭起席棚先讓她們棲身。有人賦詩曰:「藍天白雲做棉被,大地荒草做絨氈,高山為咱站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城北大隊40多名婦女擠著坐在一個席棚里,被子潮濕,不能挨身,好天到陽光下曬曬還好過,就怕陰天曬不成。[27]」。

3.2.4缺少食物

關於紅旗渠建設者一天吃多少糧食,有不同的說法:

一人一天一市斤或一市斤半

根據林州縣委書記楊貴1960年2月6日日記記載:「吃糧食每人暫定一市斤或一市斤半,民工自帶口糧,不足部分由集體儲備糧補足,蔬菜由生產隊統一送到工地。[28]」。

紅旗渠一線的農工保證每天一斤糧食(成糧還是毛糧,比如麵粉還是小麥暫不知)三斤蔬菜[29]。。

一人一天八兩。

工地上,男女都分開幹活,也分開住在山洞,所有人都是打地鋪。住的簡單,吃的更是簡單,「一人一天8兩糧食,一碗稀湯都能照見月亮」[30]。。

一人一天六兩。

當時去修造紅旗渠的人們,一人一天只有六兩的糧食[31]。。

一人一天6兩糧食[32]。。

仿佛又看到每人每天僅六兩糧食的300名突擊隊員,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青年洞」[33]。。

紅旗渠是在我國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上馬修建的,當時參加建渠的共產黨員、幹部和群眾,每人每天的口糧僅能吃到0.3—0.5公斤糧食(多為粗糧)和1.5公斤蔬菜(包括少量野菜),生活十分清苦[34]。。

條件最差時群眾一人一天1斤2兩,黨員8兩,條件最差時群眾一人一天2斤,黨員1斤半。

根據根據林州副市長李蕾的文章,在領取糧食補助時,紅旗渠上卻發生過幾次變化,條件最好時,群眾每人每天領取2斤,黨員幹部只有1斤半,條件最差時,群眾每人每天是1斤2兩,而黨員幹部只有8兩。群眾說,跟著這樣的人干,再苦再累我們也無怨無悔[35]。。

圖12:紅旗渠工程建造者的糧食補助,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圖中的標語口號十分有意思:黨員幹部流汗水,群眾流血水;黨員幹部搬石頭,群眾搬山頭。這就把共產黨員與群眾的分工,以及需要付出的代價說得非常清楚。。

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飢。

當時幹部民工口糧很低,為了填飽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飢,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鬥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36]。。

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他們就去採集樹皮、樹根、樹葉和野草充飢。由於每人每天的糧食都是定量有限,誰也不夠吃,甚至有人搶著去刷鍋,只為了喝那刷鍋的水[37]。。

3.2.5紅旗渠建造者的收入

林州市副市長李蕾曾採訪紅旗渠建造者江雙晶,下面是李蕾的記錄:我當時就問到:「這麼苦,當時修渠一天能掙多少錢?」他說:「當時在工地不發工資,就是給大隊掙工分,干滿一天就是10分,大約年底每天能夠一毛五。可是,當時去工地沒有誰是為這去的,都是聽命令,說去就去,至於去了能給什麼、不給什麼,從來沒有人計較過。因為壓根就沒有人是為了工分才去干那活兒的,幹部讓幹啥就幹啥,大家都在干,也從不會有誰去動一動討價還價的念頭。[38]」。

紅旗渠不給建造者發工資,紅旗渠建造者是為生產大隊出民工,生產大隊給紅旗渠建造者記工分,干滿一天就是10分,大約年底每天能夠一毛五。紅旗渠建造者勞動一天的收入是0.15元人民幣。。

而林州縣委在報紅旗渠造價時,是按一個民工一天的工資是1.00元人民幣。根據《紅旗渠志》記載:「整個總乾渠、三條乾渠及支渠配套工程,共投工3740.17萬個,投資6865.64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025.98萬元,占總投資的14.94%,自籌資金5839.66萬元,占86.06%(其中含投工折款,一工一元錢)。這些數字中包含了廣大人民群眾為社會主義建設修渠付出的不講報酬、忘我勞動精神的結晶。。

《紅旗渠志》中記載得十分清楚,一工一元錢!而紅旗渠建造者江雙晶一天得到的收入只有0.15元人民幣,而且這個0.15元錢還不是林州縣委或者縣政府支付的,是所在生產大隊支出的。。

幾千年來,普天之下莫非黃土,中國的治水是皇帝和朝廷的事,皇帝和朝廷制定治水治河計劃。老百姓出力,就是無償地出民工,工程所需材料費由朝廷出。工程完成之後,老百姓用水或者從工程獲利,是不需要付費的,就是無償使用。或者說老百姓先出力後獲利,是一種交換。老百姓又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組織中,老百姓甲的出民工,與老百姓乙的不出民工,需要經濟上平衡,這就由社會組織的各自規定來解決,比如每家每年必須出100人天的民工,多少再由金錢或者實物找補。。

雖然紅旗渠是在共產黨統治下進行的,在紅旗渠開始建設時,還是按照中國傳統模式進行。紅旗渠的工程量是按是根據紅旗渠建成後灌溉農田的比例來確定的[39]。就是說,紅旗渠建造後,各公社按照原定的比例用水灌溉農田,是不用付錢的。但是紅旗渠建造者對中共林州縣委的承諾並不是十分相信的,畢竟人民公社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組織形式,而且共產黨把分給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又都收了回去。之後發生的事實也證明了,中共林州縣委並沒有遵守之前的承諾,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使用紅旗渠水灌溉就要付費。最後到了紅旗渠建造者和他們的後代付不起水費,或者說,不到萬不得已不使用紅旗渠引來的水[40]。。

3.2.6大閨女小媳婦在工地勞動時一律脫光上下里外衣服,只准穿一條小褲衩

林輝在題為《被稱為20世紀兩大奇蹟之一不過是一場不顧死活的血腥工程》一文中指出:據旅居海外的醫學專家張育明教授撰文披露,按照縣委指示,無論男女老少,不分大閨女小媳婦,一到現場,一律脫光上下里外衣服,只准穿一條小褲衩。如果有女子不脫者,幹部一發話,幾個青年就立即圍住她,把其按到地上強行將里外衣服扒光,再去抬大筐運石頭。很多女人不得不忍受這樣的屈辱。而且,即便寒冬臘月也是如此,誰不跑著干就只好凍死。對於那些身體贏弱、勞動效率不高的人則罰跪罰站罰餓。當時每個農民工每天口糧八兩,紅薯干玉米面各四兩是由生產隊從農民家中收集起來交給工地大夥房的,早晚每人吃二兩紅薯干沾辣椒鹽水吃,中午吃二兩玉米面饃喝二兩黃麵糊糊加一小塊兒咸蘿蔔。罰餓就是連自己的口糧都不讓吃,還跪在天寒地凍或酷暑的陽光下,故此有很多民工或死於低血糖、心力衰竭和多種營養不良,或凍死或中暑。有青年民工對此提出意見,當場就被逮捕,並被判處十年八年徒刑送監獄「改造」,其結果不是累死就是餓死。中共官方資料顯示,修紅旗渠參與者有10多萬人,直接死亡為60多人,砸傷300多人[41]。。

3.2.7.紅旗渠工地上的右派分子

根據楊桐的《紅旗渠政治史》一文,一批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被驅趕上工地修渠,批鬥會和施工同時進行。過於慘烈的傷亡和政治掛帥,埋下了無法癒合的創傷。護渠人郭換朝講述,城關公社的槐樹池大隊有10餘人在修渠時死亡,村民遷怒於指揮他們幹活的城關公社社長史丙福,史在文革中下放到槐樹池接受「再教育」,羞愧之下跳入水庫自盡[42]。。

3.2.8.勞動效率不高也要受到批評

根據江雙晶的講述,在工地上具體是打鋼釺和放炮。鋼釺最多的時候能打下一米多石頭。誰幹得多誰就是模範,誰幹得少就會被點名,當場批評。晚上學習毛主席語錄前先是白天幹活得業績展覽,誰都有臉啊[43]。。

3.2.9.紅旗渠工地上的童工

紅旗渠建設者最小年紀為13歲,他的名字叫張買江。張買江的父親張運仁是修渠大軍中的一員,任南山村施工排排長。在工地上,無論是掄錘打釺、下嶄除險,還是生爐捻鑽、掄斧修車,樣樣活兒都幹得很出色。在1960年5月13日傍晚收工放炮時,因通知工友躲炮而被飛石擊中頭部,不幸犧牲,終年38歲[44]。第二年,13歲的張買江上了工地,成為最小的修渠者[45]。。

3.2.10.紅旗渠的死亡和傷殘人數

根據《紅旗渠志》記載,10年間,共有81位優秀兒女為紅旗渠建設獻出了寶貴生命,年齡最小的僅17歲。。

根據華夏旅遊撰寫的《一擔水何以要了新媳婦命?犧牲189條命、近億元投資竟無一貪污》,(紅旗渠)犧牲189條命,256人重傷致殘[46]。。

楊桐在《紅旗渠政治史》一文中指出,紅旗渠的死者遠遠超出189人的數字。原文如下:在「人工天河」的施工難度背後,是官方統計的死亡189人,重傷致殘256人的代價。然後又指出,死者人數可能遠遠超出189人的數字:「1961年,紅旗渠開工不久,就被舉報不顧群眾死活大搞建設,是「大躍進」造成的「左偏差」。時值三年饑荒,即使是打通咽喉地帶的突擊隊口糧亦只有一天六兩。不少人得浮腫病在工地上倒斃。岩崩、爆炸事故、墜崖亦奪去了大量人命。一種說法是紅旗渠的死者遠遠超出189人的數字[47]。。

圖13:野蠻施工的紅旗渠工地現場,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在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參觀時說:「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於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沒有老一輩人拼命地干,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社會主義是拿命換來的這句話,道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也道出了紅旗渠工程的本質。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水利工作的指示》,擬定1959年擴大灌溉面積4.9億畝。1958年10月14日農業部發表數據,該年增加灌溉面積4.8億畝[48]。1958年增加灌溉面積4.8億畝,加上1959年要增加灌溉面積4.9億畝,一共9.7億畝。當時《人民日報》說,近二十年全世界擴大灌溉面積只有4億多畝。按紅旗渠灌溉農田47.2萬畝(經河南省水利廳批准的《紅旗渠灌溉工程規劃設計書》數字),紅旗渠犧牲189條命,256人重傷致殘計算,擴大灌溉面積9.7億畝,要用38.8萬條命與52.6萬人重傷致殘來換。

紅旗渠建設者不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當一個工程建造者的生命和人身安全得不到重視,那麼這個工程的質量也不可能得到建造者的重視。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議報首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25/185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