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規模之大前所未見!解放軍36將領兩日內遭免職

—為四中全會「騰空位」? 解放軍36將領兩日內遭免職 專家 : 結局只有這3種…..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在即,北京軍方高層卻爆出史無前例的「將領集體隕落」風暴。根據中共國防部與多家海外媒體報導,自10月17日起短短2天內,共有36名解放軍高級將領遭到免職、開除黨籍或降級處分,波及中央軍委、火箭軍、海軍、武警及多個戰區核心單位,引發外界對中共軍權穩定的高度關注。

台灣新頭殼報導,10月17日深夜,國防部公告開除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軍委委員苗華及7名上將黨籍與軍籍,移送檢察機關審查。官方稱其涉及「嚴重職務犯罪、數額特別巨大」。隔日,軍委再宣布免去4名現任上將職務,包括裝備發展部長許學強、聯參部副參謀長徐起零、火箭軍政委徐西盛、國防大學校長肖天亮,並波及9名中將與15名少將。兩日合計,共有36人遭處分,規模之大前所未見。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搜索, 新頭殼報導的隔日,軍委再宣布免去4名現任上將職務,我在中共國防部網站沒有找到,推測是之前蔡慎坤的18號爆料說,又有裝備發展部長許學強等4名現任上將落馬,另9名中將、15名少將被免職,包括原軍辦主任鍾紹軍;上百將軍正排隊審查中,習家軍至此基本全軍覆沒。何衛東心臟病亡、何宏軍輕生。東部戰區政委劉青松等更多上將傳被查,以上將軍皆習近平親自提拔。

解放軍7名將領被解職,外界針對這次大規模肅清看法不一。圖:翻攝自X

《解放軍報》社論強調,這是「深化軍隊反腐鬥爭」的重要行動,要「徹底清除害群之馬,確保槍桿子永遠聽黨指揮」。官方定調為「反腐整頓」,但外界輿論普遍質疑這場清洗的真正動機。

流亡評論人士蔡慎坤10月19日指出,這次調整由習近平親自主導,「沒有他的批准,一名將領都不可能被處置」。他形容這是習近平的「自斷臂膀」,因為被整肅的將領多為其核心嫡系,顯示軍中內部權力鬥爭已構成對其最高權威的挑戰。蔡慎坤透露,軍內通報對苗華等人的定性為「反黨集團」,而非單純貪腐問題。

美國學者陳小平則直言,這次「九上將事件」不是反腐,而是一次針對習近平的「未遂軍事政變」。他分析指出,官方文件中提到「忠誠失節、嚴重破壞軍委主席負責制、嚴重破壞黨指揮槍原則」三項措辭,明確指向對習近平個人權威的挑戰。

《對話中國》智庫創辦人、六四學生領袖王丹從宏觀視角切入,將此次清洗視為習近平「獨裁者困境」的集中體現。他認為,四中全會或有新人事布局,但習近平地位不會輕易動搖,因穩固不等於安全,這一困境源於其統治模式的內在矛盾。

王丹指出,四中全會前公布清洗消息,帶有明確的政治目的:全會將處理人事安排,填補整肅留下的空缺,重新劃定忠誠與權力的邊界,讓軍中將領明確誰掌控「刀把子」。儘管落馬者多為習家軍(如何衛東、苗華),王丹認為這不代表習近平權威受衝擊,基於兩點理由:

一.穩定壓倒一切的統治邏輯:當前中共面臨中美貿易戰、經濟低迷、社會不穩、台海緊張等危機,自1989年以來,「穩定壓倒一切」是核心邏輯。在內外不穩下,黨內不會輕易尋求政治動盪,形成維持穩定的共識,習近平位置難以撼動。

二.黨內無抗衡力量:推翻總書記需元老級人物,如毛澤東鄧小平,具備壓倒性威望與實力。如今江澤民已故、胡錦濤弱勢、溫家寶滑頭,習近平通過十幾年清洗與重組,消滅了第二中心(如胡錦濤被架出場無人敢言),黨內無人能與其抗衡。

王丹分析三點清洗原因:一是立威,習近平可隨時打倒親信,彰顯權威;二是利用軍內派系鬥爭(如張又俠厭何衛東),借舉報順勢打擊,防止結盟;三是軍中權力博弈複雜,習近平可能非主動發起,而是借勢為之。但這種策略高明卻危險,整肅成「政治遊戲」,無法停下:得勢者(如張又俠)膨脹成新山頭,需再動,形成循環,類似毛澤東的「階級鬥爭」永續。

王丹稱之為「獨裁者困境」:習近平需敵人樹威,卻怕敵人出現,自相矛盾——懲腐重建秩序,卻在腐中維持秩序。腐敗非個人,而是制度問題:軍費龐大、監督不透明、黑箱尋租,提供天然保護傘。習近平無法根治,除非改革透明化,但中共絕不可能。

他總結,習近平權力穩固(無人推翻),但不安全。清洗常態化再生產權威,代價是永不信任任何人,敵人隱藏更深。他認為,四中全會可能帶來新人事布局,但習近平短期內不會下台,長期看,其困境將持續困擾中共統治。

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宣布,何衛東等9名高階將官因涉巨額貪腐被開除黨籍、軍籍。由左而右何衛東、王厚斌、林向陽與王秀斌。圖:翻攝自@cskun1989 X帳號/新頭殼合成

3月11日中共人大閉幕式,習近平退場時多位官員起立致意,惟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始終面向前方,未回頭目送。張又俠在中共四中全會如何表現,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圖:影片截圖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021/229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