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為了就業,年輕人拼了

不要慌。

秋招到了,一則消息把大家的目光又拉回到青年就業上。

在江西某211大學今年的秋招會上,居然出現了擦邊海報:

這幾天經過媒體曝光,有關方面已經回應:

招聘符合資質,招聘崗位不止主播,但是宣傳物料沒有經過報備。

這並不是個例,此前也有高校徵才會出現過「擦邊」崗位:

撞球助教和SPA技師。

從這些招聘崗位來看,各大高校都在為畢業生的就業著急,甚至有點急不擇路,對招聘企業的要求也放寬很多。

而大學生這邊:

為了就業,也已經拼了。

為了就業,年輕人拼了

為了就業,年輕人拼了

綜合最近看到的報導,總結幾個不尋常的現象:

1、高考結束準備考公

現在教培機構被整頓,但是找到了一個新賽道:

考公。

而且,從准大學生就開始入手。

為了就業,年輕人拼了

這是把提前量都給用完了,其實給K12的套路一樣,小學學初中,初中學高中,早幾年備考,就能多一些考上的機會,到時候大三或者大四考公,比起同齡人已經快好幾步了。

這……先卷到死,上岸就不捲了。

2、大一就開始考研保研

現在的大學生跟我們那時候不同了。

我們那時候,大一基本就是魚歸大海,沒有了繁重的學業負擔,第一件事就是找個社團玩一玩。

現在不是這樣了,就業越來越嚴峻,從大一就開始規劃:

大學又成了高中,考研考公成了大學。

相當於所有人都延長學制。

3、大一大二就開始實習

最近媒體都在報導:

為了就業,年輕人拼了

這個更狠,從大一就開始實習,積累簡歷和經驗,以便在校期間就找到就業機會,別人找工作的時候,我已經上班領工資了。

看個數據,據艾瑞諮詢的調查,在「985」和「211」大學應屆生中,大一或大二就開始實習的學生占比達到41.1%,缺乏名校光環的「雙非」院校學生的該比例更高有59.5%:

三年間翻了一倍。

但是,專業課不要上嗎?

或者有些大學生覺得,學校里學的東西,其實並沒有價值,甚至四年學到的技能,還不如在公司實習幾個月多。

在一些不知名高校,這也是實情,比較令人遺憾。

4、畢業之後回爐進技校

但是即便上面這些路都試了,還是有人沒有著落,看看黑龍江的秋招現場:

為了就業,年輕人拼了

很多人選擇了退而求其次:

本科或者碩士畢業後去技校回爐。

現在不少技校開設了面向本科和碩士的一年制技師班,好處在於可以包分配進廠。

在經濟調整期,學歷水分越來越大,藍領的含金量反而提升。

有一門實實在在的手藝,比卷學歷還靠譜一點。

真的是,形勢比人強啊。

怎麼看年輕人的這些不尋常的行為?

主要是時代的應激:

這一輪經濟調整,不只是年輕人,很多人都沒有遇到過,不管是08,還是18年,經濟危機基本上三四年就過去了,但是這次不同,調整期太長了,全球都一樣。

年輕人也沒有什麼方向,只能先動起來,提前一點,更卷一點,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抵消戰略上的焦慮。

但我覺得是這樣:

先活下來當然沒有錯,但也不要過於退而求其次,經濟是有周期的,要為新的周期蟄伏蓄勢,當經濟再度上行的時候:

年輕人要在場,而且最好已經準備好了。

這一點上,年輕人是有優勢的,因為時間在他們那一邊。

穩住,不要慌。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中產先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024/2295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