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到2025年之後,中國經濟出現了「穩中有升」的趨勢。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同時,2025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840元,同比增長5.3%。此外,國內物價總體呈現「相對平穩」的走勢。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1%。

而美中不中的是,居民消費水平與高峰期相比,差距較大。上半年國內房地產市場的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均出現明顯下滑的趨勢。看來實體經濟要想完全恢復,仍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對於上半年的經濟形勢,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情況不變,2025年9月份以後,國內多數家庭,都將面臨「四大難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第一,房子市值還將繼續縮水

近兩年,國內房子市值縮水嚴重,全國房價平均跌幅超過30%。北京市民潘亮2022年在海淀區買了一套500萬的房子,現在這套房子已經跌倒了350萬。在短短的3年時間裡,首付款給跌沒了。資料顯示,房產占國內家庭總資產的77%,另有23%才是金融資產。
事實上,國內多數家庭都把寶押在了房子上面,而一旦房價下跌,很多家庭的資產也會大幅縮水。從目前情況看,國內房地產市場的調整趨勢還在繼續,未來很多家庭都將面臨房產市值縮水的問題。而導致國內房子的價格持續下跌的原因有三個:
①中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已經有了自己房子,已經不需要再買房子。而年輕人數量在大幅下滑,剛需購房需求在萎縮。②國內的房價存在著較大泡沫,像上海、深圳房價收入比達40,二三線城市也要達到20-25。所以,高房價早晚要回歸到合理的價格區間。③由於實體經濟不景氣,多數老百姓收入下降,已經支撐不起當前過高的房價。
第二,投資的風險在上升

現如今,銀行存款的利率是越來越低,儲戶的利息收入越來越少。於是,很多人就把存款拿出來投資股市、基金、銀行理財產品。但實際上,高收益品種所對應的是高風險。資料顯示,2024年,A股市場裡的股民人均虧損14萬。2025年一季度,A股散戶人均虧損12.3萬元。與此同時,去年很多公募基金的虧損在20-30%之間,基民們是損失慘重。
除此之外,還有銀行理財產品也出現了收益率下降,以及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出現虧損的情況。現在即使是R2以下的理財產品也並不是絕對安全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虧損的原因主要是,銀行間貨幣市場的收益率在下滑,以及債券市場的風險在上升。未來投資者將陷入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利率太低,但把資金都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又在上升。
第三,就業形勢依舊嚴峻

在進入到2025年9月份之後,國內的就業形勢還是比較嚴峻。一方面,今年有1222萬應屆大學畢業生,要進入社會求職找工作。另一方面,現在實體經濟都不景氣,企業都在裁員降薪。而在多重原因夾擊之下,招聘市場需求就會出現萎縮。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9月份實行社保新規之後,很多中小微企業為了節省用工成本,往往會聘用那些退休人員、兼職、人力派遣公司的人員來工作,這樣就可以不用繳納社保。所以,今年下半年就業形勢依然會較為嚴峻。
第四,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子會繼續

近年來,我國人口出生數量一直處於下滑的趨勢之中。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出生人口可能僅有400萬左右,全年出生人口或將首次跌破900萬。與此同時,結婚登記數量也在下降,2024年上半年結婚登記343萬對,同比減少49.8萬對。這意味著未來出生人口數量仍將進一步縮小。
而導致現在年輕人不結婚不生育的原因是:①結婚成本過高(主要是彩禮錢);②結婚購房壓力大;③生育孩子的成本在不斷的上升;④年輕人結婚生子的願意在下降。而如果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子的情況持續下去,那會對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面對以上這4大難題,普通老百姓又該如何積極應對呢?首先,不要盲目投資。再者,剛需買房要量力而行,房貸不要超過家庭總收入的40%。最後,未來賺錢會越來越難,那就只能提高自己的技能,多學幾門手藝,這樣才能保持競爭優勢。當然,年輕人還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去做副業。通過副業賺來的錢來補貼家用,這樣才能順利度過這個通縮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