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為何說乾隆六下江南是清朝走向下坡路的開始?

從公元1751年至1784年,乾隆在三十多年時間裡六次南下巡幸江南,主要目的一是巡視水利,考察河工,防範洪災,二是收攏人心,拉攏江南富豪士紳,鞏固滿清政權在江南的統治。

對於六次南巡,乾隆本人曾說:

「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

可見,乾隆把南巡作為他生平最重要的政績之一,不過六下江南開支浩繁,江南官僚趁機盤剝士紳,壓榨百姓,極大的增加江南人民的負擔。

最終乾隆六次南巡不僅沒有達到他預期的效果,反而加劇社會矛盾,清朝衰敗從此開始。

江南,從地理範疇上看,主要指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江浙兩省的核心地區,也是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之一。

魏晉以來,由於北方遊牧民族南下,華夏大地分別在兩晉、唐朝安史之亂以及南宋偏安時期出現三次人口大遷徙。

大量中原士族地主、百姓渡過長江,到長江下游平原定居,史稱衣冠南渡,江南地區也成為中國人口最稠密、最集中地區。

人口遷徙不僅將中原傳統儒家文化思想帶到江南,而且還帶去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耕作工具。

在上千年的王朝更迭演變過程中,江南地區免遭北方戰亂荼毒,長期的社會穩定環境導致江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到清朝時期,江南成為全國高度發達地區,其中江寧府、蘇州府、揚州府、杭州府更是富得流油。

到乾隆時期,這個只占國土面積和總人口2%的江浙兩省上交的賦銀賦糧分別達到全國賦銀總數的20.8%和30%,鹽課銀占全國的68%,關稅占全國稅額總數的50%。

同時這裡盛產絲綢和茶葉,全國三大織造局均位於江浙,產品供應大內宮廷,而且遠銷海外,為清廷帶來大量白銀,將江浙比作清朝的「錢袋子」也絲毫不為過。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於,江浙地區人傑地靈,是中國文化最發達地區,才子學者數量,數倍於其他省份。

順治入關到乾隆末期的近150年裡,江浙兩省出了51位狀元、38位榜眼、47位探花,分別占全國的87%、62%以及77%,幾乎構成朝廷漢人官員的主體,出任內閣學士、六部高官和地方督撫大員的,不勝枚舉。

因此江南士紳在朝中具有很大話語權,也成為滿清統治集團重點拉攏的對象。

不過真正驅使乾隆南巡江南的因素還是當地的民心狀況,從清軍入關以來,江南地方鄉紳及百姓就對滿清政權進行激烈的抵抗,華夷之辯的思想根深蒂固。

而清軍也對江南人民進行瘋狂的屠殺,比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和江陰八十一日,清軍雖然用暴力壓制民眾的反抗,但卻造成江南士紳對其深刻的仇恨。

江南反清思想和言行一直不斷,並發生了多起文字獄,而清朝統治者也明白,如果沒有江浙的財力和士紳支持,很難長期穩定的統治下去。

只有牢固控制住江浙,才能維持所謂的盛世,這就是乾隆六下江南的根本原因。當然,江南地區的秀麗風景和濃厚的儒家文化氣息也是附庸風雅的乾隆所嚮往的。

關於乾隆六下江南的官方原因是巡視水利興修狀況,訪查民間疾苦,為母盡孝,因為哪次下江南必然帶上皇太后。

不過不管何種原因,乾隆決定下江南時,都得到臣屬們的支持,有些江浙、山東的督撫還主動上奏請求乾隆儘早出發,並說百姓聞聽無不歡欣雀躍,其實說到底都是為了巴結皇帝以求仕途升遷罷了。

首先得到乾隆下江南消息的是山東省,省內不少州縣甚至把乾隆將要經過的驛道拓寬好幾倍,而這一重任自然壓在當地百姓頭上。

當時正是農忙時節,官員們卻不顧收成,徵發大量農民前往勞役,很多房屋建築被強力拆除,一時間民怨四起,其他省份更是競相效仿,甚至藉機盤剝壓榨百姓。

1751年乾隆首次南巡由京師出發,同行的除了皇太后鈕祜祿氏以及皇后嬪妃,還有隨從大臣、侍衛人員,共計2000餘人,前呼後擁,浩浩蕩蕩。

沿途地方官吏爭相逢迎,布置行宮,陳設古玩,採辦名餚特產,更乘機向百姓敲詐勒索,大飽私囊。

而乾隆又是一個非常講究排場和奢華的皇帝,他對地方官吏的奉承獻媚,不僅不加阻止,反而重金獎勵,這就更加助長了歪風邪氣。

這導致百姓與官府的矛盾逐漸激化,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一些大臣看不過去紛紛上奏勸諫,比如無錫的國子監司業顧梁棟請求愛惜民力,停止南巡,江蘇學政尹會也上奏請求顧忌民間疾苦。

可乾隆非但不聽,還將這些勸諫的官員罷官、下獄,後來實在沒辦法,才裝模作樣的訓斥一些浪費錢財的官員,並對出巡經過的州縣予以免稅。

不過乾隆雖有動作,但仍然窮盡排場,在此後的每次南巡中,均歷時四五個月,隨駕當差的軍隊3000名左右,馬匹6000匹,船舶一千餘只,徵調民工近萬人,耗費兩千萬兩白銀。

除了財政上的巨大開支,百姓也吃夠了苦頭,蘇杭等地為籌備南巡隊伍所需物資,幾乎將市面所有糧食搶購一空,導致物價飛漲。

由於乾隆樂於遊玩,手下的官員報喜不報憂,根本不把民眾的真實困難反映上去,致使乾隆以為自己的措施平息了民怨。

可事實情況卻十分糟糕,有一次巡幸的船隊經過揚州,沿岸有很多百姓正在生火做飯,有一人在樓頭生火,從遠處看過去,火苗閃爍不定,御前侍衛以為有人要刺殺乾隆,緊急張弓射箭,該人應聲倒地,當場死亡,此類荒誕事例數不勝數。

乾隆的六次南巡雖然促進了河道水利的改進,並通過增加科舉名額拉近了江南士紳的距離。

但更多的是負面影響,乾隆在南巡過程中顯露的奢靡排場進一步刺激了官僚士紳的貪婪本性,皇帝尚且如此,下面的官員只會更加明目張胆。

可以說,乾隆南巡對清朝吏治敗壞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諷刺的是,乾隆一生都在懲治腐敗,卻忽略了自己才是腐敗的最大根源。直到乾隆退位當了太上皇后,才對南巡的勞民傷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對軍機處官員說:

「朕臨御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

只可惜此時的大清已是日薄西山,而帝國下坡路的開始就是鋪張奢靡的南巡。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小瑀說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9/192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