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下滑,房地產市場重挫,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當局還在花樣百出的粉飾。
摩擦性失業是什麼鬼?
三天不學習,趕不上統計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年輕人掀起了一股「報復性存錢」的風潮,紛紛為自己設定每月高額儲蓄目標。
與儲蓄相關的話題在中國社交平台上層出不窮,例如「存錢大作戰」「存錢打卡」「攢金豆」等標籤相繼走紅,成為網友熱議的焦點。
這位博主是90後,她說她和老公都特別喜歡攢錢。他們到底有多節省呢?比如她下班路上看到西瓜便宜,就買了半個西瓜。她打算晚上做個辣炒西瓜皮,簡簡單單又是一餐。
「到家後先把西瓜肉挖出來,再把西瓜皮處理一下,留著備用。這些年,我們每天為了能多省幾塊錢,從來不去飯店吃飯,也不叫外賣。每天不管幾點下班,我都會堅持回來自己在家做飯,買幾塊錢的菜就夠我們吃好幾頓的了。在外邊隨隨便便吃個快餐都要十幾塊。有很多人都說你年紀輕輕的,不懂得享受生活。其實主要是現在掙錢太不容易了,生活處處都需要用錢。像我們這樣農村出來的孩子從小就沒有背景,也掙不了大錢,就只能一點一點地去節省,慢慢的積少成多。這邊西瓜肉全都挖出來了,再把切好的西瓜皮放一點鹽,給它醃製一會。」
博主說,平時同事們喝奶茶、喝咖啡,而她只喝白開水。她一點也不羨慕同事,畢竟奶茶不僅糖分高不健康,而且一杯奶茶就要十幾塊錢。她下班自己在家做飯,雖然說比不上飯店的菜,但是沒有那些科技與狠活,吃得健康安全,關鍵是還能省下不少錢,一舉兩得。

這位博主說,她每個月的工資是3000塊,一年存了1萬8。她在視頻中分享她是如何做到的。她每個月拿到工資後,她就拿出1500塊到銀行去存錢,銀行會給你一張紙質存單。
「這是1500塊,拿上1500現金和我們的身份證給銀行,然後說要存成一種紙質的定期存單,存一年期。他就會給你一張這樣的紙質存單了,然後你每個月去存一張定期存單。關鍵來了,還沒完啊。到第13個月的時候,第一個月存的存單到期了,我們取出來。本金和利息加上這個月要存的1500塊,拿上我們的身份證,然後再去換一張紙質存單,你手裡就有12張這樣的定期存單。每個月有一張到期,每個月去存每一張,這樣不斷的循環,一直有12張。」
博主說,當你存了第一張存單,你就會想存第二張,然後你每個月都會想去存,成就感就不斷增加,你的存款數字也在慢慢慢地增加了。當你養成這個習慣以後,那利息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如果你是月光族的話,再過10年你也存不下來錢,而這個方法真的特別的管用,不信就試一試。
這位博主是九零後,她和老公養著3個孩子,有車有房還有存款。為了攢錢,他們每天花費不到10塊錢。
「今天下班買了1塊錢的土豆、2塊8毛錢的辣椒,可以吃兩天。這幾個豆角還是公公在老家給拿過來的。我和老公的工資加起來1萬5左右,養著3個孩子,每個月伙食費都控制在1000塊以內,好多人都好奇我們是怎麼做到的?為了能攢下錢,我們家一直堅持『五不買』,而且我們一堅持就是十幾年,今天就把我自己的一套存錢小方法分享給大家。第一我們從來不點外賣不下館子,一日三餐都是我老公在家做給我們吃。」
博主說,他們不經常買衣服,也不追求名牌,十幾塊錢一件的短袖都可以穿整個夏天。她老公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也沒有社交。老公在工地上幹活,一到休息他還會去送外賣。這幾年錢越來越難掙,讓博主更意識到存錢的重要性,日常的紙盒子她都會攢起來,攢多了還能換幾個雞蛋。
「大家千萬不要聽網上說什麼及時行樂這種鬼話,一定要多存錢。在當今社會呀,只要你手頭上哪怕有一點存款,無論是2萬3萬10萬還是20萬,都意味著你擁有真正的人間清醒。不要相信網上那些誤導人的話,說什麼「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那些讓你想開一點,『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活』即時行樂的話,都是誤導你的。」
「試想一下,有一天你的親人病重需要錢,或者你有什麼急事需要用錢,而你的口袋裡面連一萬塊錢都拿不出來,你四處借錢,卻發現世人看你的眼光充滿了鄙視,那個時候你能幹什麼?你只能剩下滿心的卑微和無奈。」
博主說,養成存錢的習慣,手中就有了積蓄,遇到的事情才不會慌亂。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會發現生活越來越充實,越來越踏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