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明朝軼事:明朝滅亡

作者:

明朝中期之後時常發生農民起事,崇禎時期本身朝政混亂與官員貪污昏庸;與後金的戰爭帶來財政困難和清兵的經濟掠奪;以及因為小冰期氣候變冷,農業減產帶來全國性饑荒,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負擔。

1627年,陝西澄城饑民暴動,拉開明末民變的序幕,隨後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事,最後發展成雄踞陝西、河南的李自成與先後占領湖廣、四川的張獻忠(最後成立大西政權)。

當時直隸連年災荒疫疾,民不聊生。遼西局勢亦日益惡化,清軍多次與明軍作戰,最後於1640年占領錦州等地,明軍主力洪承疇等人投降,明朝勢力退縮至山海關。

1644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三月,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後攻克北京。明思宗在煤山自縊,明朝亡

明朝真正滅亡的原因在於國家財政出現了嚴重問題,稅收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科舉製造成的權力結構導致增加農業稅難,增加商業稅更難;導致明代晚期,工商業高度發展,工商業階層無比富裕,而國家的賦稅收入仍舊是依賴農業。

反過來,這種和經濟結構嚴重脫節的稅收結構,又導致從絕對數量來說並不算高的農業稅,即便要增加一點,在基層也會遇到極大的抵制,使得更多農業人口流失,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博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16/199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