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非洲舞台上的美中博弈:辛巴威的機遇與挑戰

資料照片:一群大象正在辛巴威的萬基國家公園穿行,尋找水源。2020年9月8日星期二,辛巴威一家環保組織向該國高等法院提起訴訟,試圖阻止一家中國公司在該公園進行煤礦開採。該公園是非洲最大的大象棲息地之一。(2019年11月10日)

美國與中國正在非洲展開一場戰略競爭,以爭奪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中國主要通過大規模貸款和基礎設施投資深度參與非洲事務,大幅擴大了其經濟影響力。然而,這種模式也引發了債務可持續性和透明度方面的擔憂。另一方面,美國更注重戰略夥伴關係,推動民主建設,並投資於醫療和教育等關鍵領域。儘管美國旨在平衡中國的影響力,但兩國都認識到非洲日益增長的地緣政治重要性,並希望在其未來發展方向上發揮作用。

美國重啟非洲戰略,歡迎安哥拉加入合作行列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12月2日至4日訪問安哥拉,與安哥拉總統若昂·曼努埃爾·貢薩爾維斯·洛倫索(João Manuel Gonçalves Lourenço)會面。這次訪問是自歐巴馬政府以來首位美國在任總統訪問非洲。

為加強與非洲國家的聯繫,美國於2022年12月舉辦了美非領導人峰會。峰會吸引了49位非洲國家領導人出席,標誌著美國對非洲大陸關注的重啟,強調相互尊重與共同利益的原則。

拜登總統承諾未來三年內向非洲投資55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資金已投入支持多個項目。2022年這場峰會的一大亮點是美國正式支持非洲聯盟加入二十國集團(G20),這一目標已於2023年實現。

作為延續這一外交努力的一部分,拜登總統於2023年11月在白宮接待了安哥拉總統洛倫索。兩位領導人探討了潛在的合作領域,包括經濟發展、安全、能源、基礎設施、農業以及太空探索。

洛比托走廊:拜登非洲議程的核心

美國總統拜登即將與安哥拉總統洛倫索會晤,重申美國對非洲的承諾,並加強與安哥拉的關係。會談的核心議題之一是推動洛比托走廊項目的發展。該項目是一條連接安哥拉海岸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尚比亞的鐵路走廊,美國在這一項目中已投入了大量資金。

弗朗西斯·布朗(Frances Brown)博士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總統特別助理兼非洲事務高級主任。布朗透露,拜登將就洛比托走廊相關項目宣布一系列新倡議。這些舉措不僅將深化美國與安哥拉的合作夥伴關係,還會將合作延伸至在尚比亞的投資項目。

美國國務院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PGII)代理特別協調員海萊娜·R·馬扎(Helaina R. Matza)指出,洛比托走廊項目的進展迅速。在對現有鐵路線路進行升級的第一階段之外,延伸至尚比亞的800公里新鐵路的可行性研究也已經完成,同時社會和環境評估也在進行中。

拜登設想洛比托走廊延伸至印度洋,並有可能與其他非洲走廊相連接,形成包括南非在內的綜合運輸網絡。這一雄心勃勃的項目旨在將尚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與安哥拉之間的運輸時間從45天縮短至不到一周。大幅縮短的時間有望徹底改變沿線的農業和其他產業,推動該地區的經濟增長。

辛巴威美國商會:推動美津商業關係的催化劑

辛巴威美國商會的艾薇·沙穆(Ivy Shamu)表示,拜登總統的這次非洲之行對在辛巴威的美國企業是一次巨大的鼓舞。

「我們商會在辛巴威已經營運兩年,組織了多場商業交流活動,將美國企業、辛巴威政府官員以及本地企業匯聚一堂。這些活動為企業提供了建立聯繫、分享知識和探索合作的機會,」她說。

沙穆補充道:「我們專注於與其他商業組織和商會的合作,比如辛巴威投資發展署(ZIDA),以加強商會的工作。我們通過月度新聞通訊、網絡研討會和會議,促進知識交流。」

沙穆進一步解釋說:「我們的目標是為美津兩國的貿易代表團提供更多機會,創建平台,讓辛巴威和美國的企業能夠相互聯繫和合作。」

「此外,我們還通過分享有關辛巴威投資前景的信息,以及展示現有美國商會成員——在辛巴威營運的美國企業——的成功案例,來推廣辛巴威的商業機會,」她總結說。

辛巴威美國商會創始成員兼主席 J.W.奧利弗(J.W. Oliver)於2024年10月11日在美國商會商業論壇上向代表們致辭(美國之音伊諾斯·丹赫爾)

非洲影響力之爭

辛巴威政治與經濟分析師特拉斯特·奇科霍拉(Trust Chikohora)探討了美國與中國在非洲爭奪影響力的激烈競爭,並將其描述為非洲國家面臨的重大挑戰。

他解釋說,中國的方式通常是與特定領導人緊密合作,專注於經濟協議,而較少關注人權和民主問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的投資通常附帶推動人權、性少數群體的(LGBTQ+)權利和民主價值觀的條件。

奇科霍拉指出兩者方法的差異,他提到美國公司往往更重視社區發展和社會責任,而中國則專注於資源開發,對當地社區的益處有限。他同時承認,中國在實施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方面具有優勢,例如修建道路和機場,但也指出這些項目對辛巴威來說往往伴隨著高昂的成本。

奇科霍拉解釋說,中國在辛巴威的資金通常與高額貸款掛鈎,這些貸款以資源協議作為擔保,加重了該國經濟的負擔。他強調了進步主義非洲人寄予的希望,他們期望能從美國和中國的合作中受益。他設想未來兩個超級大國能夠以平衡和公平的方式為非洲的發展作出貢獻。

「2016年之後,美國對非洲政策發生了顯著變化,」南非姆普馬蘭加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講師坎婭·維拉卡齊(Khanya Vilakazi)表示。「我們都記得當選總統川普發表的爭議性言論,將非洲國家稱為『糞坑國家』。」

「與之相比,中國在2016年前後已經在非洲取得了顯著進展,投資於基礎設施項目,例如非洲聯盟大樓,以及修建莫三比克的道路,以促進馬普托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

維拉卡齊解釋說:「中國和美國對非洲的不同方式顯而易見。

「中國的方法往往被認為更加務實且附帶條件較少,而美國歷史上則利用其經濟影響力來塑造非洲政策,這使得一些國家轉向中國。」

「拜登總統這次訪問非洲表明美國對該大陸的關注有所重啟,」維拉卡齊指出。「然而,這一轉變能否持續下去,尤其是考慮到下一屆美國政府可能帶來的影響,這還有待觀察。」

「許多非洲國家發現,在特別困難的時期,中國是一個更可靠的合作夥伴,」維拉卡齊說。「與西方援助相比,中國的援助和投資往往附帶更少的條件。」

中國在辛巴威投資的挑戰

中國與辛巴威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2023年,兩國雙邊貿易額創下31.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比前一年增長了29.9%。這一數據由中國駐辛巴威大使周鼎於2024年11月20日的年度津中商務論壇上披露。

辛巴威對中國的出口激增至21億美元,實現了超過1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國對辛巴威出口產品的需求種類多樣,包括礦石、堅果、菸草、皮革、手工藝品和柑橘類水果。

辛巴威貿易促進會(ZimTrade)執行長艾倫·馬朱魯(Allan Majuru)強調,辛巴威的目標是成為中國在非洲的首選經濟、技術和工業合作夥伴。他指出,在辛巴威對於經濟增長的願景中,中國是至關重要的專業知識、技術和投資的來源。

辛巴威貿促會將園藝和高價值作物確定為重點投資領域。通過發展堅果、牛油果和柑橘類水果,辛巴威希望擴大出口產品種類,為中國市場提供穩定的優質產品供應。

市場與自由解決方案聯盟(COMALISO)的政治評論員瑞喬斯·恩圭尼亞(Rejoice Ngwenya)表示,辛巴威迫切需要外國直接投資。他說:「我們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的夢想取決於國家工業化的能力和強度。這就是為什麼與美國和中國這樣的萬億美元經濟體保持良好關係至關重要。」

恩圭尼亞指出:「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我們瀕臨破產,並且存在腐敗的國家領導層,外國直接投資的代價非常高。」

他解釋說:「美國對全面經濟和政治合作設定了嚴格的民主化條件。辛巴威無法通過這些考驗,因此我們只能從這個西方巨頭那裡獲得邊緣性的慈善支持。他們在將辛巴威引向民主化道路方面的努力已經失敗。」

恩圭尼亞還提到:「另一方面,中國依託金磚國家機制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勢頭施加影響。北京對辛巴威的民主毫不關心,他們隨意掠奪資源,卻沒有真正創造就業機會。」

腐敗、政治不穩定與經濟影響

獨立經濟學家和政治評論員文斯·穆塞韋(Vince Musewe)告訴美國之音:「吸引世界目光的是非洲的資源,而不是非洲的人民。認為情況並非如此的人,則未免過於天真了。」

他說:「非洲人需要醒悟,沒有人會來拯救這片大陸。非洲必須開始塑造自己的未來,但由於高額債務、猖獗的腐敗和政治不穩定,那些來到非洲的人利用這些問題為自己謀利。」

穆塞韋總結說:「遺憾的是,這種情況短期內不會改變,因為非洲人既不儲蓄也不投資於自己的國家。」

一份由自然資源治理中心(CNRG)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在辛巴威的採掘企業與當地社區之間的緊張關係日益加劇。報告揭示了中國對當地文化敏感性的普遍無視,以及中國企業造成環境破壞、健康隱患和勞動權利侵犯方面的嚴重擔憂。

報告記錄了中國投資者如何剝削辛巴威的礦產資源,對土地和當地居民造成損害。當中也提到了對女性尤其是對家政工人的性侵問題,以及投資未能為社區帶來實質性利益的現象。這份研究深入探討了這些投資對當地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南非記者姆索利西·恩庫貝(Mxolisi Ncube)表示:「西方(美國、法國、英國)和東方(以中國為首)在非洲爭奪影響力的競爭,已經形成了一場新的『瓜分非洲』運動,為非洲同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他解釋道:「積極的一面是,中國的投資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增長,為非洲國家提供了傳統西方夥伴之外的選擇。」

恩庫貝強調:「然而,外國興趣的激增也引發了對資源剝削和不可持續債務的擔憂,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投資。」

他指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了非洲特別是資源豐富地區的不穩定,例如『非洲之角』地區。東西方之間的競爭也削弱了非洲的自主權,外部勢力往往將自己的議程強加於非洲。」

他觀察到:「這一點在西方的雙重標準中尤為明顯,例如西方譴責辛巴威的人權侵犯,但對盧安達的人權問題卻視而不見,保羅·卡加梅(Paul Kagame)總統的政權仍持續獲得西方的支持,雖然其人權紀錄廣受批評。」

「全球大國之間的分裂為非洲在推動統一發展議程方面的努力增加了複雜性,」恩庫貝最後總結說。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29/213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