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寫翁帆和楊振寧的文章。通篇都在歌頌翁帆和楊振寧之間的愛情是多麼的神聖和偉大,甚至用「世紀婚姻」、「靈魂知己」這樣的字眼把他們送上神壇,好像愛情美好的樣子就應該是他們這樣的「神仙眷侶」。

我不知道這位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份,感覺他對這對夫妻的生活了解的比較詳細。比如他在文中有寫到這樣的細節:清華園的小食堂,翁帆49歲的生日,103歲的楊振寧親自為她切了一塊沒有奶油的蛋糕,並全程溫情注視著她,自己雖然因為糖尿病不能吃甜食,但還是為自己的小愛妻賠吃了一口蛋。
媽呀,我看的頭皮都發麻了。腦補了一下這美好的畫面,如果是一對年齡相當的夫妻,不管年輕年老,我都不會感覺到太意外。但就這倆人,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噁心。這是啥意思?過生日,在你來我往食堂,故意秀恩愛?我似乎再次理解了什麼叫恬不知恥、為老不尊!
也許我這個人沒什麼文化,精神境界也到不了什麼高度。反正我對這種年齡反差很大的婚姻向來都是嗤之以鼻,哪怕是孫中山宋慶齡、魯迅許廣平等,因為是名人,我肯定他們的成績與貢獻,但從不認可他們的婚姻有多高尚。
咱就說說翁帆和楊振寧吧,從作者文章透露可知:翁帆不僅手握他的工資卡、房屋所有權狀和上億資產的遺囑,還拿到了清華博士證書和清華美院的設計大獎。甚至還有一張「未來指南」,其中有一條是希望她未來改嫁一定要嫁個不抽菸的。這種超乎細節的關懷讓網友感慨:這簡直就是把遺囑寫成了情書!
當別人問翁帆,您這樣子陪著一個老人累不累?她的回答是:我只是把別人追劇的時間用來看宇宙。好吧,恕我水平低,真的理解不來這種境界。更不要提他們之間的「你替我仰望星空,我替你守住燈火」內涵。
總的說來,這位作者的通篇文字讓我感覺到的都是滿滿的羨慕。羨慕翁帆把婚姻讀成了「博士後流動站」,羨慕她在中國的頂級學府取得的各項成績,羨慕她大佬的狗糧都可以成為熱點。總之一句話,就是羨慕人家衣食無憂的生活和自己無論怎麼奮鬥都得不到的榮耀。
在文中還有這麼一句話,一位記者問翁帆,如果重新選擇,你還會嫁嗎?翁帆的回答是:我會早點嫁,這樣博士就能早點畢業。我真的不明白,這樣的回答給苦苦奮鬥的年輕人到底傳遞了怎樣的信息?有多少人意會到了?
我想問問大家,這樣的婚姻真的值得炫耀和推薦嗎?都說青春無價,拿自己的青春來換這一世的衣食無憂真的是值得嗎?翁小姐的存在和一個保姆有什麼區別?在自己Z美的年華里每天對著一個隨時都會失去生命的老人,這是她真正想要的生活嗎?
我這個人很庸俗,說話很直白。既然選擇了錢字當先,就不要再美化什麼靈魂伴侶。既要又要還要、又當又立,無論怎麼煽情都是矇騙不了人的,洗不白也只能越描越黑。
以我的觀點,如果楊先生真的愛翁帆,就會用倫理道德來約束自己,就不會娶她當妻子,而是把她當孫女。因為太愛,所以捨不得。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