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吃飯的規矩!(深度好文)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需要懂得許多必備的禮儀。禮儀周全、言行舉止得體,才能在社交中左右逢源。

禮儀體現在多種生活小細節中,尤其是在最常見的飯桌上。想要了解一個人的人品如何,有無教養,只需觀察他在飯桌上的表現就知道了。

正如《禮記》裡所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無論是宴請客人,還是參加飯局,處處都是有規矩的。從入座到點菜,從開席到離席,每個環節都能體現出吃飯者最真實的人品。

01、入座

孟子曾說過:「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可見,一個有禮貌的人,首先是懂得尊重別人。

在飯桌上,不管你是主人還是客人,都要懂得:尊重別人是禮儀的核心。

吃飯的第一步驟是入座。如果你是客人,應該在主人的安排下依次就座,千萬不要迫不及待地跑到「主席台」的位置上,否則會給人留下目無尊長、缺乏教養的壞印象。如果坐錯了位置,就會讓大家都很尷尬。

《弟子規》有言:「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可見,在中國的飲食規矩中,入座是講究長幼有序的。之所以讓長輩先入席、先上座,是為了表示恭敬。

只有長輩和客人先安排入座後,晚輩和陪客的人才能依次入座。

如果你是主人,切記座位的安排順序要秉承「面朝大門為尊」的首要規矩。即「上座」的位置一定要留給賓客中威望最高或輩份最高的人,切不可讓重要的賓客坐在門口上菜的位置。

如果你是小輩或作陪的人,也不要為了逃避「接菜」、「端盤」,而拒絕坐下位。因為跟主人槓,會顯得有「砸場子」的嫌疑。不僅主人討厭你,其他賓客也會覺得你人品很差勁。

02、點菜

入座之後,就是點菜了。作為主人,要尊重客人的飲食習慣,讓客人來點菜。千萬不要覺得既然是自己做東,就不徵求客人的意見,憑自己的主觀喜好,來「包辦」大家的胃口。

如果你是客人,點菜的時候要先讓別人來點。就算自己點,也要顧及到別人的飲食習慣,不能自私專制。

讓別人先點菜,這是紳士風度。搶著點菜的人,會給人留下驕傲自大,而且以自我為中心的壞印象。

人品差的人在飯桌上,還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他的貪婪與自私:他一拿到菜單,就會不顧主人的感受,只點自己喜歡的貴菜,而且還是多多益善。他不會考慮自己能不能吃完,哪怕最後浪費倒掉也在所不惜。因為他覺得又不是自己買單,不吃白不吃呀!

而且,他點菜從來都不徵求大家的意見,只要自己愛吃就行。別人愛吃不吃,與他無關。

像這樣的人,剛上桌就成為大家討厭的對象。想必宴席之後,沒有人會再與之交往。

畫家陳丹青說:「所謂教養、所謂禮貌、全看小事情。」

的確如此,一個人的教養往往體現在生活小細節里。就拿在宴席上點菜這點小事來說,看似微不足道,卻是一個人人品、教養的直接體現。

03、開席

開席後,餐桌禮儀體現在吃相上。

有人說:「人品不好的人,連吃相都很難看。」這話是不無道理的。

在餐桌上,一個人的吃相併不僅僅指他是狼吞虎咽還是細嚼慢咽,還指他在吃飯過程中的言談舉止。

餐桌是人多之地,難免會比較喧譁。但是喧譁之聲應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談笑風生,而不是一個人的高調喧譁,誇誇其談。

在餐桌上,有這樣一類人:在吃飯的過程中,一邊嚼著美味佳肴,口上流油,一邊口若懸河,唾沫星四濺。似乎他覺得自已是這個飯局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一桌子的人都應該對他行注目禮。

作家莫言說過:「真正了不起的人總覺得自己沒什麼了不起,真正沒什麼了不起的人,才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像那種喜歡在飯桌上出風頭的人,往往是沒什麼本事的人。他們妄圖通過在人前炫耀賣弄,來換得別人的注意和佩服。殊不知恰恰相反,在眾人眼裡,他不過是一隻又丑又聒噪的烏鴉罷了。

所以說,在飯桌上少說話多傾聽才是最好的禮儀。因為大家是來吃飯的,而不是參加某個人的演講會。

吃飯的禮儀除了體現在說話上,還體現在夾菜、倒茶、倒酒上。懂禮儀的人,在餐桌上不會隨便轉動轉盤,而是就近夾菜。在吃菜過程中也不會由於津津有味而吧唧嘴,而是細嚼慢咽,彬彬有禮。當他們吐魚刺或肉骨頭時,也會拿個免洗杯,湊著杯子輕輕地吐。

而那種沒教養的人恰恰相反,他們吃菜只考慮自己,從不考慮別人。一頓飯下來,不知要轉多少次桌子,只為讓自己喜歡吃的菜觸手可及。有時為了急著吃到自己想吃的菜,甚至還會站起來,伸著胳膊、穿過別人的手臂去「搶菜」。

沒教養的人,還喜歡不停地在盤中翻攪,挑挑揀揀。吃的時候狼吞虎咽,生怕好的進不了他肚子。一邊吃一邊吐,他餐位前的桌子上全是食物殘渣和他用過的餐巾紙。這種人,吃相真是讓人噁心。

倒茶倒酒也能顯出一個人的人品和教養。懂禮儀的人,喝酒以「敬」為先,而自私沒教養的人,則是自顧自的狂吞豪飲,從不向別人敬酒。懂禮儀的人,喝茶之前先為別人添茶,而沒教養的人,則是自斟自杯,眼裡沒別人,心裡更沒別人。

04、離席

餐桌上最後一步是離席。懂禮儀的人一般不會在中途離席。如果有特殊情況,他也會禮貌地向主人和在座的賓客解釋和告別。

而不懂禮儀的人則隨心所欲,席間想走就走,想來就來。中途離席也是一聲不吭。

在離席這一環節,不但能看出一個人懂不懂禮儀,還能看出他的人品如何。

如果這頓飯由主人做東,作為客人在離席時,應該對主人表示感謝,對飯菜表示讚美。而沒教養的人,則會在酒足飯飽之後亂發議論,不是說這個菜不好吃,就是說那個酒價格低廉。

如果這頓飯事先沒有說明誰買單,那麼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人品了。愛占便宜、自私自利的人,總會提前離席,或者在需要結帳時「上廁所」,目的就是為了逃脫買單。

而慷慨大方的人,從不會為金錢斤斤計較,他們會搶著買單。這並不是因為他們錢多和傻二愣,而是因為他們待人厚道。

《禮記》中寫道:「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人品好的人,懂得禮尚往來。吃飯也一樣,別人請過你,你下次也要記得請別人。不能每次都吃白食。

人際社交中,酒桌飯局是常態,餐桌禮儀不可少。切記做個懂禮儀的人,因為飯桌上能見證人品,吃相中體現教養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威哥帶你看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021/229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