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來說,類似安世的中外合資公司不少,如果安世輕易將中國的股權奪走,此例一開,後續會接踵而來。對美國來說,安世如果不聽命且不用承擔後果,那麼號令天下就會失靈。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荷蘭,如何應付這件事情,全世界也在盯著。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於10月底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並將於明年初訪華,據稱他將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為對華貿易的三大首要關切。中美元首峰會能否解決這三大問題,既取決於雙方手中的牌究竟有多大殺傷力,也取決於戰術,這兩者決定了這場貿易主導權之爭的勝負。
美國牌多但對中國失之於四個低估
從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貨物需求方、留學生接收國、中國對美技術的依賴,到世界各國對美國的服從度遠高於對中國的服從度,川普政府計算了美國在對華貿易戰中握有的大小王牌,但對中國方面卻失之於四個低估,這體現在:低估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成功程度。簡言之,2019年川普發起對華貿易戰時意識到《中國製造2025》將帶給美國的挑戰,美國將這計劃斥之為「中國仿製、偷盜、剽竊美國技術之集大成」,認為中國用從美國偷去的技術發展上述產業,讓美國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是對美國利益的嚴重傷害。這是對華貿易戰的兩大理由之一。
在美國壓力下,北京被迫在2019年放棄《中國製造2025》,但很快不事聲張地成立了規模為210億美元的「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對新材料、新一代資訊技術和電力裝備這三個領域進行投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增加中國的出口產品庫,電動汽車只是其中一項。這一早在2015年就開始啟動的再實業化過程,我概括為「中國經濟脫虛向實」。可以說川普意識到中國的「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帶給西方製造業的挑戰,但他對美國經濟對華依賴度估計不足,包括對中國在稀土產業的壟斷地位估計不足。
低估中國的卡脖子能力與膽子。最開始川普對中國對美採取對等關稅報復的回應是「你怎麼敢?」然後說法逐漸變成高關稅會整垮中國經濟,他為中國著想,不願意看到中國經濟崩潰,希望中國經濟好等等。直到中國祭出稀土這個卡脖子法寶,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低估了中國在稀土行業的全產業生產鏈壟斷地位,與美國重建稀土產業的困難。1960年至80年代,加州的芒廷帕斯礦曾供應全球70%以上的稀土原料,在1990年代因美國政府的環保政策而停產,如今要恢復,美國的環保法規與美國人的環保意識就是個大瓶頸。
這幾個低估,源於白宮國家安全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們低估了中共政權的韌性與習近平的能力。西方對習近平有個格式化的評價:「又槓又橫」(《紐約時報》2014年10月24日),而這印象得自於美國中文媒體。這些媒體經常貶稱習為「小學生,水平很差」「毫無國際經驗」「只會念稿子」,並擅長傳播中共高層內鬥導致政變的各種預期,例如中國即將崩潰,這些「中南海秘聞」有時影響到美國英文媒體,西方媒體甚至轉載過著名的「習下李上」論,當然也對美國新一代中國專家產生影響。
今年4至5月川普「清洗」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人員除了主任簡以榮(Ivan J. Kanapathy)之外,被「一鍋端」限時走人,原因據說是他們對中國事務提供了「不實信息」。如果考慮到5月16日川普為對華關稅戰降溫時強調,「中國在美中貿易戰中遭受的傷害將比美國更大。如果兩國未達成降低關稅的協議,中國(經濟)就崩潰了」,可以大致猜想出這些中國事務人員提供的信息源是哪一類了。
預料之外,當然是指中國10月9日的稀土管制新規,幾乎完全是逐頁照抄美國商務部9月29日的「50%規則」的新規。該規定的核心在於:若某公司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它持股50%及以上的子公司或關聯企業,也將自動受到相同的出口限制。中國10月9日出台的兩項稀土管理新規,就是仿效美國9月29日打擊中國企業的新規,《華爾街日報》於10月15日發表《中國應對美國的策略:「師夷長技以制夷」》,巧用中國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名語錄,倒也非常貼切。
側翼戰場:美國具備長期壓倒優勢
中美關稅(經濟)戰除了正面戰場之外,還有一個戰線很長的側翼戰場,這方面美國一直占據優勢,也特別擅長利用這一優勢。關稅戰一開打,美國就瞄準中國自2019年中美貿易戰之後構建的中國+1格局開打。所謂中國+1.本是中國為了規避川普貿易戰對華進口商品加征高關稅,將中國的勞力密集型產業轉移到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美國稱這些國家為「中國商品的中轉站」。今年美國對華關稅戰開打,迫使這些國家在所簽協議中列入「轉運」條款,經過越南轉運的輸美商品將被徵收40%的關稅;對於印尼,則規定任何被美國課以更高關稅的第三方國家經由印尼對美出口商品,將徵收19%再加美國對該第三國徵收的關稅。雖然轉運條款沒有點名中國,但考慮到中國是這兩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誰都知道這是美國在破中國+1之局。
最近,美國清除側翼的戰爭轉移至西方盟國。與中國關係密切的荷蘭安世半導體成為一個重要目標,它最大的市場是中國,占公司收入的48%,歐洲市場居第二位占22%。美國官員利用關稅談判作為武器,今年6月警告荷蘭官員稱,安世半導體如果不想被列入貿易黑名單,就要罷免其中國母公司派出的執行長(CEO)。荷蘭政府於9月30日發布公告,宣稱荷蘭經濟事務部從中國聞泰科技手中接管了安世半導體,並要求凍結安世在全球30個子公司的營運、安世的人員調配、生產計劃等所有事項。聞泰科技作為安世中國的母公司,創始人張學政在安世半導體的總裁職務被暫停,荷蘭政府還打算把這一職位替換成外籍高管,更要求安世中國將公司股權轉讓給第三方。
目前,中國方面的還擊包含:一、政府行動。10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導體中國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國生產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組件。10月9日,對於稀土出口的管制也出了新規,荷蘭半導體行業需要的稀土原料也進入管制範圍。二、企業行動,在荷蘭政府宣布接管之後,安世中國也開始整理國內的供應鏈、原材料、封測環節,打算擺脫荷蘭的掣肘。10月19日,安世中國發布致全體員工公開信,正式宣布獨立營運,表明會拒絕荷蘭總部的指令,並且強調安世中國作為一家中國企業,任何指令沒有中國區的同意,均無法執行。
安世半導體的70%產能都在中國,生產的晶片大多都是蘋果手機、特斯拉電車、博世和西門子設備需要的晶片;歐洲的諸多車企也需要從安世中國進口這些晶片。中國對安世的這些產品進行管制,引發歐洲「缺晶片警報」,諸多車企開始找荷蘭政府反映情況,荷蘭政府意識到必須緩和與中國的關係,目前也在考慮怎麼才能解決這件事。荷蘭經濟部長就安世半導體問題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通話,希望共同努力達成建設性解決方案。

10月9日,中國山東省青島港的貨櫃碼頭。(法新社)
對中國來說,類似安世的中外合資公司不少,如果安世輕易將中國的股權奪走,此例一開,後續會接踵而來。對美國來說,安世如果不聽命且不用承擔後果,那麼號令天下就會失靈。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荷蘭,如何應對這件事情,全世界也在盯著。
要言之,美中之間的經濟關係太過複雜,主戰場上較量的是雙方經濟的相互依存度誰更大,側翼戰場較量的是兩國對其他國家的傷害能力誰更強更大。對與中美雙方有重要經濟關係的其他國家而言,美國的施壓能力(傷害能力)比中國強。






