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軍近期不斷以制導航空炸彈攻擊連接赫爾松市與科拉貝爾島的戰略大橋,僅周三一天就投下7枚。然而轟炸結果僅導致交通受阻,大橋結構仍可使用。圖:翻攝自子桑鷹脈
在俄羅斯空天軍持續一周的猛烈轟炸下,連接赫爾松市與科拉貝爾島的戰略大橋依舊屹立於第聶伯河上,未如俄方預期被摧毀。此一結果被外界視為俄軍精確打擊能力不足的明顯例證,甚至遭批評「停留在二戰水平」。
據赫爾松地區軍事管理局長普羅庫丁證實,俄軍近期不斷以制導航空炸彈攻擊該橋,僅周三一天就投下7枚。然而轟炸結果僅導致交通受阻,大橋結構仍可使用。烏方更表示目前無意修復,間接證實橋體依然穩固。
與橋樑的「倖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地平民的苦難。普羅庫丁指出,科拉貝爾已成為赫爾松「最危險的社區之一」,持續的炮擊、無人機攻擊迫使超過1,000名居民,包括56名兒童和110名行動不便者緊急撤離。俄軍的「精確打擊」未能摧毀橋樑,卻實實在在地將恐懼和傷害施加於平民。

連接赫爾松市與科拉貝爾島的戰略大橋依舊屹立於第聶伯河上。圖:翻攝自子桑鷹脈
軍事專家指出,此次行動凸顯俄軍在多方面存在缺陷:雖號稱使用制導航彈,但命中精度與毀傷效果不足以摧毀堅固設施;無法及時修正戰術,導致資源浪費與行動低效;在電子戰、防空壓制等領域存在系統性弱點,限制其對地打擊能力。
《子桑鷹脈》分析認為,此輪轟炸可能與俄方渡河作戰意圖有關,試圖孤立科拉貝爾島。然而,烏克蘭南方國防軍發言人直言,複雜的水道與島嶼地形將使俄軍渡河部隊成為「活靶子」。俄軍宣稱的渡河作戰能力自然受到嚴重質疑。缺乏制空權和精確火力支援的渡河部隊,在現代戰場環境下生存概率極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